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陵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提供中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和作者姓名、單位英文拼法)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ofsorcerycultureofWulingTujiaMinorityregionsinhabitedbyethnicgroupsfolkcustomculture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馆员赵冬菊摘要:巫文化是武陵土家民俗文化的主体,并具有美的特性。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是通过心理认同、民俗活动、继承与创新、巫歌巫舞的展示和土家族乐观况达精神的影响等而获得或实现的。加强其研究,对保护和抢救土家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巫文化产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土家巫文化民俗美位于湘鄂渝黔接壤地带的武陵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唯一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在土家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巫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不但成为其民俗文化的主体,而且也因其诸多的审美特性而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在全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加强对武陵土家巫文化民俗之美的研究,对保护和抢救土家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发展土家族地区的巫文化产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巫文化是武陵土家民俗文化的主体产生于人类童年的巫文化,在土家族的节日、婚姻、丧葬、祭祀、生产、生活和信仰等各种民俗活动中,均表现出极大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使得巫文化与土家民俗文化交织渗透于一体,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家族的节日民俗中,无一不有巫。过赶年(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称为“过赶年”)是土家族极其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为了迎接过赶年,土家族早在农历十月就开始忙碌起来。而在忙碌过年的一系列活动中,都始终与巫文化相连。迎新年、杀年猪是土家人家家户户过年必办的大喜事,故,土家人当大事办。杀年猪的时间,必须择吉日;杀猪时,被杀的猪头一定要面向土家族始祖的庙堂——向王庙;所杀的猪,要一刀毙命,且流出的猪血要越多越好;杀猪的刀,2主人必须用纸钱将粘血的刀口擦拭干净后予以焚化,以祭神。杀年猪的日子,要举行盛宴,土家族称为“吃泡汤”。“吃泡汤”时,有“鱼在跳,肉在冒(热气)”的俗语,即一定要吃刚杀出来,且猪血还在冒热气的猪肉,土家族叫吃头道菜,头道菜意味大吉大利,不仅让现有一家老小和亲戚朋友来吃,而且吃之前要先上贡饭、贡酒和敬神祭祖,让逝去的祖先回来过年先“吃泡汤”后,大家才开始吃,意在纪念祖先“茹毛饮血”的历史和人神共娱的乐观。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武陵土家族要打扬尘、理阳沟、祭灶神,敬灶王菩萨,以让灶王菩萨去玉皇大帝那里美言自己而给家里带来幸福吉祥和平安,免得来年多灾多难。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大年),土家族全家团圆。这一天,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打坏东西,晚上要守岁、祭祖、送亮;大年后,初一要早起早放鞭炮(意味早起早发),初一到初三不扫地、初一到初二不往外泼水,正月忌看见秤、忌刮大风大雨、忌见老鹰等;正月十五闹元宵,要跳摆手舞(祭祀舞蹈)、“赶毛狗精”、祭祖等。除了年节外,土家族的其它节日,如,二月二日祭土地神、三月三祭媒神、四月初八过“牛王节”、六月初六“晒龙袍”(纪念土司王的殉难日)、七月十二过“月半”(亡人节,祭祀祖先)、八月十五“摸秋”、农历九月九日赶“天子会”……都没能离开巫。在土家族的婚俗中,充满强烈的神意。青年男女以歌、舞为媒而定情,但必须请“巫师梯玛占卜,祭祀祖先”[1]。男女相亲看日子,要择黄道吉日,要观察天气以预测未来女方到男方家时是否阴晴雨雪。女孩第一次到男方家“看人户”,男方家要给女孩买一些布料做针线活,并看女孩穿针引线和用线时是否打结,以预测此婚姻是否顺畅成功。