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后果堪忧·················································1(一)假冒伪劣商品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2(二)区域性、集团性、大规模的制假售假问题越来越突出·················2(三)参与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人员日趋复杂,暴力抗拒“打假”事件屡有发生························································································2二、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2(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二)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企业合法权益·····························3(三)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3(四)败坏我国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3(五)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3三、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4(一)经济利益的驱动,这是最根本的原因······································4(二)严重的地主保护主义,这是一个重要原因································4(三)“打假”执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标本兼治的政府“打假”局面难以形成························································································4(四)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5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思路和对策···············································5(一)健全法制,强化“打假”执法力度·········································5(二)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和“打假”工作领导责任制························································································6(三)各部门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7(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要依法狠打············································8(五)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发挥舆论宣传的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8五、结束语···············································································9参考文献:·············································································101试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内容摘要】: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经济的事,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政治大事,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治,否则国家就没有希望。本文结合“打假”工作的实际,首先阐述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性,继而从多个角度分析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个重要原因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客观原因是“打假”执法体制不够完善和“打假”执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以及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等方面。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法制,强化“打假”执法力度;彻底铲除地方保护主义,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和“打假”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依法狠狠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以及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发挥舆论宣传的监督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等对策。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产品品质量。【关键词】:伪劣产品执法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的素质。现在有些企业出现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短期行为,市场上出现一些影响国计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是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可见,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经济的事,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政治大事。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种繁多,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也层出不穷。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治,严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既是实践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又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状、危害和原因,探索一下“打假”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一、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后果堪忧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假冒伪劣商品在全国范围内泛滥,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假冒伪劣商品种类多、数量大、范围广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已由一般生活用品发展为高档消费品和重要的生产资料;盗版的光盘、软件泛滥;用旧货和劣质零部件拼装或改装的计算机、轿车也出现在市场上;假烟、假酒以及假药、过期药和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屡禁不止等等。(二)区域性、集团性、大规模的制假售假问题越来越突出过去,制假售假主要是单兵作战和简陋的小生产作坊制假售假。现在,制假售假已发展为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并组织成一条龙的产、供、销网络,形成了一批制假窝点和售假集散地。同时,制假售假行为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狡诈,已由公开转为隐蔽,由固定转为流动。(三)参与制假售假的单位和人员日趋复杂,暴力抗拒“打假”事件屡有发生目前,制假售假不仅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而且还有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有的与党政机关、执法机关干部的腐败分子相串通;有的甚至与境内外黑社会势力相勾结。一些不法之徒公然抗拒执法检查,暴力抗拒“打假”事件屡有发生。例如:2000年3月,黑龙江省泰来县两名“打假”执法人员,在进行打假时,被犯罪分子用火活活烧死。二、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从总体上看,假冒伪劣商品虽然只占社会商品总量的一小部分,但是,3它发展和蔓延的势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造成极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劣质食品、白酒造成中毒,劣质洗涤品、化妆品灼伤毁容,劣质煤气瓶、啤酒瓶爆炸致伤致残,劣质电器、热水器致人死亡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二)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和低价倾销,导致真货头不过假货,名优商品头不过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几乎每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仿造的“赝品”便会应运而生,许多企业已不愿或不敢在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上大量投资,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三)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由于假冒伪劣商品基本上是非法地下生产,又主要以不正当手段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既逃避了流转税,也逃掉了企业所得税。(四)败坏我国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在国外,由于假冒伪劣商品的影响,我国商品的信誉前几年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几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又出现在非洲、西欧一些国家的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在国内,外商对于假冒伪劣商品侵权行为的投诉案件急剧增加。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不仅损害国内的投资环境,而且容易引发双边或多边的贸易纠纷。(五)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4凡是假冒伪劣商品猖獗的地区,也必定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能够横行,有的就是因有某些腐败分子的直接参与、包庇和纵容而猖獗。三、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当前,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区域性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经济利益的驱动,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市场,能牟取暴利,加上国家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管理也相对薄弱,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以惩戒,所以制假售假者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铤而走险,违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二)严重的地主保护主义,这是一个重要原因首先,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对本地区出现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肆意包庇纵容,任其发展,甚至把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成一种发展地方经济的捷径,因而助长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猖獗。其次,制假售假与腐败往往是一对孖生兄弟,哪里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哪里必定腐败问题严重。制售假分子与腐败分子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一个有钱,但需要权力的保护,一个有权,又渴望金钱,于是腐败者与制售假者坐到一条板凳上,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如前两年的福建诏安制售假烟案中,该县某副县长以及县公安局长、某镇委书记、镇长等就是这样一批腐败分子,其中该副县长还兼任该县“打假”领导小组副组长。(三)“打假”执法主体难以形成合力,标本兼治的政府“打假”5局面难以形成我们常叫一个口号是“加强综合治理”,其指导思想虽然正确,可是,由于现存的法律规定和执法体制中各职能部门是平衡关系,缺乏制衡机制,“综合治理”如果不与“各司其职、权责一致”结合起来,就会造成事无专管,相互推诿的局面。现在,各级人民政府都设有“打假办”,挂牌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际上,它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统一部署、相互协调和配合等职能。由于各“打假”执法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各自为政,有时甚至相互扯皮,相互制肘,因而难以形成合力来共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四)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首先,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抓住一些消费者渴望名牌,追求时髦的心理,甘愿使用价低质次的假冒名牌产品而制假售假。其次,有些消费者法制观念淡薄,又怕麻烦,他们明知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既不退换,也不投诉,不善于动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思路和对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目前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消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对我国的“打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商品质量,我认为要采取以下对策:(一)健全法制,强化“打假”执法力度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经济,法制经济就要重视立法和执法,因为产品进入市场是符合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要守法经营,市场兼管要依法进行。在“打假”立法上,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制定、修订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部分领域无法可依的现象,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打假”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治乱世”必用“重典”。针对当前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狂的情况,要强化“打假”执法力度。因为惩处过轻不足以惩戒违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