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胡俊苗杨春娟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形势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就业、目标设定方面存在很大盲目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管理。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规划培养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培养的必要性(一)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环节的脱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培养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全国上百万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等米下锅”,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依然很严重。2004年4月由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结果: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已逐年降低,由99年的80%左右降到现在的70%左右,即使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在此项调查中,也对大学生择业时所关注的要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后的不断更换工作找到了原因。另据一项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在职者中有55%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认为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和“完全不对口”的人分别占15.7%和11.4%,两者比例高达26.1%。由此可见,“志趣和专业不合”是不少大学生的苦恼,他们没有将所学的专业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方向,但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却遭遇这样的尴尬:所学的领域自己不喜欢,期望的领域又难以进入。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扮演新的角色,又要面对新的环境排除困惑,确立发展方向并通过努力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职业观念培养的基础上。然而正是由于职业观念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盲目性。1.大学生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择业指导比较普遍,高中生毕业时,都会接受所在中学设立的职业选择中心的测评、以此作为自己就业或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而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测评,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长期实施的是相对单一的评价标准,学科成绩可能掩盖了很多潜能特点。因此,学生的专业选择视野非常狭窄,不能全面审视自己的职业潜能,从而导致了在专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并从而也导致了个人的天赋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专业方向选择中也出现了能力短缺和兴趣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将最终影响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现在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困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状况又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2.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存在盲目性由于学校没有及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培养,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案缺乏计划性,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与自己职业相关的知识。另外,由于缺少良好的职业规划,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将来有用的知识,得过且过,造成浪费,而这种浪费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3.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盲目性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是成功的基础。大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但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和就业的压力。而大学生对社会以及工种的了解又是不明确的,有时甚至是含混不清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及未来再学习的时间、可能性等等缺乏清醒认识,因而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方面存在盲目性,往往把激情当成了实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过高地设计目标,一旦目标达不到,挫折感会使人不自信,影响更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有义务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特点和情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观念的培养,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职业规划,并结合职业规划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进程,由低到高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使自己不断产生上进的动力。(三)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要建立在职业观念的培养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观念的培养可以说是大学生必需的,绝大多数人从就业准备、职业变换直到职业定位结束,都应该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发掘人的潜能,还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职业生涯之中。离开职业谈事业,纯属空谈。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是提升素质的基本保证。作为大学生仅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不行,必须把这种简单的道德认知变成习惯,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才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职业规划和选择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在努力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将促使大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养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践行者。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培养大学生职业观念的途径和方法(一)学校要转变观念学校对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要从大一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指导。过去,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仅限于高年级的学生,并没有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因此,学生缺少较完整的个人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是个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讲不啻为是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时刻照耀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围绕职业规划,制定合适的学业进程,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大一时就进行职业规划,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从而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加强以职业定位设计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职业规划的指导它包括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指导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望计划;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讨论、咨询等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职业发展愿望的认识;指导在校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其实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可以归结为三个最根本的问题:第一,觉得自己适合干什么?大学所学专业是不是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有没有可能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培养对这一专业领域的兴趣,并把它作为个人发展的方向。第二,毕业后想干什么?这是一个中期的规划,答案可能是继续深造,就业或创业。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务必确定它是自己所喜欢的,有兴趣和热情去从事的。第三,基于上述毕业后的规划,在校期间,要做哪些准备?大学校园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地方,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主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分清主次。在照料好个人学业的前提下,多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毕业后做准备,这会对今后的发展更有帮助。(三)建立一支专业教师的指导队伍,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而我国的职业指导老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各院系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般是党政干部、辅导员,他们是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规划队伍成为必要。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作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培养出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是高校作好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参考文献:[1]蔡丽红.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7期[2]白云龙.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探讨[J].北方经贸,2004年07期[3]袁晓华,何瑞强.浅谈大学生就业准备[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4]杨晓红.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5]余惠琼任运康伍安春.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重视职业心理辅导——.谈高校就业指导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0期以学生为本,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张宏摘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措施,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解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大学生就业更为千家万户所关注。如何着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校落实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解决切身利益的重大研究课题。胡锦涛同志在青海考察讲话时强调:“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实现就业并发挥聪明才智”。高校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最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性的群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顺利就业必将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他们才智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圆满实现。一、树立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大部分大学生孩提时代就有最初的职业理想,有的相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演员。这种萌动的职业理想随着人的成长而变得成熟,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是他们人生启航的坐标点和职业归宿。目前,部分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受“金钱第一”,为我奋斗等腐朽思想的毒害,标榜“潇洒人生,梦幻人生”,使职业理想变得模糊和扭曲。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二、了解职业个性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