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沙江中心主校卢玲玲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各位同仁能与我交流,提出宝贵建议,谢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大的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如拉力、弹力、重力、反冲力等,并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二、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2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三、教法与学法依据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在教法上: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在学法上: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据数据,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从内容和方法上做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示图一、游戏引入出示拉力器,让两个学生上去拉,引起学生思考:谁的气力大一些,究竟大多少呢?揭题板书:4、测量力的大小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以生活中见到的拉力3器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题板书自然。二、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各种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各种弹簧测力计(1)师:要想知道物体力的大小,通常需要一种测量工具,就是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2)生:见过的学生说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3)师:出示观察要求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观察其结构及作用。(4)生汇报观察结果,师板书出示强调其结构、作用。2、动手拉挂钩感知工作原理。3、认识克力和力的单位及关系。4、会用正确读数。从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最初认识开始让学生对其结构、作用、工作原理有一个较理性的认识。重点认识力的单位及其正确读书。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力的大小1、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引出注意事项(1)演示一:两个测力计,一个没有误差,一个有误差的弹簧测力量计来测量同一个50G的钩码重力大小。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引出思考。(2)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师小结并出示注意事项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准备的物体的重力大小用师生演示的方法归纳找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学生容易接受,重点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测一测来熟练的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4(1)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自己准备了许多物体,你们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有多重?(2)学生测量并填写记录单。(3)学生汇报数据。(4)师小结。法。四、课外拓展:制作弹簧测力计1、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都是工厂制造出来的,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2、问:“你们觉得一个完整的测力计需要那那几个部分?”3、生讨论并汇报。4、课后制作测力计。这一部分作为拓展,我通过出示不完整的弹簧测力计实际上也是把最难的部分留给学生来课后讨论完成。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六、板书设计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拉得长,用的力就大弹簧测力计1牛≈100克力五:教学反思《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与力的第四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科学概念方面:1、学生能够知道力的大小事可以测量的,并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设计的原理是“受力大,弹簧拉得长”。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生懂得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能够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就是: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这节课首先让学生感知弹簧的工作原理,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导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作用,还有刻度板上的相关信息。在测量这一块,我事先准备好两个弹簧测力计,其中有一个的指针没有指在相应的0的位置,而其中第一个则指5在0刻度线的地方。这样让学生去测量,最后得出两个数值不一样的结果,出现疑问,并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并能说出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的事项。而对于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结论总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们效果会来得好。但是关于弹簧测力计应该可以说学生第一次进行的比较亲密的接触,所以在这一块内容上花费了的时间太多,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从而导致了后面学生在自主进行测量物体力的大小以及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这块内容上时间不够。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第一个反思,其二,就是课堂太过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认识不同类型弹簧测力计,以及牛顿和克力这个两个力单位的教学中,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这两个内容都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只要老师稍微带过就好。其三,课上没有给学生时间感知到底1牛的力和2牛的力的大小。所以在后面进行测量的时候,学生在估测这一块就无从下手,估测也就很随便的进行。其四,就是后面测量的表格的设计,既然要测量两次,那就可以在上面标好第一次数据,第二次数据,以及平均值,这样子在测量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知道测同一个物体要两次然后求平均值,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其五,也是这节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觉得就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在教学重点方面锁花费的时间太少,教学内容的主次不够凸显。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忘老师们对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单物体的名称估计重力的大小实测重力的大小平均值估计和实测的差距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