在准备结婚和结婚过程中,必须拿“八字”、写“庚书”、“看期”(选吉日)、“报期”、“吃茶”、“哭嫁”、扯脸(又叫开脸)、打“粑粑髻”、穿“露水衣”、坐“十姊妹”、“踩斗”、“走筛子”、挂“照妖镜”、“拜堂”、“抢床”、“闹房”、“童子撒尿”、“抢糖果”、“敬大孝”、“回神”、回门(回门不能住娘家)等,均无一没有神意。在土家族的丧葬民俗中,可谓巫风烈烈,巫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长江西陵峡发现的早期腰坑墓瓮灌内的“鱼”,不仅说明这里有葬“鱼”的习俗,而且更表达了土家人求吉、祈祷、庇佑子孙和人丁兴旺的巫文化意蕴[2]。后期,巫文化在土家丧葬民俗中也无不盛行。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华阳国志》3载:土家先祖巴人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鄂西土家族简史》载:南北朝及隋“父母死,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巫)戏。”存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元末《桃山田氏族谱.卷首》载:“我始祖落籍桃山,地虽偏僻,风却古朴,如巴里郢腔,即十姊妹与打丧鼓歌等”。说明田氏土家族有打丧鼓的习俗。明《巴东县志》卷三《土俗》载:“临葬夜,众客众挤丧次,一人擂大鼓,更互相唱,名曰唱丧鼓,又曰打丧鼓”。清《黔阳县志》卷十六载:“丧家每夜聚众而讴,鼓歌经唱,彻夜不休,谓之闹丧。”清同治《巴东县志》载:“旧俗,殁亡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不等”。清长阳土家诗人彭秋潭在其《竹枝词》中写道:“谁家开路添新鬼,一夜丧鼓唱到明。”清《长乐县志》卷十二《风俗•丧祭》载:“家有亲丧,乡临来吊,至夜去旧伴亡,于柩旁击鼓,曰丧鼓,互唱俚歌。”[3]都说明土家族在丧葬活动中普遍流行打丧鼓、唱丧歌等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生产民俗中,有逢戊日不动土,清明、立夏日及农历四月八不耕牛,满日(土瘟日)忌播种,忌女人下矿井,以及祭祀土地神、雷神、五谷神、梅山猎神、山神、石神、河神、水神、行业神等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生活民俗中,平时不准扛锄头、穿蓑衣进屋;人们生病时认为都是鬼在作怪,常举行招魂、驱赶、诅咒、辟邪等巫术仪式,包括请端公送瘟神、用桃枝打鬼,或求山神、树神、石神保佑。修房造屋时,要看风水、方位;建房中,要择吉日和举行一系列的巫术仪式;修建房屋的大梁树必须是偷来的,被偷的主人必须是会骂人的;房屋大梁中央必须绘太极图;房屋上梁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掌管上梁的人,必须是儿女双全、不重婚、家庭幸福和睦、富裕而没有缺妻少子的人;在建房的材料上,必须用杉树(“杉”有“发”的意思);堂屋大门,必须用“八块柴”的杉木板做成;对着大门的后壁墙上,必须做神龛;房屋建好后,堂屋右侧板壁上,必须挂女性生殖崇拜物——簸箕,火炕的正上方必须挂一根男性生殖崇拜物——“冲担钩”,等等,都包含着浓厚的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信仰民俗中,充溢着神灵和鬼神信仰等内容。早在廪君时代,巴人就“俱事鬼神”。《世本》、《山海经》、《蛮书》等,都有巴人神灵崇拜、鬼神信仰的大量记载。巴人后裔土家族对神灵和鬼神的信仰有过之而无不及。在4土家族看来,人是有灵魂的,人的灵魂常受鬼的支配,人在正常情况下,灵魂和肉体处于协调状态而和谐地相处于一起。但人有生病之时,人为什么生病呢?土家族认为,是因为灵魂被鬼魂勾引走了而使其离开了肉体,人就没有了魂魄,人的身体便出现不适,表现出疾病。于是,要用桃枝、茅草等驱鬼,为病人招魂,并举行相应的驱鬼招魂仪式。而当人死亡后,巫师要为亡人念经、开路,要把他的灵魂送到坟墓的归宿地。人死三天后,要在家门口进门的地方撒一些木炭灰,次晨通过灰里的足迹判断死者灵魂是否升天。这类似于土家族祖先巴人始祖“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的信仰。说明巴人和土家人都信仰鬼神和灵魂。除此以外,土家族还信仰祖先神灵(如,宗祠、神龛等)、白虎图腾、向王天子、火神、豕官神(送财喜的财神)、梯玛、端公、门神(吞口)、猪栏神、社神、生殖神、石神、山神、树神等,表现出多神信仰的特点,周兴茂先生将其称之为“泛神崇拜”[4]。由上可见,土家民俗中无处不有巫,无时不有巫。巫文化已渗透于土家民俗的各个领域。二、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土家民俗中的巫文化不仅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而且有着美的特性。第一,土家巫文化的内容美土家民俗中的巫文化内容丰富,宗旨明确。