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林木育种目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化林木育种目标摘要: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穹顶之下的我们急切需要改变居住的环境。从“雾都”到“生态城市”的伦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扩建绿地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分析了遗传规律及生物学特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而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选育新品种。根据这些科学方法,提出来选育出生长周期短,抗逆性好,吸附能力强,净化空气的绿化林木的育种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综合治理雾霾。关键字:绿化林木育种目标生物技术常规育种生长周期雾霾1.引言扩建绿化林地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林木育种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林木的遗传变异规律,应用遗传学知识,改良树木的遗传品质,培育新品种,达到速生、丰产和优质的目的。林木遗传育种主要由选育、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3个部份组成。选育的方式包括:树种、种源和优树选择,杂交育种、倍性育种等,遗传(育种)资源是开展良种选育的基础。遗传测定包括子代测定和无性系测定两种方式。选择-组配-遗传测定是林木育种3个重要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改良效果的根本措施。林木繁育的主要途径是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也可包括组织培养和胚繁殖。选育、测定和良种繁殖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和依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而有了较大发展,林木遗传育种也成了林学学科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和龙头学科,但是林木生长周期长,必须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而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创造选育新品种。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常规育种研究成果的结合,拓展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21世纪林木遗传改良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2.林木遗传学育种途径2.1常规育种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使传统的田间试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为育种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2生物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等。2.2.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易于鉴别的遗传标记来辅助选择,形态标记和生化标记是最早用于植物育种辅助选择的标记。2.2.2基因育种工程基因工程,又称为分子克隆或重组DNA技术,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基因工程从实质上将外源DNA分子引入到一种新的生物细胞中.并将含有这样DNA新组合的生物进行繁殖.这就赋予基因工程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克服了固有的生物种问限制,扩大和带来了定向创造生物的可能性,这是基因工程的最大特点。2.2.3细胞育种工程林木细胞工程是指在离体无菌条件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将林木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细胞工程以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德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为基础,过程大体划分为:诱导和脱分化阶段、继代增殖阶段、分化生芽生根阶段和移栽成活阶段.每一阶段根据培养的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优势在于:可以快速繁殖良种,缩短育种周期,可以克服种子生活力低下和自然不育性,提高种子发芽事,解决了远缘杂种胚早期败育的问题,可以提高后代抗性,改良品质。同时,林木细胞工程也为林木基因工程、林木的倍性育种和除去植物病毒等方面提供基础技术支持。2.24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理化因素诱导植物遗传性发生变异。然后从变异后代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分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物理诱变是利用物理因素,例如各种射线、超卢波、激光等处理植物而诱发可遗传变异的方法。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辐射育种。化学诱变是用化学药品处理植株,使之遗传性发生变异的方法。2.25倍性育种倍性育种就是在研究染色体倍性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人工条件下诱发植物染色体数日发生变异,在此基础上选育植物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根据染色体数目,倍性育种主要分为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两部分。3.生物技术育种的优势在实际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者长期遇到的两大难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①在建立一个新品种时,可能碰到的问题是“没有现存的基因可以利用”。虽然可以通过多次复合杂交来积累有关基因,但需要很长的时间。②外来基因引入后在原有的基因群体中的协调问题。传统育种方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生物技术虽然在理论上作好了准备,但在技术上存在相当的难度。因为任何一个生物的控制系统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新的基因的导入,必将对基因组原有的遗传控制系统产生“干扰”,因而目的基因的导入并不一定都会带来预期的效果,要使整合的目的基因稳定表达更非易事。对于多基因控制的产量性状尤为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较完备的传统育种技术和体系相比,还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3.1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生物技术以及应用这种技术所产生的效益将不能替代已经建立起来的较完备的传统的育种技术和体系,另外无论采用哪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育成的品系或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最终都必须通过田间试验来确定,因而生物技术育种必将要与常规的育种方法相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水涨船高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关系,未来的育种学将是生物技术理论和传统育种体系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学科。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