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项目区概况2.1项目区选择2.1.1水土资源条件在项目区的选择上,我县充分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连片推进”的原则,沙河乡狗河城子村、王宝镇西孙村、塔山乡许家村、范家乡小胡村、西甸子乡涝豆村、高台乡水口村、高甸子乡东赵村、西平乡康家壕村新发展灌溉面积2.8万亩项目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现有耕地面积33.7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8%,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99亩,是我县人均耕地较多的地区。项目区地处狗河、猫眼河、王宝河两岸,河水补给地下水,水源连续不断,水资源丰富,保证率在85%以上,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大,是我县发展粮食生产另一个突出优势,这为发展节水增粮行动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2.1.2政府和农民的认同程度项目区地理区位优越,且交通、通讯等投资环境条件优越,而且该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当地政府和群众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实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很高。高台镇许多农户利用贷款自建温室大棚,采用滴灌技术栽培瓜果、蔬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所以项目区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对节水增粮行动认识程度很高,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2.1.3粮食增产潜力目前我县粮食植面积为88.1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3.2%,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0.5%,中低产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9.5%。中低产田比重偏大严重制约了粮食亩产进一步提高,因此,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后,粮食产量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亩可新增粮食200~250公斤左右。2.1.4土地经营模式目前各项目区土地经营方式为分散农户经营,上级政府积极推进用水合作社的建设,通过宣传节水灌溉、水土资源保护,使地方政府和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认同度有很大提高,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各项目区工程完成后,将办理工程产权移交手续,工程产权交由用水合作社或村集体,并由农民用水合作社或村集体进行工程的运行管理、养护。同时县政府将成立相关机构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建后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良好运行,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促进农民的经济增长。从而彻底改变项目区农民“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现状,达到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目的。2.1.5电力配套情况在选择项目区的时候,我们优先选择电力基础设施较好的项目区,水源位置的选择尽量靠近可以利用的高压线路,能利用原有的电力设施尽量利用;对于需要增容和重新配套电力设备的片区,我县采用多渠道筹资方式,一由县政府联合电力部门研讨对策,以电力成本价格予以落实电力配套措施;二是由县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收益、水利非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项目电力设施配套;三是县本级财政投入一定资金,对于电力配套措施建设给予补贴。2.1.6技术支撑能力近年来,绥中县与上级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绥中县水利局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5人,能够完成各项技术工作。且绥中县已经有20多年的节水灌溉发展历史,在大棚滴灌、果树节水灌溉等均有成熟应用。我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有保障。2.1.7预期效益在“节水增粮”行动建设中,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将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灌溉的保证率。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玉米增产700万kg,按2.1元/公斤计算,农作物经济效益可增加1470万元,节肥100.8万元,节能88.2万元,该工程年效益约增加1659万元。2.2概况2.2.1自然地理概况绥中县地处辽宁省西南端,位于东经119°34′~120°31′,北纬39°59′~40°37′。东以六股河为界与兴城相邻,西与河北青龙县、抚宁县、山海关毗邻,南沿渤海辽东湾,北靠建昌县,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建设项目—辽宁滨海大道的西起点。102国道、沈山铁路、京沈高速、高铁从县内通过,县级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我县属辽西低山丘陵地带,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明显的呈现出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东南及沿海地区平原。项目区所在地,位于绥中县的东南部,由西北丘陵向沿海平原过渡结合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坡面较缓。地形比较平坦,土质肥沃。2.2.1.1气候条件项目区属辽西低山丘陵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大,雨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但气温回升快,日差较大;夏季炎热,雨量较集中,属雨热高峰;秋季雨量减少,温度下降较快,日差较明显增大;冬季寒冷,降雪量少,空气干燥。我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5.9毫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七月份降水量最多,一、十二月份最小。汛期(六—九月份)降水量占全年78.6%。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27毫米,由于春风影响,四、五、六月份蒸发量746.4毫米,占年蒸发量的41.9%。我县多年平均气温9.1℃,月平均最高气温为七月份,达28℃,一月份最低,为-13.1,绝对最高气温达39.8℃,最低气温为-26.3℃。绥中地区无霜期161-214天,地面冻结始于11月上旬,解冻在3月下旬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1~1.2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33.1小时,四至九月份日照时数累计为1371.3小时,农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五月份最长,长260.3小时,七月份短,为191.7小时。绥中县为季风大陆性气候,冬季多北及西北风,最大风速14m/s,春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10m/s。2.2.1.2水系分布及水文地质流经我县的河流众多,主要有六股河、狗河、石河、黑水河、猫眼河、九江河、王宝河、强流河、金丝河等,除王宝河、黑水河汇入六股河外,其余几条河流均独流入海。绥中县低山丘陵区为裂隙水的赋存空间,碳酸盐岩类区,分布有岩溶裂隙水;山麓坡角、沟谷两侧呈带状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孔隙潜水的分布空间。