表现土家族历史、图腾信仰、祖先崇拜等内容的摆手舞,意在教育人们不要数典忘祖;以对“八部大王”、“向王天子”、“彭公爵主”等始祖加以崇拜和“敬家先”等的祭祖仪式,是对其先人的缅怀和思念;以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祖先创业功德、表现土家人狩猎生活的祭祀大典——茅古斯,既娱神又娱人;以唱丧歌和打丧鼓等为内容而将丧事当作喜事办、欢欢喜喜送亡人的跳丧,表现了土家人对人的终极关怀和豁达的性格与精神;以辟邪逐疫、赶瘟气、祭祖、送亮为内容的“赶毛狗精”,以驱鬼招魂、桃枝打鬼为内容的驱赶巫术,以许愿酬谢、祭祀、赶鬼驱邪等为内容的梯玛跳神,意在祈福消灾、吉祥平安;以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演茅古斯颂神、娱神及前述的各种春节年俗,是人们祭祀祖先、祈盼风调雨顺等美好愿望的心理表达。以祈求环境优美、家室安康、人畜兴旺的住宅风水习俗,是对地理、地质科学的解读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应用。以对离别父母的难舍与5“不哭不体面,不哭不吉利的“哭嫁”,彰显的是土家人“曲径通幽方显美”[5]和“以悲求喜”[6]的美学观念。凡此种种,其所传达的向善、向上、求美、求吉、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特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无一不是他们团结自强、抵御各种灾害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忠孝伦理道德、“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和人本主义思想的流露,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艺术境界的最高追求而发出的天籁之音和天籁之美。第二,巫文化的执行者是人间智慧的集大成者土家族的宗教职业者梯玛(又叫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既是土家巫文化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土家人中的能人、智者,被称为土家地区的“百科全书”。梯玛在各种仪式中,是主持人、演说家、歌唱家、舞蹈家、诗人。他们将说、唱、歌、舞、乐、诗、书、画和风俗礼仪等集于一身,利用民间工艺、雕塑、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将土家族的阳刚与阴柔之美进行了完美结合。他们既主持祭祀仪式,又边舞边唱神歌(“梯玛神歌”),其神韵、其意境,达到了“神”、“逸”相柔的美学境地,从而将巫文化的美推到极致。梯玛神歌所叙述的土家族渊源历史、生命的价值取向、辨证的哲学思想、孝敬父母的伦理道德,反映出梯玛历史知识的渊博、音乐与文学水平的较高素养和重亲孝道的民俗学意蕴,其传承的文化成为土家文化的瑰宝。梯玛做法式时所使用的凤冠帽子、八幅罗裙、八宝铜铃与法刀、各种面具等,多由梯玛自己制作,他们被称为土家族的民间工艺大师。这些杰出的工艺,是土家族传统工艺的奇葩,传承着土家族的民间技艺,对于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土家族来说,更是研究其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梯玛除主持求神、驱邪、许愿、还愿、祭祀、占卜、超度、赶鬼、求子、求雨等巫术仪式外,还主持土家人的婚丧大事、调节民间各种纠纷、为疾患拿疗治病等,他们因此既是土家文化的创作者、传承者,也是土家社会和谐的调节者、疾患的心理医生。第三,巫文化是土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武陵土家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统计,已上各级名录的就有200多项,其中,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8项。8项中,啰儿调欢快、豁达、乐观、幽默的吉祥祝福,打6溜子龙虎斗的虎文化信仰,摆手舞对祖先的祭祀与崇拜,撒叶儿嗬的丧俗,毛古斯舞的“阳秽避邪,禳灾纳吉”,织锦技艺“福禄寿喜”、“富贵双全”图案的祥瑞,秀山花灯祭灯、开财门、送寿月、辞神等的程式,都渗透了巫文化的血脉。重庆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13项为独具特色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正月十五晚上“月下斗锣”对未来的预测,南溪号子对土家历史、地理和民间传说的再现,傩戏的祭祀仪式,阳戏的祭祖、供奉祖师牌位、咒舞求佑、驱鬼逐疫和病愈酬神还愿的系列活动,薅草锣鼓“请神”、“送神”的内容等,都充溢着巫文化的气息。湖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9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27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围,其中,每一项都有巫。湖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7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7项,其中,梯玛神歌、山歌、哭嫁歌、挖土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