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中女中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實驗班專題研究試論蘇打綠吳青峰歌詞創作中的現世關懷學生:蔡伊柔、魏榕萱指導老師:黃惠香老師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五月2第壹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一、研究動機流行音樂為現代生活中隨處可接觸的文創藝術,主題非常多元、內容包羅萬象,而歌詞創作者無非是流行音樂的靈魂,其創作歌詞除了抒發心中所思所感、寄託人生價值觀,亦常與時代的脈動有密切相關性。基於筆者對於流行歌曲濃厚的興趣,加上於欣賞流行歌曲之餘,往往能從中得到心理的安慰、壓力的釋放,因而興起對流行歌詞中隱含的關懷價值之研究動機。筆者本欲研究臺灣流行音樂的歌詞創作,但由於研究範圍過於廣泛,經考量資料蒐集取得的容易性,以近年來備受矚目的臺灣團體蘇打綠為研究對象,選定吳青峰歌詞創作作為本文的研究材料。二、研究目的創作者歌曲反映時代的各種景象,而其創作來源常為日常生活中觀察的社會景況,創作者常藉由歌詞之陳述傳達對於現世樣貌的感觸,隱含關懷世人之心理。本篇論文旨在探討吳青峰歌詞創作呈現的現世關懷,期望透過歌詞分析進而了解流行歌詞創作者於作品寄託的關懷理念,。第二節研究材料、範圍與方法一、研究材料、範圍本文以吳青峰的歌詞創作為研究材料,而其創作歌詞作品除了收錄於蘇打綠樂團專輯,亦有其他歌手的作品,由於創作數量龐大,受限於研究時間性,再加上吳青峰曾在網路討論版提及,原始的歌詞遭到修改卻未被告知情況,1此部份,除非吳青峰有主動提及,否則將無法確認寫給其他歌手的作品是否經修改再發行,在取得相關資料準確性上有困難。故本選定的研究範圍為自2004年至2013年期間蘇打綠樂團正式發行的專輯中──吳青峰中文歌詞創作。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並分以下三步驟:(一)歌詞蒐集及整合:彙整吳青峰之歌詞創作,並將其中創作意念不明1摘錄自BBS網站批踢踢實業坊,蘇打綠版精華區。3或難以理解之曲目予以排除。(二)歌詞主題歸納與分類:以研究範圍中選定的歌詞文本為基礎,根據作者表述的創作意念作為分類原則,將近似的主題概念加以歸納整合,分為較明顯的四個主題進行歌詞分析。(三)歌詞內容分析:以《Sodazine》2、BBS網站批批踢實業坊蘇打綠版、報紙雜誌、網路資訊等相關資料佐證說明,分析歌詞傳達之概念,探討吳青峰歌詞創作中體現的現世關懷。第三節論文架構本研究共包括五個章節,第壹章為緒論,第貳章為傳統文學歌謠體現的現世關懷,第參章為蘇打綠樂團與吳青峰發展歷程,第肆章則是吳青峰歌詞體現的現世關懷,第伍章以結論及評價作結。以下分章介紹:第壹章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界定研究材料、範圍以及方法,並建立本論文的研究架構。第貳章首先簡述何謂現世關懷,進而探討俗文學歌謠中體現的現世關懷,最後聚焦於流行音樂,與本文研究之題材相連結。第參章介紹蘇打綠樂團與吳青峰發展歷程與成就,藉由吳青峰實際行動、歌詞創作與現世關懷的連結,導入下一章節吳青峰歌詞創作分析。第肆章為本研究的重點。經由筆者歸納整理後,將吳青峰歌詞創作分為四個主要的主題進行歌詞分析,探討其中體現的現世關懷。第伍章以結論及評價作結。並於文末列出參考書目、歌詞全文和表格等輔助資料。第貳章傳統文學歌謠體現的現世關懷第一節何謂現世關懷「現世關懷」意為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所存在的世界,持有積極參與、關心的態度,而並非將自身所有的嚮往和精神投注於來世,或投注於非現實層面的事物上。「現世」是較強調時間點,而拓及至人所相關的空間,指「當下」所發生於周遭之事物,大至國際議題、事件,小至生活周遭所發生之細碎瑣事等,皆包含在其範圍內。「關懷(caring)」,是人類情操中美麗及善良的一面,體現孔子「己欲立而立2《蘇打誌》(sodazine):發行至今共八期。伴隨蘇打綠專輯發行,內容多由蘇打綠各團員和製作人林暐哲撰文,藉此向樂迷說明專輯製作概念、歌曲創作的背景與意象。除《sodazine3》外,其他出版資料皆無標示此本刊物的編輯者,故以下附註若標出作者即指撰寫該部分的作者。4人,己欲達而達人」3的理念,也就是必須擁有「考慮他人」的心,懂得將自身利益擴展至他人。在心理輔導層面的探討,論及「關懷」,包含「了解」、「耐心」、「誠實」等特質。4「了解」意為當關懷他人時,必須先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懂得對方的需求與不足,才得以去衡量、斟酌如何施予援手;「耐心」是給予被關懷者適當的空間去思考及感受,使其理清自身的狀態和想法;5「誠實」則是在關懷他人時抱持著誠實以對的心態,以減少雙方的歧異,增強關懷者與被關懷者的聯結。6當關懷者具備上述幾項元素並放開心胸去接納被關懷者時,就可看到事情更為真實的一面,避免因為主觀思想影響判斷。加上擁有同理心,讓關懷者得以以被關懷者的立場去了解事情,而當充分了解被關懷者的認知及感受時,則可以更深入的對被關懷者表達理解及關心。於《關懷的力量(OnCaring)》一書中提到:將關懷理解成『幫助他人成長』就是關懷的基本模式,我感受到對方既是我的延伸,也是獨立的個體而且有成長的需要,對方的發展與我自身的幸福感是綁在一起的,而對方的成長使我有被需要的感覺。7總上述所說,「現世關懷」為對現代俗事上的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等和人關涉的各個方面,以積極、充滿熱忱的心,用同理、接納等包容理解的方式加以關注,並報以理性的關切,表現積極入世的精神。具備現世關懷精神的人,他對自身現實環境中的種種細節,並不架空忽略,能真切的正視與省思。或者對於公共重大事務,能奮起呼籲,喚醒群眾。所思所感,從己身出發,將自身的歡欣與挫敗、憂慮或憤怒,投射於外,以小我照見群眾的共同感情,發而為聲,唱出當代人的心聲。