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一填空1.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_______________.2.根据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如何分组,统计表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某层楼有七户居民。家庭人口数分别为4,3,3,2,2,2,1;人均居住面积为6,10,10,12,12,12,18平方米,据此可计算:家庭人口平均数为_________人,中位数为__________人,人均住房面积为_________米。4.是非标志中,具有的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1,不具有所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0,全部总体单位数N=N1+N0,则成数P和Q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5.社会经济统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6.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______,是计算平均指标的重要原则.7.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销售利润比上年增长15%,达到80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增长12%。则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完成程度为___________,今年实际销售利润达到了_________万元。8.综合指数是计算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_____________对比而成的指数。9.总体标准差为100,要使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在重复抽样情况下,样本单位数应等于_____________。10.已知σ2xy=150,σx=18,σy=15.那么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r是_____________。11.统计指数按其表明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和。12.统计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三.收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四.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阶段的协调与关联;五.统计力量组织与安排.。13.社会经济现象的是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一个重要原则。1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4。a.积累额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20%;b.积累额是消费额的1/4。在这一资料中,a为相对数,b为相对数。15.我国1987年粮食总产量为40298万吨,到本世纪末,必须争取达到50000万吨,从1987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年到2000年的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应为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A.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B.标志总量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C.在总体中占主要地位的某些地区、部门或单位;D.随机抽选的单位。2.等距数列是指。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组数相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频率相等的数列。3.组距数列中,组距一定的条件下,组数的多少。A.与组距的大小成正比;B.与组距无关;C.与组距的大小成反比;D.与变量值的大小成正比。4.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20B.510C.500D.4905.下面哪个表是统计表。A.对数表;B.某学院考试成绩总结表;C.平方表;D.列车时刻表。6.某地区“六五”计划规定电力生产量为年发电量200亿度,实际执行结果,从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已生产电力200亿度。则该地区“六五”电力生产计划。A.提前10个月完成;B.未提前完成;C.提前仅1年另10个月完成;D.是否提前完成不能确定。7.下列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为。A.职工平均工资B.资金利润率C.工人占职工比重D.人口性比例8.某厂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9%,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A、180%;B、103.8%;C、95.8%;D、104.4%。9.相对指标是。A.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B.两个有联系的相对数或平均数之比;C.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率;D.任意两个指标的比率。10.某地质队1986年台月效率为284米/台月。1985年为300米/台月,根据计划1986年台月效率规定增长4%。试确定该地质队提高台月效率计划完成程度。A、91%;B、104%;C、94.7%;D、109.9%。统计学原理复习题11.年平均绝对增长量等于。A.定基绝对增长量除以逐期绝对增长量的项数;B.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差除以数列水平的项数;C.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总和的一半;D.无法确定。12.假定某一现象每一年绝对增长量是稳定的,则年增长速度。A.稳定不变;B.有所增加;C.下降;D.有升有降。13.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是。A.增长速度B.年距发展速度C.年距增长速度D.环比发展速度14.某企业几年来成本平均降低4%,则成本绝对量。A.年年增加;B.年年减少;C.年年不变;D.不能确定。15.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将它分为。A.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C.平均数指数和综合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16.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A.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17.抽样推断中的抽样数目是。A.抽取的样本单位的数目;B.抽取的样本的数目;C.可能的样本配合数目;D.样本指标的数目。18.相关分析研究的是。A.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B.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之间严格的依存关系;D.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19.相关系数等于0(r=0)表明两变量。A.是严格的函数关系;B.不存在相关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曲线相关关系。20.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的计量单位与。A.自变量相同B.因变量相同C.自变量及因变量相同D.相关系数相同21、季节变动是现象()。⑴在一年中从1月到12月的变动;⑵在一年内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动;⑶在一个月内上中下旬的变动;⑷因自然或经济因素引起的周期性变动。统计学原理复习题22、单项式数列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是80,这表示总体中()。⑴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⑵高于和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⑶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⑷低于和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2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⑴选择不同特征的标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⑵正确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⑶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⑷确定组数2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一致的是()。