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刘道义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外语教育改革至关重要,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揭示了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侧重围绕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如何提高阐述观点,目的在于帮助在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形成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袁振国,2001)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2007)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国60年的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验证了这一点。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其成功与否,关键往往就在于有无高水平的师资。上个世纪50年代初,英语教师转行教俄语,60年代俄语教师转行教英语,两次“大转行”弄得英语教师队伍元气大伤,中小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受其害。这个教训刻骨铭心,世世代代不可忘怀。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形势彻底扭转了中学外语师资数量奇缺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稳定外语教师队伍,提高其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令人遗憾的是,21世纪初,当快速发展小学英语教育时,大量小学非英语教师转行教英语。这样一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是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软肋”。本文将就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个议题展开讨论,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切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朱小蔓曾对教师专业化提出过五项标准,一是学科的专业水平,二是通识文化水平,三是由转化为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四是由独立的不同于其他的伦理标准,五是有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总体来说就是要有独立的知识系统、有独特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及人格要求等。受朱氏标准的启发,笔者打算从“三个面五个点”来阐述自己的拙见。所谓三个面是指教师教育的三种形式:职前教育、职场锤炼(在职教育)、继续教育;而五个点则指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表现:学科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具有这些能力的教师方能具有终生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加强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称。一、加强教师职前教育我国是举世无双的外语教学大国。仅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外语的人数就超过两亿,需要数一百万计的教师。培养这些教师的任务主要由高等师范外语院系承担。这就是说,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承担着教师职前教育的重任,是培养教师的“母机”。这是多么光荣而重大的责任啊!然而,据笔者所知,不少高师外语院系面临三个挑战:追赶以综合性大学和外语院校为主的非高师外语院系;非高师外语院系挤入高师外语专业区;高师外语院系的功能错位,未能务本。高师外语院系必须认真从事自身专业化的建设,外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发展才能取得源头型的保证(张正东,2005)。近30多年,中小学课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外语课程改革的力度非常大,不仅理念更新,教学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追求考试达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不强,致使不少师范生就职后难以胜任实际教学工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有些在申请就职时连中考、高考水平都达不到。为了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材,发展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类师范院校和省教育学院以及其他涉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综合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有统一的要求。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近年来,国内外语界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由于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以及新型社科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也呈现出强劲的势头。专家认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教育应当“培养具有教育创新能力、持续的自主发展能力、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学识以及基层教育指导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各地各级教师教育机构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教师培训,“请进来,派出去”,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践新课程的能力。1999年9月,教育部师范司启动了“园丁工程”项目,其任务是在大约三年时间里,在国家、省和地方的几个层面上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中小学各科一万名骨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于2000年开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西南、南京、华东、陕西、福建等师范大学,以独立或联合的方式承办,为新世纪课程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分布全国各地,成为教改的中坚力量。目前,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国内外各类培训组织和认证机构组织了大量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和评价的活动,并颁发了各种教学能力证书。有些只涉及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师个人的语言能力,没有涉及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能力和语言教学知识在课堂中运用的考查和评价。另外,各地在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也缺少系统的安排。如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的计算方法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拨款,但是由于地方缺乏统一的培训课程和考核标准,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职教师的职称评定缺乏明确、具体的专业等级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准确、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考核和聘任也无章可循。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向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制定和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等级标准”的建议》,获得了教育部师范司的批准。课题小组参照国际上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标准,集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发了适合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等级标准和测试标准(龚亚夫,2008)。随着此项标准的实施,期望在我国能够形成系统、科学规范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评价体系。三、加强职场锤炼,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职场锤炼是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无论是短期或长期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职场锤炼与教师的教学同步。其实“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过去,人们提起教师的职业,就会联想到蜡烛,总是照亮别人而毁灭自己。这是典型的“教书匠”的形象,似乎做“孩子王”自己必然越来越矮小。然而,时至今日,每一轮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允许他们“固化”,更不允许“退化”。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担负传统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钟启泉说的有道理:“教师工作绝不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过程,而是蕴含了绝好的个人发展机缘,比其他职业拥有更多反思的机缘。”那么,中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英语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具有运用的能力,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掌握英语基础语音知识,正确朗读字母和国际音标,正确朗读单词和所教的语言材料能听懂、看懂与教材难度相当和较高的英语材料能用英语就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交流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能较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具有较好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能熟练有效地使用几种常规词典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基础语法,能就教材中的语言进行语法分析掌握英语三千到五千词,并掌握英语词汇的特点以上几条应算作是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试问,一百万英语教师中究竟有多少人达到了这些要求呢?据教育年鉴统计,2006年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4%(专科以上),97%(大专以上),85%(本科以上)。看上去达标率相当高,然而,这里含水分大,因为其中许多人持有的是非英语专业学历。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尤其突出。江西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对九江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做了调查(贺林茂、何智,2009),全地区需要专职英语教师1143名,目前仅有253名,且集中在城镇,而农村基本上只有稍微有点英语基础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英语教师。参加受训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171名曾接受过一次测试,及格率为19.88%,最高为87分,最低仅有5分。难怪有的省教研员反映,下到基层听课,发现有的老师和学生对话很流畅,但却不知他们所云为何种语言,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师资质量如此低下,实在是误人子弟,浪费教学资源!各级教育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迅速提高英语教师的学科水平,凡是未能通过专业考查的教师如想继续任教,必须参加英语专业培训,待确实达到合格标准时方可上岗。不具备合格师资的学校不允许开设英语课。有令则行,事在人为,不用数年,定能奏效。即使基本达到上述要求的教师也需要边工作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提高教师的通识文化水平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交际教学思想影响下,课程设计强调语言和文化密切联系,教材编写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大部分教材采取以话题范围为核心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跨学科性质很强,英语教师普遍感到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对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要求。例如: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能将教材中的句子正确地译成汉语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异同了解教学中涉及到的中、外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外文化在人际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方面的异同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文学、艺术、音乐和体育有兴趣,并有所了解为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不应是那种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而应是具有多种兴趣爱好、善于交际与人沟通、爱读书、爱动脑、爱动手、勤实践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书同时爱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有了这样的认识,即使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会每日挤出时间来学习,给自己“充电”。一旦你在实际教学中能用上你所学的知识,你便会领会到读书学习的妙趣了,这就像柳斌说的:“读书种下聪明果,实践开出智慧花。”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和育人能力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教师不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健全人格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全人”教育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观念、行为,甚至是人生幸福道路的选择。它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心田,萦绕在学生的心中。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它不仅使教师本身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满足,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育人手段。正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教师是”一本会说话的教科书“。(韩传信,2007)而乌申斯基甚至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人和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表的一种教育力量。”笔者从自身教学的经历体会到,在中国环境下教学生学习外语,尤其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育人能力,起码要有温热的爱心、无尽的细心和坚韧的耐心。要有温热的爱心就必须有忠诚教育的思想,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事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不管他们现在表现如何,也许很淘气、不听话、外语学习差,但是,作为教师必须看到每个(而不是少数几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质,并且要喜欢他们,爱他们,相信他们每个人都会长大成才。当你的爱心感化了他们,教育才能产生作用。为什么当班主任的外语教师教学效果比较好?原因之一就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比别的老师付出的要多。要有无尽的细心,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不可大大咧咧;另一方面要细心观察、注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举止和言行、心绪和态度等变化。好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对教师来说自然显而易见,但对于后进的学生的些微进步,教师就要用“放大镜”加以观察,及时给予鼓励。特别是在学生出现某种反常状态时,切不可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