山丘区、平原区的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来源大气降水、还有农田灌溉入渗及山前侧向补给量等。山丘区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良好。山丘区主要以河川基流的形式排泄,尚有部分地下水开采及河谷平原的潜水蒸发,山丘与平原交界地带的山前侧向流出等。平原区地下水径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潜水蒸发及沿河地带的河道排泄及侧向流出。项目区属山丘区与平原交界地带,含水层厚度5.2-20米,由西北向东南,富水性及透水性由弱变强,分选性逐渐变好,粘土含量逐渐变小,沙砾粒径由大变小。2.2.1.3土壤我县土壤类型可划分5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50个土种。其中棕壤土是我县的主要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丘陵和北部山区,其次是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流沿岸,该两大土类是我县的主要耕作土壤,适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土、耕型草甸土为主,土层深厚,最厚可达2米左右,土壤腐殖质较厚,土壤通透性好,土壤PH值为7.0-8.0,有机质含量为0.86-1.18%,是全县中肥力较高的的土壤,且地势平坦,耕地连片,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耕作。作物主要以大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是全县主要产粮基地。2.2.1.4作物种植情况绥中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是本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山区各乡镇也有部分种植。种植面积56.47万亩,总产量21.6万吨。经济作物主要包括花生、棉花、麻类、芝麻、苏子、杂豆等,小油料作物在本县也有少量的种植。花生适合种植在沙壤土质上,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北部乡镇大面积种植,品种较多。蔬菜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已成为绥中县五大生产支柱之一。形成了土豆、萝卜、韭菜、黄瓜、青椒、芸豆等专业生产基地,年产各种蔬菜160万吨。全县果园面积65万亩,果树1700万株,包括苹果、梨、桃、李子、杏、山楂、葡萄等,总产量40.5万吨。项目区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作物播种面积为21.19万亩,其中玉米6.48万亩,播种面积占项目区总播种面积的31%,其它作物主要包括一些豆类、谷物、花生和果树,占总播种面积的69%。2.2.1.5自然灾害我县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四季相差悬殊,冬春雨季降水严重偏少,因此有“十春九旱”之称,据统计,我县发生春旱的机率为63%,不到两年一遇;秋吊伏旱也时有发生,机率在22%左右。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县遭受少有的旱灾、气温高,持续时间长,旱情强度大,作物受灾减产,经济损失惨重。影响我县农业的自然灾害还有内涝灾害、风灾。夏季暴雨可造成局部内涝,阴雨天增多,日照减少,影响旱田作物开花授粉,致使减产;风灾一般由热带风暴减弱形成,主要集中在入秋季节大田作物灌浆时,常伴随大雨,造成作物倒伏,造成作物严重减产。2005年,强热带风暴“麦莎”在我县沿海经过,减弱形成历史上罕见的强降雨和大风,给塔山镇、小庄子镇、荒地镇等主要产粮乡镇造成严重的内涝灾害和风灾,大面积农作物倒伏、粮食严重减产。近几年,项目区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受干旱的影响较大,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发展节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粮食生产。2.2.2社会经济状况2.2.2.1人口及劳力绥中县有25个乡镇和两个果树农场,288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64.5万人,农业人口54万人,占总人口84%,2010年末乡村劳动力达31.9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2.2.2.2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面积2763km2,其中耕地面积549.26km2,果园面积493.89km2,林地面积978.2km2,荒地面积264.6km2,水域面积229.18km2,居民点、道路面积221.8km2,其他用地面积28.07km2。在全县土地面积中,中山面积744km2,占土地面积的26.9%,丘陵区面积1606km2,占土地面积的58.1%,平原区面积415km2,占土地面积的15%。全县耕地中有灌溉条件的39.81万亩,其余耕地均没有灌溉设施,靠天吃饭,土地产出率低。2.2.2.3农业生产水平绥中县属辽西干旱地区,农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2013年底粮食总产量37499.8万kg。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随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较大。基本上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近几年来,一些乡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沙河镇、塔山镇等得到了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实施了旱田深松整地、秸杆还田等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措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人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很多人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项目区属雨养型种植业,基本靠天吃饭,主要作物为玉米,一般情况下粮食亩产400~500kg。2.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截止2012年绥中县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第一产业26.8亿元,第二产业25.8亿元,第三产业3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154元,工业总产值80989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81108万元,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36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8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7274万元。2.2.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状我县农业人口众多,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生产经营方式基本以分散农户经营为主、种植大户、村集体集中经营为辅。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社的成立,目前我县登记注册的农村用水合作社有三家,分别是“秋子沟腰岭子龙泉用水合作社”、“明水四间房富民用水合作社”和“沙河叶大果业合作社”。他们有自己的协会组织及规范章程,通过“一事一议”的组织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自运行以来,效益十分明显,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14年我县“节水增粮”行动所在项目区,有以下两种经营现状:(1)农户分散自主经营:项目区内基本上为农村村民个人所有经营。(2)委托流转模式:由于个别农户因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而无法耕种,对可能撂荒的农田实行代耕、转包给其它农户等流转方式。但目前,我县土地流转尚处于农户自发和流转无序的状态,由于缺乏健全、统一的土地市场以及不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