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统一技术规定-给排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统一技术规定——给排水本技术规定主要参照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庆)DBJ/T50-066-200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及LEED评价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分住宅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提出了统一技术要求,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LEED认证或绿色建筑星级评比,具体内容可作增减。……1、住宅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1控制项1.1.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说明:水系统方案包括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内容。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征的不同,水系统方案涉及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如不缺水地区,不一定考虑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因此,水系统方案的具体内容要因地制宜。用水定额、水量平衡及用水量的确定应参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50331和其它相关用水标准规定的用水定额,并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雨水、再生水等水源的利用是重要的节水措施,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多雨地区应根据当地的降雨与水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加强雨水利用,降雨量相对较少且集中的地区应慎重考虑雨水收集工艺与规模,避免投资效益的低下。内陆缺水地区应加强再生水利用,淡水资源丰富地区不宜强制实施污水再生利用,但所有地区均应考虑采用节水器具。1.1.2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说明:所用用水器具应优先选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公共区域应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对采用产业化装修的住宅建筑,住宅套内也应采用节水器具。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18870的要求。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2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及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应式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器,极度缺水地区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坐便器;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采用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措施也能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如控制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设有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的建筑,应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使得用水点开启后10s内出热水。采用非传统水源、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等其它手段也可达到节水的目的。1.1.3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系统,生活污水的处理按环评批准书实施。1.1.4景观用水应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说明:住区景观环境用水及补水属城市景观环境用水的一部分,应结合城市水环境规划、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合理的住区水景面积规划比例,避免美化环境却大量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景观用水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再生水,而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另外,还应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利用景观用水。1.1.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说明: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会被污染,以保障水质安全。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以保障水量安全。雨水、再生水等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符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及《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相关要求,保证卫生安全,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海水,由于盐分含量较高,还要考3虑管材和设备的防腐问题,以及使用后的排放问题。住区景观水体采用雨水、再生水时,在水景规划及设计阶段应将水景设计和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结合起来考虑。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湿地工艺进行景观用水的预处理和景观水的循环净化;景观水体内采用机械设施,加强水体的水力循环,增强水面扰动,破坏藻类的生长环境;采用生物措施,如培养水生动植物吸收水中养份和控制藻类,并及时消除富营养化及水体腐败的潜在因素等。1.1.6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应采用循环供水系统,并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及《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的规定;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池水补水应设置计量装置,排出水应梯级利用。1.2一般项1.2.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降低地表径流。说明: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住区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雨水(包括地面雨水、建筑屋面雨水)径流的控制利用途径,增加住区的雨水渗透量,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雨水渗透措施包括:小区或住区中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渗水性材质,以利于雨水入渗,如采用多孔沥青地面、多孔混凝土地面等;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还可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等增加渗透量。1.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说明:住宅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可采取以下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并必须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和组织专家评估或通过鉴定的企业标准的要求。42)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如在冲洗阀、消火栓、排气阀前增设软密封闸阀或蝶阀。3)合理设计供水系统,避免供水压力过高或压力骤变。4)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并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5)做好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加强管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1.2.3分区加压给水系统高区部分(城市市政管网直供以上部分)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余压,采用无负压、变频等节能供水系统。说明:充分利用城市市政管网压力及采用无负压变频等供水系统,有利于节约能源,并减少加压设备的一次性投资。1.2.4景观水应设循环供水系统;湿地植物水环境无水质恶化现象,并设净化处理等设施。水体梯级使用,并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1.2.5生活水箱应设在建筑物房间内,容积、材质及密封方式设计合理,水箱、给水管材对水质无污染。1.2.6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说明: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等非饮用用水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能有效减少市政供水量。绿化用水全部或部分采用雨水、再生水,则节约的市政供水量很大。因此,不缺水地区也应尽量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灌溉;缺水地区应优先考虑采用雨水或再生水进行绿化灌溉。采用雨水、再生水等作为绿化用水时,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且不应对公共卫生造成危害。1.2.7绿化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说明: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滴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可选用兼5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目前普遍采用的节水绿化灌溉方式是喷灌,即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喷灌时要在风力小时进行。当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喷灌方式易形成气溶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极易传播,应避免采用。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是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它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植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15%~20%。微灌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微灌的用水一般都应进行净化处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除去细小颗粒的杂质等,特殊情况还需进行化学处理。1.2.8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说明:按照“开源节流”的原则,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将污水处理后合理再利用,用作冲厕以及绿化、景观、道路浇洒、洗车等。再生水包括市政再生水(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或城市污水为水源)、建筑中水(以建筑生活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应结合城市规划、住区区域环境、城市再生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水量平衡等,从经济、技术和水源水质、水量稳定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住区周围有集中再生水厂的,首先应采用本地区市政再生水或上游地区市政再生水;没有集中再生水厂的,要根据本建筑所在省、市的再生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或其它相关规定,确定是否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并依次考虑建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总之,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及再生水利用应从区域统筹和城市规划的层面上整体考虑。再生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和利用、回用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在保证满足再生利用要求、运行稳定可靠的前提下,使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综合费用最为经济节省,运行管理简单,控制调节方便,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所有的再生处理工艺6都应有消毒处理,确保出水水质的安全。1.2.9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说明: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等特点,除采取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等配套设施,对屋顶雨水和其它地表径流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根据汇流条件和雨水水质考虑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根据雨水利用系统技术经济分析和蓄洪要求设计雨水调节池,收集利用系统可与小区或住区景观水体设计相结合,优先利用景观水体(池)调蓄雨水。地形条件有利时可优先考虑植被浅沟等生态化措施。根据用水对象,对收集的雨水应进行单独人工处理或进入住区再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雨水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宜优先考虑用于室外的绿化、景观用水。雨水利用和处理方案及技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条件适宜地区可选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自然净化系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等,选用本地的一些湿地植物。技术经济分析中应包括雨水降雨量逐月收集与回用水量的平衡分析,和雨水系统设计容量的分析计算。相关计算内容包括:当地逐月降雨量、综合径流系数、雨水设计径流总量、设计流量、弃流量和收集量,雨水回用的用途和逐月的用水量、储存设施的容量等,当地降雨资料、相关参数选择必须在水系统规划方案中详细说明。运行使用阶段应核实设施的运行情况和雨水回用的全年逐月水表计量记录,并与设计水量进行比较,判断雨水利用的实际效果。1.2.1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指: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等标准规范,住宅冲厕用水占20%以上,若这部分用水全部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沿海严重缺水地区还可采用海水),则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20%以上;若考虑绿化、道路浇洒、洗车用水等也7采用再生水、雨水时,则居住区应确定为有10%以上的室外用水能用非传统水源替代。因此,对无论只有冲厕或只有室外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住宅建筑,若不考虑非传统水源原水量,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确定为达到10%以上;若室内与室外均采用,则利用率会更高,可以确定为不低于30%。若非传统水源采用居住小区的再生水,因住宅建筑的淋浴、盥洗用水占到40%以上。当只收集优质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考虑冲厕时,则能满足20%的利用率要求。若非传统水源只采用雨水,雨水的利用量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