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中所发挥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中所发挥的作用2010年的中国经济,稳固回升,势头平稳。但随着美国的两次定量宽松,以及国内信贷的超高增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越来越大,通货膨胀也不期而至。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超发严重,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同时央行货币政策中,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很低,存款利息率低,也导致居民不愿存款,导致货币流通量增大,物价涨幅远高于利息率。进而导致了恶性循环。2010年11月,高达5.1%的CPI涨幅超出了大多数机构的预料。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也节节攀升,接近和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这些都可能成为推高新一轮通胀的动力。面对如此巨大的通胀压力,为了解决货币超发严重以及流动力过剩的问题,央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直接制订者,在2010里年两次加息、六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一系列措施无不显示了其在稳定货币总量上的决心。以期通过稳定货币总量达到防通胀,抗通胀的目的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本文主要通过央行在控制货币数量上所做的努力来解析其在抑制通胀上的作用。。首先,在2010年里,央行两次加息,六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10月19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自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12月25日晚央行再次宣布自12月26日起加息0.25%。加上下面存款准备金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1月起,央行便希望货币货币政策可以回归正常化,从10月份起这种意愿显得愈加迫切。此前央行曾于10月20日起加息0.25%,此后分别从11月16日、11月29日、12月20日起,每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算上12月26日再次加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央行收缩流动性动作频频,此次加息后,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由6.14%提高到6.40%。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央行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的资金,可以直接收回回收货币,控制货币总量。(2)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投资的过快增长,不仅带动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也促使投资品价格上涨,再与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叠加,进一步加大了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正是造成投资迅猛增长的主要动因。所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直接针对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进一步捂紧了商业银行的“腰包”,也就是说你金融机构没有那么多“本钱”,没有那么多“现钱”,就不要放那么多款。首先抑制了贷款的过快增长,防止市面上的热钱的增加,降低了流动性。(3)央行通过加息,可以影响资金使用成本来控制货币量,具体说来,加息不能直接减少基础货币,却会抑制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减少负债,增加储蓄。其结果,一方面使货币周转的次数减少,速度下降,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另一方面又会直接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以及盲目投资或投机行为的减少。通过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方面的合力作用,减少流通货币总量,降低投资热潮,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其次,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央行采取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来回收货币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就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来实现自己货币政策意图的活动。当央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就将手中的证券和外汇卖给有关金融机构(一级交易商),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这样,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就相应减少了,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收缩。反之,当央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通过买进证券和外汇的方式,投放一部分基础货币,这样,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就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也随之扩大。2010年10月21日央行继19日突然宣布“加息”之后,又将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数量型工具的“阀门”拧紧。公开市场操作央票及正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610亿元,而就在此前一周央行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净投放资金181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在加息后,仍认为有必要通过数量型工具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本周四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500亿元3月期央票,同时开展了145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其中,3月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为1.7726%,较此前同期限央票收益率上行20.22个基点,91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亦同步上行20个基点。值得关注的是,1450亿元的91天期正回购操作量创下该品种的历史新高。央行此举是通过数量手段加大货币回笼力度。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致使银行信贷业务飞速增长。于是,央行果断决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进行收回基础货币的“对冲”操作。央行近期频频出手,累计回笼基础货币最高达2467.5亿元,就是为了保证了基础货币总量的稳定。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了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的数量,进而影响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最终有效地引导了货币市场的利率。最后,央行在抑制通胀的同时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有一部分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为了抵御外来的通胀输入,央行采取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策略以应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由于近期美元持续贬值,其购买力降低,需要更多的美元才能达到以前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出现涨价,然而中国为了保证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保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幅度上,因此,当美元贬值引起商品价格上涨时,由于没有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对冲,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原材料价格也就同时上升了,这样就直接引起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央行对人民币采取逐步温和升值的政策,据一份5000家制造业企业和2100家出口企业参与的调查显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压力、促进贸易平衡。如果央行允许人民币兑美元一年上升3%,将导致进口增长0.3%,出口萎缩0.6%,并且削减近6%的贸易盈余。而且人民币升值不会损害中国的出口企业。相反,出口企业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人民币升值,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资本流动而输入的。近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口部门的创汇,同时还有相当巨大的部分是国外投机资本的流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热钱,由于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美联储滥发货币造成的,因而在美国国内拥有充分的流动性,而流动性需要升值机会,而中国便成为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目标,这些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国内并不会从事周期过长的投资,因而他们总是涌向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当中国国内的证券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在他们的带动下炒高后,热钱带着巨大的收益退出,而为他们买单的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人民。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人民币对外币的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对低收入阶层的财富侵蚀,人民币的温和升值提高了居民的实际收入,保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综上所诉,央行在我国的一系列抗通胀政策中主要承担着稳定货币的需求以及供给的作用。通过以上一系列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保持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稳定,避免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