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编报会计报表任务一财务报表概述•一、财务报表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附注•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通过编制附注可以对财务报表本身作补充说明,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全貌。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凭证与账簿比较分散不能集中反映:分类汇总财务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二)分类•1、按报表所反映的资金运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按会计报表反映内容的不同静态报表动态报表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即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情况或现金流动情况的报表,包括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2、按报表编制与报送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编制与报送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月度终了后6天内对外提供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年度中期终了后60天内对外提供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中期报表年度报表•3、按报表编制的会计主体不同,可分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仅反映单位企业的财务数据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消个别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额而编制的会计报表。按报表编制的会计主体不同二、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一)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企业存在以下表明企业已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1、企业已在当期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2、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3、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二)按正确的会计基础编制•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财务报表。•(三)至少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四)项目列报遵守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是指在合理预期下,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或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五)保持各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一致性•这一要求不仅只针对财务报表中的项目名称,还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排列顺序等方面。•(六)各项目之间的金额不得相互抵消•(七)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八)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编报企业的名称等重要信息•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1、编报企业的名称•2、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3、人民币金额单位•4、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任务二编制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与作用•(一)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编制的。(二)作用•1、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2、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3、可以反映所有者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设计而成的,它主要反映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即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的余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2.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包括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3.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按其结构分为报告式和账户式。•1.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自上而下排列,首先列示资产的数额,然后列示负债的数额,最后再列示所有者权益的数额。•2.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将资产和权益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通常包括表头、表身和表尾。表头表身表头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和金额单位;表身包括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部分;表尾表尾主要包括单位负责人、财会负责人、复核、制表等补充资料。三、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一)直接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资产项目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负债项目中的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二)根据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有些项目不能直接根据某个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账期末余额填列,而是要对相关总账所属明细账的期末余额进行分析后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扣除相应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应收未收款项根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期末余额-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填列。“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根据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三)根据几个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存货”项目,应根据“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账户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总账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总账期末余额填列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期末余额-累计折旧期末余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期末余额-累计摊销期末余额-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四)根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不能根据有关总账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也不能根据有关账户所属相关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而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应根据各总账期末余额扣除各总账所属明细账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部分后分析计算填列。•未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未利润分配)+本年利润总账余额-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供任意盈余公积)任务三编制利润表•一、利润表的概念及作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其同一期间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表的作用:•1、反映一定会计期间收入的实现情况•2、反映一定会计期间费用耗费情况•3、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二、利润表的内容和结构•(一)利润表的内容–利润表是根据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设计而成的,它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营业收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加上其他业务活动实现的收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业绩。•2.营业利润。–以实现的营业收入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净额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结果。•3.利润(或亏损)总额。–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减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4.净利润(或净亏损)。–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反映企业实际拥有、可供企业自行支配的权益。(二)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同资产负债表一样,均由表头、表身和表尾三部分构成。•表头、表尾的内容同资产负债表。•表身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等项目及金额构成。•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多步式利润表中的利润是通过多步计算而来的。表头表身表尾多步式利润表通常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以营业收入(包括其他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包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步:•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再加减营业外收支,计算得出本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第三步:•从利润总额中减去所得税费用后,计算出本期净利润(或净亏损)。•目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均采用多步式,具体包括五部分内容: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三、利润表编制的基本方法•利润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期间经营成果的构成情况,其日期的填写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应填列编报的会计期间,如月份、季度或年度。•其中“本期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应根据有关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应根据本期数加上上个月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之和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