结直肠肛门疾病201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结、直肠及肛管疾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李博结、直肠与肛管解剖解剖生理概要1.结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分盲肠、升结肠、横解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盲肠直径7.5cm(最宽);乙状结肠2.5cm(最窄)。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解剖生理概要2.直肠长度约12---15cm,分为上段直肠(前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和下段直肠(完全位于腹膜外)。(1)直肠瓣(2)肛柱(3)肛瓣(4)肛窦(5)肛乳头(6)齿状线齿状线意义:齿状线以上——粘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疼痛感;血液供应由直肠上、下动脉提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感;肛管动脉供血;通过肛管静脉回流至腔静脉;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和髂外淋巴结。解剖生理概要(7)直肠系膜直肠中下段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0cm厚的结缔组织。(8)肛垫直肠、肛管结合处,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和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9)括约肌间沟位于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肛管直肠大体形态解剖生理概要3.肛管长约1.5----2.0cm,上至齿状线,下至肛门缘。4.直肠肛管肌肛管外括约肌组成的三肌环(三肌袢学说)———(1)上环,附着于耻股联合。(2)中环,附着于尾骨。(3)下环,肛门前皮下组织相连。肛提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肌肉解剖生理概要5.肛管周围间隙肛提肌以上间隙:(1)骨盆直肠间隙(2)直肠后间隙肛提肌以下间隙:(1)坐骨肛管间隙(2)肛门周围间隙6.结肠的血管、淋巴和神经7.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结肠的血供及淋巴直肠的血供及淋巴结、直肠与肛管的生理功能结肠:吸收水分,葡萄糖、电解质和部分胆汁酸。吸收功能主要部位:右侧结肠。储存和转运粪便。分泌碱性粘液以润滑粘膜,也分泌数种胃肠激素。直肠:排便、吸收和分泌功能。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分泌粘液以利排便。肛管:主要功能是排泄粪便。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直肠肛管检查方法一.体位:1.左侧卧位2.胸膝位3.截石位4.蹲位5.弯腰前俯位直肠肛管检查方法二.肛门视诊三.直肠指诊70%直肠癌可通过此法诊断----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85%是由于未作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注意事项:1.全面视诊2.肛管括约肌的松紧度3.触诊4.分辨正常解剖结构如前列腺和子宫颈5.双合诊6.观察指套直肠肛管检查方法四.肛门镜检查:记录方法----时钟定位记录。直肠肛管检查方法五.乙状结肠镜检查六.纤维结肠镜检查七.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2.腔内超声检查3.CT检查4.MRI乙状结肠扭转乙状结肠扭转(sigmoidvolvulus)是乙状结肠以其系膜为中轴发生旋转,导致肠管部分或完全梗阻。是结肠扭转最常见的发生部位,约占65%~80%。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年轻人发生率的20倍病因和病理1.解剖学基础2.肠腔内常有粪便积存,重力作用,体位突然改变可诱发扭转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和进行性腹胀,分亚急性(约80%)和急性(20%)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与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纤维电子结肠镜等治疗1.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温盐水低压灌肠法、乙状结肠插管法、纤维电子结肠镜复位等2.手术治疗Hartmann手术、乙状结肠切除并一期吻合等乙状结肠系膜较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跨度较短乙状结肠系膜活动度较大乙状结肠系膜内部积存粪便180o360o低位肠梗阻低位绞窄性闭襻性肠梗阻亚急性急性绞窄性低位性肠梗阻电子结肠镜检复位(复位率较高、较安全)择期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肠坏死或积粪术中灌肠Hartmann手术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是发生在结肠、直肠粘膜层的一种弥漫性的炎症性病变,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临床多为脓血便。1.外科治疗的适应症:(1)穿孔(2)大出血(3)难以忍受的外科症状(4)癌变(5)中毒性巨结肠2.手术方式:(1)全结肠、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2)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3)结直肠切除、回肠囊袋肛管吻合术(囊袋或贮袋有J形、S形、W形)肠息肉及肠息肉病肠息肉(Polyps)及肠息肉病(Polyposis)——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病理上可分:1.腺瘤性息肉2.炎性息肉3.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4.其他:化生性息肉。多发性腺瘤数目多于100颗称之为腺瘤病。一.肠息肉1.在肠道的任何部位,多发或单发。2.大肠息肉约半数无症状,当有并发症时,表现为——(1)肠道刺激症状(2)便血(3)肠梗阻及肠套叠。3.外科治疗:电烧、局部切除、部分切除和广泛切除。纤维结肠镜下结肠息肉二.肠息肉病肠道息肉数目多于100颗者称为肠息肉病,应与一般息肉相区别。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Syndrome)(1)青少年多见(2)常有家族史(3)可癌变(4)口唇、手足有黑斑(5)病变范围广,无法手术根治,当有并发症时,可作肠部分切除。二.肠息肉病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1)染色体遗传疾病(2)婴幼儿期无息肉(3)青年时期发病,不治疗终将癌变。(4)遍布直结肠,极少累及小肠(5)可作根治性手术二.肠息肉病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Syndrome)(1)和遗传有关(2)30-40岁发病(3)有癌变倾向(4)治疗原则同FAP直肠息肉直肠息肉(RectalPolyp)泛指自直肠粘膜突向肠腔的隆起病变。分肿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和非肿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单发多见。直肠息肉临床表现1.间歇性小量出血2.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粘液脓液脓血便。诊断1.病史和体检2.肠镜治疗1.电灼切除2.经肛门切除3.肛门镜下纤维手术切除4.开腹手术5.