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一个偶然的翻阅,不经意间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看到了金明顺的《浅谈地理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篇文章,从新课程三维目标来看,目前仍存在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于书本知识,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的现象。然而,地理实践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才能发展和提高。在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创立了崭新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理教育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筑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如何将先进的地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对于“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有很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综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以中学地理知识为基础,以乡土地理为依托,以课外调查为发展,整合了地理、历史、政治、理化生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它既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又在研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各科知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与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内容,不仅科学体系强,而且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知识的介绍有许多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的。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种类比较多,既有课堂内的实践活动,也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过去一年,我校开展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得到了更全面的落实。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案例:在进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好制作地球仪的工具、材料,在上课时,让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按照课本步骤操作制作地球仪。借助这一活动,学生对经纬线、经纬度、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等抽象的知识不仅理解的深刻、透彻,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同学们还亲手制作了等高线、地形等教学用具,在教学中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弥补了教具不足的现状。乡土地理调查以及实地考察不仅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而且能培养其地理研究能力。上学期,在市科技创新比赛的推动下,我们组织学生对当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同学们分工合作,设计调查表、调查问卷、采访村民等,最终将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汇编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报告,提供给市、镇有关部门参考,深受他们的欢迎。通过地理观察与地理调查促使他们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也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情感。校本课程不可或缺,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能力要求。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绘图,把课本知识“活”起来,既能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才能,寓教于乐。例如,在第二课堂中,我就让学生描绘中国地图、大洲大洋分布图等,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学有所获。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很多,如地理游戏、地理知识抢答、地理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等。地理教材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我国国内的一些有名的旅游地区。让学生了解这些旅游景点,不仅可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所以,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模拟一次暑假国内旅行,设计好旅游线路,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介绍沿途经过的城市和著名景点。可手写,打印或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然后由学生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评选出优胜者。在学习中国地图时,可以设计拼图游戏,看谁拼的最快、最准确,这样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比一味的记忆效果要好的多。学生参加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与体验地理的学习,地理素养得到了培养与内化,促进了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地理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的很多困难,如:根据调查分析,由于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认为,实践活动要占用大量时间,而获得的知识与课本、考试关系不大。因此,中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缺乏热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过分依赖视觉、听觉的作用,触觉、动觉的作用显现得不够,造成了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动手操作水平低,不擅长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等。中学地理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阶段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等地理技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科课程在系统、高效地传承知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却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通过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实践中学习,尝试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实现从结论学习向过程学习的转变。系统知识的把握会开阔学生视野,不断地提升活动的水平和档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得到亲身感受和体验,又会生成对新的地理知识的兴趣。二、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经验论的自然主义”,认为“学校即教育”、“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组”、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提出学校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进程,制定教育措施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兴趣”,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师、成人、书本是教育中心的观点,认为儿童通过自身活动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学实践中,把东西交给学生去“做”,而不是交给他们去“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出的学生呆板、僵化、没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中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综合能力。三、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课本里枯燥,无趣的地理知识得到生动,形象,有趣的解释和证明。例如:七年级地理上册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可以使学生对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有深刻的理解。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当地空气污染指数的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调查,举办环境保护专题讲座,或环境保护辩论赛,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表达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的培养。再结合环境保护的墙报,手抄报和电子手抄报的制作比赛,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同时还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及其对提高素质的作用,要求从单纯的“学科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时时刻刻处于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他们无可避免都将面对现实生活,都需要增强生活与生存能力——不仅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还包括欣赏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探索其中蕴涵的地理知识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理解生活现象,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充分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从而认识地理学的现实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欣赏生活、适应生活、规划生活奠定基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它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大课堂”上去拓展视野、感悟生活、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是地理学科“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教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