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页引言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下,其社会的资源由于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稀缺性。那么社会主体为了获得社会稀缺性资源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主体就会关注国家的分配职能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于是就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问题。只要存在社会大生产和收入利益分配,就会有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二者关系理解的不同,引起了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许多争论。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2页一、效率与公平的内涵(一)效率的内涵1.关于效率的定义效率就经济意义而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从微观方面看经济效率就是生产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的投入产出之比,即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大的价值产品,从宏观方面看,它是广义的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即资源配置的效率最优化,既包含人的因素,又包含物的因素,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增长。“效率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和终极性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决定着人的行为的合理性。”西方很多经济学教科书则把效率定义为:“效率”或“最优”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偏离该状态的方案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受损。它反映的是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大小,经营增长进度的快慢。核心是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高效率是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都能发挥最大作用,达到充分利用。2.影响效率的因素效率可以分为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经济效率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当产出大于投入,说明经济活动是有效率的;当产出等于投入则是零效率;当产出小于投入时则是负效率。影响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效率来说,它主要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范畴,一般取决于劳动工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高低,劳动组织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当然还有生产关系的优劣等。就社会效率而言,它与经济效率紧密相联,广义地说是消耗已有的社会资源与创造新的社会资源的比率。[1]史瑞克.效率与公平:社会哲学的分析[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51.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3页(二)公平的内涵1.公平的涵义公平是一种涉及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这种要求又表现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公平观就是对公平的看法和观点的总汇,它回答的是“什么是公平”,所以,公平也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即经济公平,体现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二是社会学伦理学意义上的公平,即体现社会价值分配法则的社会公平。经济公平是商品经济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反映,它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等价交换原则。它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市场经济客观上就要求公平,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因此,讲经济公平,就要求市场主体公平地进入市场,公平地交换,公平竞争,公平地配置社会资源,它否定行政等级而推崇市场效率差别,鼓励追求效率。经济公平强调机会均等,是市场法则下的规则公平。它主要在微观经济领域,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体现出来的,而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结果是在客观上强调就公平、促进效率的同时,最终必然带来收入结果的不平等,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效率是生存的法则,谁想要生存,就得有效率。社会公平又可称为社会平等,是指社会财富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平等,前者主要是指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形成的是一种所有制关系。后者包括分配尺度和分配结果的平等,它更强调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它是指按同样的标准尺度对每一个参与市场经济竞争者实行收入分配,同时又要防止出现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和造成两极分化,以保证人们应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保证收入分配结果的相对均等。与经济公平相比,社会公平是对社会经济活动条件和结果的规定,它不仅强调过程的合理性,更强调结果的合理性,因而主要是结果公平。因此社会公平最终主要表现为社会分配的合理性,实现条件是社会价值分配的法则,即是政府建立的各项制度、体制、政策、措施等等。社会公平是一种市场外公平,是不允许市场介入的、市场失效的领域的公平,而主要是通过政府调解机制的作用来实现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4页的公平。解决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市场机制是无能为力的,必须由市场外的国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节。2.影响公平的因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给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影响公平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增多,给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新课题;二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提高。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5页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平。效率与公平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并重目标和根本的价值评价体尺度。那么它们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说“很多时候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公平,并且为了公平就要牺牲某些效率”。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更多地把二者看作对立的关系。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关系,我初步断定: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首先,经济公平的评价依据是效率,我们强调经济公平就是强调效率,经济公平要求各市场主体机会均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按市场法则公平竞争,追求最大效率。其次,强调高效率又旨在实现经济公平,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实现经济公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同时,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从我国来看,我国传统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经济效率低下,它不承认差别,不讲效率,否定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否定市场竞争,由国家包干一切,所以新的分配体制就建立不起来。所以我们承认差别、讲竞争、讲效率就在于实现经济公平,建立新的分配体制,发挥分配体制的激励作用,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效率的进一步提高。[1]阿瑟·奥肯,王奔洲译.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3.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6页(二)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效率有制约作用,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不会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可以说任何不公平的机制必然会造成对效率的破坏,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和饥饿下的效率。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很少有人想到效率,也没有人敢想到效率;劳动者“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也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在这种分配体制下“成功地分配了贫困”。1所以,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建立现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市场经济,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是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其次,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和强大动力,它使一定的社会公平形式得以建立和维持。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公平的建立和演变都源于效率的提高。无论在什么社会制下,没有效率,社会公平的建立都会丧失物质基础。正如列宁所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3我国原有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带来了长期的低效率,反过来证明了这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平,于是影响了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制度建设。再次,效率决定着社会公平的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看,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出现社会公平,在效率低到还不能提供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显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经济效率的提高,于是就产生了收入差距,甚至发生了两极分化,同时,从公平的走向来看,随着效率的提高,分配也会增长,二者在发展趋势上是一致的。根据美国[1]曾昭宁.公平与效率[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63.[2]张维达,宋冬林.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J].中国经济论坛,1995,(3):55~57.[3]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7页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关于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倒“U”型曲线的假说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先是迅速扩大,然后是逐步呈现缩小的趋势。由此可见,公平的增长离不开效率的提高。另一个方面,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还存在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突出效率,就可能牺牲社会公平,突出社会公平,就可能牺牲效率。阿瑟·奥肯指出:“我们无法在保留市场效率这块蛋糕的同时又平等地分享它。”1单纯的讲,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部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肯定首先强调经济效率,而政府部门作为体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所以,效率和公平是辨证的关系。没有公正,就没有公平竞争。不公正的竞争中必然存在的超经济利益壁垒将使平均利润率无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通和配置优化就无从谈起,有效调节社会分工的市场机制就无从建立,市场经济的效率就无法实现。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在《政治经济学教程》一书中也提出,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这是效率与公平的理想结合方式。因此,树立社会公平观,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与稳定,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1]阿瑟·奥肯,王奔洲等译.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8页三、不同社会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资本主义社会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来都主要是效率优先的。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他们只注重工人阶级给他们不断的创造剩余价值来满足个人或集团的消费欲望,而不拥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只有靠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