其他,治疗原发病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结肠癌发病率男性:16.6/10万女性:14.7/10万直肠癌发病率男性:11.9/10万女性:7.7/10万死亡率10.25/10万,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五位,并呈逐年上升态势我国平均调整死亡率:3.54/10万(70年代)4.54/10万(90年代)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①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2~1.5:1②中低位直肠癌所占直肠癌比例高,约为70%,因此大多数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③青年人(30岁)比例较高,约占12%~15%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比例亦逐渐增多。直肠癌的发病率比较稳定,而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较快病因与预防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大肠癌饮食高动物蛋白高肪、低纤维化学致癌物遗传家庭聚集现象FAP恶变HNPCC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癌前病变腺瘤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其他癌肿病史吸烟寄生虫合理饮食筛查、预测普查、积极治疗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大体分型结肠癌的组织学Broders分级I级:75%以上癌细胞分化良好,属高分化,低度恶性。II级:25%-—75%的细胞分化良好,属中分化,中度恶性。III级:分化良好的细胞不到25%,低分化,高度恶性。IV级:为未分化癌。结肠癌4临床病理分期(1)Dukes分期:A期---癌仅限于肠壁内,未穿出深肌层,无淋巴转移。B期---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无淋巴转移。C期---穿透肠壁,有淋巴转移,仅限于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息膜和息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D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浸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2)中国分期(1985年):基本同Dukes分期,不同处Dukes分A1、A2和A3。DukesC1和C2期合并为C期。TNM分期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无法估计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侵及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而至浆膜下,或侵及无腹膜覆盖的结肠、直肠周围组织T4肿瘤穿透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其它脏器或组织N区域淋巴结(要求至少检测12枚LN)NX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估计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4个或4个以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无法估计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结肠癌的Dukes分期结肠癌5.临床表现右半结肠癌:(1)腹痛,有腹疼者占70%-80%。(2)贫血,50%-60%的病人血红蛋白低于100g/L。(3)腹部肿块。应将肿物与腹主动脉和粪便硬结区别开来。左半结肠癌:(1)便血、粘液血便,出现者70%以上。(2)腹疼,出现率60%。(3)腹部肿物,40%者可触及。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成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胚胎发生中原肠后原肠解剖学动脉供应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回流肠系膜上V→门V→右肝肠系膜下V→脾V→门V→左肝肠腔大小大小内容物稀、糜粥样成形、干、块状生理功能吸收水电解质为主贮存大便、排便病理学以隆起型(肿块型)多见常广泛溃烂、出血、感染浸润型(缩窄型)多见易引起梗阻临床表现腹块、全身症状非特异性胃肠症状肠梗阻、便血、肠刺激症状结肠癌6诊断:(1)高危人群:A---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B---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C---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D---以下五种表现具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2)X线、结肠镜、B型超声和CT或MIR检查。(3)血清CEA检测,60%的结肠癌患者高于正常。钡灌肠示:横结肠中部局部呈“苹果核样改变”。结肠癌7.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方法:(1)右半结肠切除术(2)横结肠切除术(3)左半结肠切除术(4)乙状结肠切除术(5)一期切除造口术(急性肠梗阻者)化疗和放疗:术前、术中和术后。预后:经根治术后,DukesA、B及C期的5年生存率为约分别可达80%、65%及30%;DukesA期可达90%以上;DukesD期不足5%。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直肠癌直肠癌1.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2.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特点:(1)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5:1(2)低位直肠癌占65%--75%,多数指检可触及(3)青年人(小于30岁)直肠癌比例高,约10%~15%。3.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后总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早期直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80%--90%。4.吻合器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保留肛门手术(高达90%以上)直肠癌病因和病理1.病因:(1)饮食(2)遗传(3)癌前期疾病2.大体分型:(1)溃疡型,多见,占50%。(2)肿块型(3)浸润型癌,预后最差。3.组织学分类:(1)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2)腺鳞癌:主要见于直肠下段和肛管。4.结、直肠癌组织学特点:一个肿瘤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可不完全一致。5.临床病理分期:见结肠癌。直肠癌的扩散与转移(1)直接浸润,浸润肠壁一周约需1~2年;(2)淋巴转移,是主要转移途经。上段直肠癌主要向上转移;下段主要向上和侧方转移;齿状线附近可向上、侧和下方转移。大宗病例证实:肿瘤下缘平面以下的淋巴结阳性者约6.5%;平面以下2cm淋巴结阳性率仅为2%。上述是手术根治和切缘的主要依据。最好以术中快速病理所见为依据。(3)血行转移,肝、肺、骨等。直肠癌手术时约10~15%的病例发生转移。(4)种植转移,如卵巢种植(KrukenbergTumor)。直肠癌肝转移灶直肠癌的临床表现1.直肠刺激症状2.肠腔狭窄症状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4.浸润邻近器官的症状直肠癌的诊断直肠癌的检查:应遵循由简到繁的步骤进行1.大便潜血检查2.直肠指检3.

1 / 1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