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中方鸿渐的形像摘要:围城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主人公方鸿渐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都市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像,既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他的人生悲剧是由黑暗的社会所造成的,也是由他自身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不学无术,善良正直,洁身自好,懦弱无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潮相互碰撞的产物,由于他自身存在的弱点和所处社会的黑暗,他面临着情感、事业、家庭的三重困境,陷入了生存困境。关键词:围城方鸿渐不学无术懦弱《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失败、事业受挫、婚姻破裂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状况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态。所谓“围城”,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这便成了全书的主线。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名字是有其来历的。钱钟书先在《管锥篇》中说:“‘鸿渐’,即‘一只鸟飞来飞去没个着落’。”《易经》中也曾说,这只鸟先在溪边,后飞到石头上、陆地上、树上,最后飞到山头,亦即亦至。鸟(象征男人),在外面飘来飘去,最后只剩下孤零一个人。可怜的“鸿渐”,只是一个没有着落的、没有归宿的、而相当痛苦着的“流浪汉”。[2刘旭试析《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殷都学刊2010年]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不断地渴求冲出“围城”,然而,冲出之后又总是落人另外一个“围城”。书的开头介绍方鸿渐的家乡江南一个小县时说,“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加上泥士汽息,这算是他们的民风,”这也是给方的形象作了铺垫,表示他像铁一样的硬,正直,像豆腐一样的软弱,像轿子一样的气量狭小,如泥土般泥古不化。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深刻内涵,他的悲剧命运是由所在的黑暗社会所决定的,更是他自身的性格弱点决定的。方鸿渐是一个封建末世不学无术内心空虚的纨绔子弟。“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了,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最后,他为了给亲朋一个交代.也为了给自己遮羞包丑,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一张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在回国的法国邮船上,他禁不住鲍小姐的引诱,与她发生了一夜情,虽然知道自己并不爱她,也是耐不住寂寞。寄住在周经理家时,他又“明知从此多事,可是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从而造成了后面的一系列的误会。正是他的不学无术,他留学时没有得到学位,也造成了他以后求职困难生存艰难。这是封建末世青年没有生活目标,内心空虚,在时代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无奈。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带有一定的反封建的特征。高中时他随父母之命订婚,上大学后见到男女自由恋爱,于是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婚约,虽然他的反抗没有成功,但毕竟开始了对传统的反抗。他不在乎“夫为妻纲”,不希望妻子将丈夫当作饭碗,反倒宁可妻子骂他饭桶,可见他对婚姻的理解与传统全然不同。同时他在事业方面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也不相同。他留学四年不求得到文凭,还痛骂博士头衔毫无实际。他不热心做官,全然把“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抛在脑后,并且瞧不起像王尔恺那样的政客。[3李楠]方鸿渐与奥德修斯:不同时代的反英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37卷第2期反映了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时代大潮下反封建反传统的要求。同时他还深受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具有极强的面子观念,虚荣心强。在鲍小姐借烟卷来接吻时,他窘得似乎甲板上的人都在注意他,心里怪鲍小姐太做得出,恨不能说她几句;回乡的火车站上听记者口口声声叫自己博士,当自己是一尊人物,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许多;拒绝周经理的四个月的薪水;为苏文纨的嘲讽不甘心,同时为两人的今夕之比伤心;国难当头,又风闻报馆将被敌伪收买,强烈的民族自尊和正义感让方鸿渐不想苟且偷生。在小小的报社做些无聊的工作,他只觉得空虚抑郁,于是跟别人一起辞职,表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抗议。他也有些优点,善良、正直,洁身自好,单纯,,有一些小聪明,能言善辩。方鸿渐写给未过门丈人的慰唁长信被赞为“文理书法都好”,被当作“对死者情辞深挚”。此外,方鸿渐还与爱尔兰人通信,“得到”了博士学位,这是他的聪明所在。为了不让父亲和丈人失望,他只好买个假文凭,但决心将来自己找一作时决不开这个学位,可见他的正直;与家庭习而相忘,不知道其中所藏的仇嫉卑鄙,直到结婚后才明白,这是他的单纯之处;他先发制人地躲过了韩学愈的暗算,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在汪太太做媒之后以忘带帽子为由为赵辛楣解了围;这也是他的聪明。赵辛楣说孙柔嘉“煞费苦心”,他想的是“也承她瞧得起这自己,应当更怜惜她”可见他的善良。正是他的洁身自好,才在三闾大学处处受人排挤,倾轧,反映了在那个中西方文化错位结合造成的畸形文化环境里,虚伪荒谬随处可见,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书中处处可见他懦弱迷惘的一面。、虽然他无意于苏文纨,但面对苏文纨的恩威并施他不敢正面拒绝,正因为这样,他激怒了苏文纨,导致苏文纨为了报复方鸿渐在唐晓芙面前大骂方鸿渐的种种不是并抖出了方鸿渐的假文凭和风流事造成唐晓芙怒斥方鸿渐,而在这时候方鸿渐却没有勇气去辩驳,而只是,失魂落魄地冒雨离开了唐晓芙,这充分反映了方鸿渐软弱的一面;听苏文纨嘲讽自己时低头忍气不敢开口,事后追想却不甘心;故事的最后,方鸿渐与妻子吵架,李妈请孙的姑母来帮忙,方鸿渐退却了,马上就要出门,孙伤心鄙薄伤心得大骂懦夫,这一却,充分暴露了方作为一个男人懦弱的一面。他的懦弱,让他在爱情上总是不自觉地处在被动地位,也让他在事业生活上总是被情势推着走,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方鸿渐生存的时代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新与旧,内乱与外患……中国被卷在了时代的旋涡里。[41李淑云,张卉日中国都市知识分子的畸形形象——简论《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意蕴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8月第21卷第4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现代感觉察觉到这种氛围中的腐朽气息,因此他拒绝进入。但在表相的西方文化环境中,他的现代感觉与传统意识又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使得他逐渐陷入生存的困境。总之,方鸿渐是一个尴尬的存活在一个尴尬年代里的尴尬人物。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