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光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内容摘要:戊戌变法是晚清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光绪帝,这位大志未酬、郁郁寡欢的末世皇帝十年短暂的亲政生涯中最绚烂的政治成就。作为一位毫无实权的封建帝王,光绪帝果断进行资本主义改良挽救民族危机,同时由于他的现实处境和自身因素又使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零三天便惨遭扼杀。那么这位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究竟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关键词:光绪帝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正文: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常常会出现一些救世统治者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来延长他们祖先的帝业。光绪帝正是这样一位试图力挽狂澜的末代改革者。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大清帝国的国力日趋衰微,统治危机愈发加深。面对日益严重的王朝危机,满清皇族内部不断进行自救运动,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清朝地主阶级完成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同治、光绪二帝年间,其中前者是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戊戌变法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的改良运动,这位封建帝王尝试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决定了他自身在此次运动中的复杂性。一、光绪帝的生平介绍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和慈禧亲妹妹的儿子。1875年,亲政刚满一年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因病逝世。同治皇帝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和叶赫那拉的利益,她从年龄和血缘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和亲外甥——年仅四岁的载湉,改元光绪。光绪帝从小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严加管教”的训斥下,慈禧要求光绪叫她“亲爸爸”,对她事事毕恭毕敬,不得违背“亲爸爸”的旨意。幼小的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和生理疾病。由于不同寻常的成长环境,光绪帝形成了软弱的性格,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他尽管贵为帝王,却毫无自由、实权,形同傀儡。这也直接影响了他日后政治态度的形成和对戊戌变法的领导情况。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然而他实际亲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戊戌变法把他的帝王生涯推向了辉煌的顶点,同时也埋葬了他的后半生。二、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的原因封建帝王受到的多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帝王封建思想,对资本主义了解较少且一般带有阶级偏见。然而,光绪帝却向往西学,崇尚改革。他支持维新变法是空穴来风的,背后有着多种原因。1.时代背景:光绪帝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清朝封建统治最危机的时期。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政治腐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末路。在封建君主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同时,在大洋的彼岸,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早已普遍确立并且成熟,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840年,英国以走私鸦片为手段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从此国门洞开,清朝由原来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逐渐沦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后有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等动乱,到了载湉登基,清朝统治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光绪初期,中英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更是加重了民族矛盾。尽管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先后尝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是洋务派只局限于“器物”的学习,实际成效甚微。189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国力强盛的背景下向它的一直以来学习的榜样——中国发起了甲午战争。虽然清政府于1885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海军衙门,在李鸿章等洋务大臣的经营下中国近代现代化水军——北洋水师卓有成效,但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腐朽黑暗,使其“徒有其表”,导致在战争中输给了“蕞尔小国”——日本,1895年签订了耻辱的中日《马关条约》。这深深挫败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坚定了光绪皇帝的改革内政的决心。光绪皇帝正是由于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目睹了皇权统治日趋衰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愈发深重的环境,加之邻国日本经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走向了强盛,年轻的他决心力挽狂澜实行维新变法。2.宫廷环境的影响: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是光绪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出身状元的翁同龢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翁同龢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翁同龢也成为日后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主要倡导者,是“帝党”的重要成员。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自光绪帝登基时就开始了垂帘听政,并不断推迟光绪帝婚龄来拖延归政时间。1889年,十九岁的光绪帝亲政后,希望通过一番作为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来摆脱太后的钳制、挽救民族危机。维新变法在此时便成为了一个很好契机。珍妃是光绪皇帝一生中最珍爱的女人,这位性格活泼、思想开放的深宫女性不仅把夕阳照相术带进了中国宫廷,而且通过老师文廷式了解西方,支持光绪帝维新变法,这无疑对光绪帝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应运而生,其中产生了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杰出的代表。康有为先后出版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否定传统的政治思想理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这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康有为曾多次上书光绪皇帝呼吁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率众举子进行的联名上书——公车上书,轰动了整个中国。尽管上书未送到光绪帝本人手中,但在朝廷内外已众人皆知。第三次上书送达到了光绪帝手中,其中阐述的变法主张深深打动、启发着年轻气盛、盼有作为的光绪帝。