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试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作者:摘要素质教育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探讨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属性、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以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促进教育改革。自《上海教育》(中学版)刊发言实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后,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从最初的一种素质教育提法,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政府行为,由教育部积极地推动并引导,日益显示素质教育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此,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展开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本文探讨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属性、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望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达成共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促进教育改革。一、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终极理想(一)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是由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决定的,是与人的素质层次相联系的。在教学上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是指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外力作用形成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主要内容不外乎以下十个方面:1.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理想。2.思想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3.道德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要求受教育者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约束自己,以形成良好的品德。4.知识素质教育,指在教育活动中,向受教育者传授各科基础文化知识,以形成牢固的知识基本框架,并在框架上发展其认知、兴趣和潜在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给联合国教2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函的报告中说:“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1]。5.能力素质教育,指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培养其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6.身体素质教育,指使受教育者有一个健全和健康身体的教育影响过程。它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体魄的习惯。7.审美素质教育,指形成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8.劳动素质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使其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过程。9.心理素质教育,指培养受教育者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因素品质,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的教育过程。10.创业素质教育,指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包含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毅力、自我意识、勤奋进取和事业心等等为主,提高其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开拓能力的教育过程。上述十种素质教育,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素质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从中看出,素质教育注重公民教育,注重认知内容和方法,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注重学生开拓能力的教育,注重现代意识教育,尤其是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独立性、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重视综合效果。它是智慧潜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体。(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属性素质教育有以下基本属性:1.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狭义地说,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的基础教育的大门。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2],是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2.全面性,是使每个学生的所有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它要求通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最优发展。3.主体性,指在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3]。主体性体现在自我教育上,表现是做学习的主人,有自主的人格,学会学习。4.发展性,指要着眼3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4]。5.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来说的。其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做人的基础;一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基本素养,让其掌握基本知识。6.综合性,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五育”的目标,又要体现个性心理和现代文化心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知、情、意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它注重的是对各个素质的综合驾驭。7.动态性,指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中的概念,它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不同而不断更新,不是静止的、恒定不变的。(三)素质教育的概念根据上述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属性的剖析,我们试图把素质教育作如下定义: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主体性、发展智能和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所以,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民的、整体的、现代化的、未来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的终极理想。二、全面发展教育:基本的教育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在《资本论》、《共产主义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论及了人的发展问题。综观他们对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研究和对人的片面发展的剖析,可以发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其他能力也得到发展;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三是时代和社会满足人的体力、智力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条件,人才获得充分自由发展,才具备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首先,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是对人的理想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统一协调充分而全面地发展。而全面发展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它是一种外在的因素和影响,对主体发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全面发展教育是指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五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几个基本要素,是4衡量人才规格的基本准则,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远。其次,它们之间是联系的。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五育等教育内容对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5]。再次,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五育等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根据个体自身特点,全方位并突出发展一、二个方面,造就复合型人才。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素质教育的提法没有必要,“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新思想、新观点,而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解释和重复”;另一种认为,“素质概念的提出,实质是把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综合化了。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概括为提高素质,这比以往割裂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论述素质教育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终极理想,而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基本的教育理论,再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和方向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用全面育人观对待教育,使人的心力、智力、体力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自由地发展。素质教育是在以往教育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成功的教改得出成果,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所应运启发式、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都是朴实的素质教育。中国古代书院重视明辩义理并通过实践修身养性,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启发学生深思好问,尤其重视学生的志向,常常开展会讲,以自学、讨论和辩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不说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就已具备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就连盛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包含素质教育的基因。例如,唐代进士科重诗赋,擅长诗赋者,即使贴经差的也可金榜题名。因此,可以说这种特长式素质教育促进了唐诗盛行,佳作叠出。在我国漫长的教育历史中,早已产生了素质教育的酵母菌,有待后人去发酵。综观历史,素质教育是长期以来进行教改的结晶。著名教育家蔡培元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最好的一例。同时也说明成功的教育改革也是指向素质教育的。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在古代教育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屡次成功的教改得出的成果。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内容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全面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是我们制定和确立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十分正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也只有搞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素质。(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实质。真正的全面发展应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上。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写道:“教育可以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以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这种分工所造成的片面性。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多方面地运用他们的全面发展了的才能。”这一段话揭示了:只有把全面发展落实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6]。比方说,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结合就可使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了时代新变化所赋予全面发展的新内容。例如,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而来,时代感非常强烈。惟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变革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社会日新月异,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化,特别是电脑进入了教室和家庭,从而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并说“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这说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高度全面、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要求,新型人才观集中体现在对现代人6的素质要求中,这样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清晰,从而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理想,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本体教育,本体的整体性决定了它的全面性,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本体教育。怎样认识素质教育抓住了它的本质呢?首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认识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做到目中有人;其次,实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真正把“人”当人看;再次,实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构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机制[7]。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个性发展问题是其学说的核心内容,其要义在于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揭示教育本质,强调个性原则,摒弃统一标准的教育,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个性的倾向性得到培养和训练,获得充分自由发展,由此,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目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必引起教育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从这些方面可看出,素质教育只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比如关于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首要的就是学会做人,而不是造就几个英才。这一目的使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统一起来。“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采,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