⑴企业设备调查;⑵农村牲畜调查;⑶第三次人口普查;⑷工业企业调查。25、研究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⑴该市全部职工;⑵该市全部居民;⑶改市职工家庭户数;⑷该市全部居民住宅。26、标志的承担者是()。⑴统计总体;⑵总体单位;⑶填报单位;⑷统计分组。27、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⑴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⑵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⑶对1987年的职称评定结果进行调查;⑷按月上报商品销售额。28、序时平均数是()。⑴对时间求的平均数;⑵按单位平均的数;⑶对某种指标各时间的数值求平均数;⑷反映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动程度的指标。29、反映总体结构变动的平均指标指数是()。统计学原理复习题⑴可变构成指数;⑵固定构成指数;⑶结构影响指数;⑷平均数指数。30、某企业甲车间平均工资为1120元,乙车间平均工资为1105元;如果甲车间的工人数减少20%,乙车间保持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平均工资()。⑴增加;⑵减少;⑶不变;⑷不能预计平均数的变化。三.多项选择题1.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指。A.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B.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C.不同的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D.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E.不能转化。2.采用重点调查方式的条件是。A.需要掌握重点单位的全面、准确的资料;B.了解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或主要情况;C.总体中存在与研究标志有关的重点单位;D.调查力量簿弱,调查费用较少;E.调查内容并不非常重要。3.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经常性调查是定期调查,一次性调查都是不定期调查;B.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单位;C.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的时限,即调查时间;D.人口普查不是非全面调查;E.统计报表有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之分。4.职工家庭生活调查的主要特点是A.非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时期现象和时典现象的调查;D.用采访法进行的调查;E.每个人为标志的承担者.5.试判断哪些属于品质分组。A.按性别分组B.按年龄分组C.按地区分组D.按工资分组E.按同类产品花色品种分组6.广义的统计表,按其作用不同,分为。A.简单表B.调查表C.汇总或整理表D.分析表E.分组表7.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对数有。A、强度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8.各个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同一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有粗有精,即。A.全距比平均差更粗;B.平均差比平均差系数更精;C.标准差比全距更统计学原理复习题精;D.标准差系数比标准差更精;E.标准差系数比平均差系数更精。9.编制时间数列的作用。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状况B.测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关系C.为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方法D.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因素分析E.揭示社会经济的数量变化趋势和规律10.计算与运用平均速度指标时,应注意。A.用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总平均速度B.用突出的速度来补充总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与环比速度相结合D.平均速度与发展水平相结合E.平均速度与定基速度相结合11.要反映某地区工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情况,编制产量指数时。A.必须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B.必须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C.既可以用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又可以用报告期价格作同量因素D.可以用不变价格作同度量因素;E.可结合具体研究目的确定同度量因素。12.同度量因素具有。A.同度量作用;B.修匀作用;C.比较作用;D.权数作用;E.换算作用。13.下列调查中哪些存在系统误差。A.抽检某车间产品质量时,将两名徒工的产品排除在外;B.某县用等距抽样调查农户收入时决定:若中选户主不在家次户代替;C.为了解学生健康情况而做的普查;D.将学生按来自城乡分组后采用按比例抽样方法调查学生开支情况;E.正确的简单随机抽样。14.抽样方案的检查包括。A.准确性检查;B.全面性检查;C.代表性检查;D.系统性检查;E.时效性检查。15.指数体系。A.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指数组成的整体;B.不能反映一种产品或商品的因素变动关系;C.可用作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分析;D.各指数间不一定具有客观的数量联系;E.可通过已知指数推算未知指数。21、要了解某市商业企业经营情况,则指标相应的有()。⑴该市商业企业个数;⑵该市商业企业职工人数;⑶该市职工工资总额;⑷该市商业企业销售额;⑸-某商店的销售利润;22、求平均增减(增长)量的方法是()。统计学原理复习题⑴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项数;⑵逐期增长量之和÷原数列总项数;⑶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项数;⑷累计增长量之和÷累计增长量项数;⑸以上都不对。23、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关系是()。⑴同一关系;⑵毫无关系;⑶现象之间的关系值是否确定的关系;⑷函数关系是分析相关关系的工具;⑸函数关系也多少带有相关关系的性质。24、应用平均指标需遵守的原则有()。⑴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⑵平均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⑶社会现象的同质性;⑷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⑸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25、某公司下属若干个企业,经测定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为108%,这一结果表明()。⑴企业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了8%;⑵人员构成变动使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⑶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人员构成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⑷各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成绩显著;⑸公司在合理配置劳动力方面成绩显著四.简答题1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什么?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各有那些特点?4什么是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用几何平均法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