此后,康有为又先后四次进行上书,尤其是《应诏统筹全局折》全面陈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变法理念,成为了整个戊戌变法的纲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宣传的改良进步思想不仅使维新变法有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开阔了光绪帝的视野、丰富了他对资产阶级改良的认识,坚定了变法维新的决心。三、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为当维新思潮在全国高涨、变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地时候,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关于要不要变法的争论。在此次争论中,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已经把权力的天平倒向了维新派。这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拉开了戊戌维新的序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反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1变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6月11日到7月下旬,光绪皇帝颁布的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方面的改革。经济方面有: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开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设立铁路、矿产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等。文教方面有: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2第二阶段是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新政由经济、文教、军事方面扩展到政治方面。主要改革有:删改则例,裁汰冗官,取消闲散重迭的机构;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等。3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里,光绪帝几乎每天都要有数道改革御旨要颁布,改革蒸蒸日上,一副新朝景象。然而光绪帝过于急躁,迫切追求变法成效,使得多数御旨无法落实。显然,在戊戌变法的推进中,光绪帝是一位积极又激进的改革者。改革的中流砥柱——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此时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青睐和器重。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第一次召见康有为,商讨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施。随后,光绪皇帝特许康有为专擢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4光绪皇帝对于维新派首领的肯定与赏识无疑鼓舞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动力。戊戌变法后期,帝党和后党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慈禧太后曾在变法初就罢免了翁同龢,此后又广插心腹,试图扼杀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此情形之下,果断于1898年9月5日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四人担任军机章京,即“军机四卿”,加紧推行变法。这一举措是光绪帝向顽固派反扑的重要手段,也显示了光绪帝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憎恶和变法的决心。到9月21日戊戌政变发生前,光绪帝依旧对变法心存幻想,乃至寄希望于袁世凯,直至他被囚禁中南海瀛台、维新派惨遭捕杀、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以上史实都表现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之中试图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他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改革领袖的姿态出现,尝试效法日本明治天皇,救中国于水火,挽救王朝危机和祖宗家业,作为一位毫无实权、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光绪帝这种不畏反动、力图改革的维新精神是值得历史肯定的。然而,在整个戊戌变法中,光绪帝操之过急的变法步骤是略有消极的。四、评价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也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光绪帝是戊戌变法中的关键人物,因此对戊戌维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只是一位“虚位君主”,手无权力,代表的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后世对待这位特殊的封建帝王,不能断然进行肯定或否定,也要一分为二地予以评价。1.积极作用:戊戌变法是光绪帝短暂一生中做的最光鲜的事情,也是他让历史铭记的荣耀资本。尽管光绪帝没有实权,听命于珠帘背后的太后,但他作为一位革新的皇帝,对于变法的积极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光绪帝之所以选择变法除了维护自身统治、摆脱慈禧太后的牵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挽救民族危机,拯救中国。“不做亡国之君”是他变法的主要原因,这充分体现了他救亡图存的决心。这种爱国热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不多见的。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巨额,中国的危境更是触动了这个刚刚亲政的年轻帝王。他企图效法日本明治天皇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不可多得的进步改革者。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是一位比较杰出的领导者。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积极采纳维新派的意见。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103天之间,光绪帝每天都颁布新诏书,推行新政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纵观百日维新新时期发布的变法诏令或其它形式的指示不难看出光绪帝几乎全面地接受了维新派的纲领和建议。有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维新派变法的阻力有了一定减弱,他们的资本主义改革理论在中国社会得以实践。尤其是戊戌变法后期军机四卿的任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光绪帝全部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有坚定的变法决心,有封建帝王变成了维新元首。尽管我们不能说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中“全部”接受了维新派的主张,但作为一位封建帝王,能在顽固派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资产阶级改良方案,未动摇变法的决心并且不顾身家性命与顽固派作斗争,力保维新派,实属可贵。正是有了光绪帝——清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戊戌变法才得以有力推进。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第6页共7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他对戊戌变法的推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消极作用: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提出,光绪皇帝不是维新皇帝,他在变法中执行的其实是洋务派的路线。“光绪皇帝当时不可能区别维新派和洋务派,他是把维新派当做洋务派的后起之秀来使用的。维新派在强学会和保国会中的活动,是他看到这批人有动员社会力量的本领,他企图通过维新派利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