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交通工具的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工具的演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应该说代步工具也不少,但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相比十分落后,而且速度也非常慢。例如陆路上的马车、牛车、独轮车、轿子等,以及水路中的船,都不是以机器作为动力,所以无法提高速度,耗费的时间也较多。交通的落后不仅給人们的行动造成种种不便,而且也制约了资讯的交流与经济的发展。及至近代,不少有识之士都阐明中国要致富图强,就必須改善落后的交通狀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交通事业。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马车轿子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民国以后,进展缓慢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和谐号动车组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磁悬浮列车一、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二、公路和汽车制造我国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最集中最领先的是在上海,从以下的老照片基本上浓缩了我国近代交通工具演变的历史。上海开埠前后,盛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和轿子,似乎离现代化都市还远。这两种交通工具也是中国传统式的,为中国所独有。独轮车,又称小车、手推车、江北车,原先用来载货,因重心较高,不易掌握。租界开辟后,周围相继建成一些工厂,男女工都有。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并且渐成风气。从当时的照片看,一辆车上约有八九人,分坐两边。据1874年的统计,英法租界共有独轮车3000辆,简直是近代上海一支不容忽视的“出租车队”。由于收费低廉,一般贫民苦力均乐以独轮车代步或运物。但是好景不长,人力车兴起后,因其车速快于独轮车,而且乘坐舒适惬意,独轮车遂趋没落,仍旧以载货为主要功能。当时的官吏、商人与小康市民,大概认为有损面子,是决不肯坐独轮车的。他们出出入入,均乘坐轿子。随着上海租界外国侨民的增多,式样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有双轮、四轮者,有一马、双马者,其式随意构造,宜晴宜雨。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从日本引进了这个新玩意儿,又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雇日人拉车营业。后因言语不通,拉车人才为华人顶替。为求醒目计,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黄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至于脚踏三轮车的流行,则是抗战爆发以后的事情了。日寇占领上海后,在经济上进行控制,垄断汽油的配给,用于其军事目的,致使大量汽车不能行驶,才促使了三轮车的兴起。交通工具中的“骄子”——汽车,据说是寓沪西医为求出诊方便,大约在1901年时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的。那一年,一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汽车样式奇异,速度飞快,路人为之惊讶不已,租界当局也不知如何对其征税。1902年1月30日,工部局开会讨论通过了为上海第一辆汽车颁发牌照的决定,不过因从未征过汽车税,无例可循,遂按马车规格征税,每月捐银2元。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新与旧、快与慢,并驾齐驱,蔚为大观。当时人力车的数量最多,1909年上海发放了8471辆人力车的牌照,“成为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上海的第一辆电车(1908年)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上枕着入睡的伴奏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有轨电车转盘上海南京西路铺设有轨电车轨道解放后,拆除有轨电车轨道无轨电车则开通于1914年,为上海首创,他处没有,被当时报刊称之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按电车之制,轨有多种,因地制宜,而无轨之法则创自上海,环球各国未之先有,差足称豪”。1934年,上海又出现双层公共汽车,还有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上海电车营运之初,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不少人相信,“电车电车,车上带电,乘者触电”。为了解除市民的疑虑,不让刚刚起步的电车夭折,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几次试车时,都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近代上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任何一件新式事物的引进,上海人或许都有过惧怕、抵制,但更多的是刺激、羡慕,等到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如实用、高效、便捷、舒适,人们才会由最初的排斥态度向接触、接受的回应方式转变。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三.水路交通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轮船招商局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五、航空运输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