使聽者的情感能夠得到洩導,或者隨之關注現世事務。第二節俗文學中的民間歌謠每朝每代,都有民間歌謠流傳,亦即當代的流行歌,然而不受廟堂文學重視,晚近才以「俗文學」的類別受到學者重視與研究。中國傳統文學中,俗文學表現世人所觀、所感、所知的一切,融合著濃厚的庶民情懷。所謂的「俗文學」,3摘錄自《論語‧雍也第六》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明自己想要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也協助他人能夠依正道立身處世;自己想要通達正道,也協助他人通達正道。此為推己及人之意。4摘錄自米爾頓.梅洛夫,(MiltonMayeroff):《關懷的力量(OnCaring)》(經濟新潮社,2012年12月),頁41-59。5摘錄自米爾頓.梅洛夫,(MiltonMayeroff):《關懷的力量(OnCaring)》(經濟新潮社,2012年12月),頁46。6摘錄自米爾頓.梅洛夫,(MiltonMayeroff):《關懷的力量(OnCaring)》(經濟新潮社,2012年12月),頁48-49。7摘錄自米爾頓.梅洛夫,(MiltonMayeroff):《關懷的力量(OnCaring)》(經濟新潮社,2012年12月),頁35。5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8中提到:所謂通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於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9「俗文學」其實就是相對於正統文學而言的通俗文學,對廟堂文學而言的民間文學,對士大夫而言的庶民文學。10其能反映出人民真實的情感,對於世事的感知。又《俗文學論》11一書收錄的二十五篇論文中,有十篇論及「俗文學」的概念和命義之問題,該書〈前言〉說:所謂俗文學,或叫俗行文學,是指過去時代裡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學作品。除被上層文人學士視為正統的「雅」的詩文作品外,凡在民眾中流傳的神話故事、歌謠、諺語、俗行小說、民間戲曲、說唱文學等等,均被認為俗民所喜息的文學,也均可稱為俗文學。12俗文學皆出自民間、是大眾的13,其包括群眾自己創作的民間文學或是專業藝人、作家用傳統民間形式所進行的文學創作。14由此可見,俗文學是直率的的道出世人的歡喜及困頓,並具有民族特點和群眾風格的民族化、大眾化的文學。15俗文學的作者創作作品是為表達自我及社會的心聲,從自身及社會基層的角度去看待社會,並非為官方發表言論,因此由「俗文學」中,可以清晰的見到全民的真實心聲、民族之文化特色。由於「俗文學」為群眾所作,作者多來自社會各個角落,來源廣泛,因此其形式也非常的自由及繁多,以至於內容和品類也隨之豐富而龐雜,使學者對於其分類的方法和範圍的界定多有自己個人之見解,至今仍莫衷一是,無法提出統一的理論。然而各學者的分類及範圍中,其中一個共通點為其分類中皆包含韻文、歌唱類之作品,以下提出幾家學者之分類大要中的韻文類做舉例:(一)徐蔚南16:有韻的歌謠和小曲。8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9摘錄自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頁1。第一章〈何謂俗文學〉:「何謂『俗文學』?『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換一句話,所謂通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於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10摘錄自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1980/1984)(原載民國1978年8月14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頁11。11中國俗文學學會編:《俗文學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摘錄自中國俗文學學會編:《俗文學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1-21。13摘錄自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1980/1984),頁13。14摘錄自中國俗文學學會編,《俗文學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59。15摘錄自中國俗文學學會編,《俗文學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59。16摘錄自徐蔚南,《民間文學》(臺北:世界書局。1928年)。6(二)周作人17:歌謠:情歌、生活歌、滑稽歌、敘事歌、儀式歌、兒歌、事物歌、遊戲歌。(三)鄭振鐸18:詩歌:民歌、民謠、初期的詞曲。(四)張紫晨19:民間說唱:共有二百六十多個曲種。(五)馮明之20:民間詩歌:雜曲、敘事詩歌、原始詞曲。由上述幾點可得知,民謠描寫生活百態、融合音樂性質之文學作品普遍被學者歸類於「俗文學」,且因其多為民間文人學士亦或是普通百姓所作,作品中也常呈現出民族之獨特的性格。第三節歌謠中現世關懷之體現現今流行歌中所體現的現世關懷精神,並不是初創,早在傳統文學中已有體現。歌謠中滿含庶民的喜怒哀樂,將低層人民的真實情感與關注面向,表露無遺。於此章中,欲溯源傳統文學中,俗文學範圍內的歌謠,所體現的現世關懷。中國悠遠綿長的歷史中,不乏擁有許多事物具現世關懷此概念。此節將淺論現世關懷於世人之影響與價值並論證其於中國文學中的體現。曾永義於《俗文學概論》21中提到:歌謠是語言的藝術,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和民族的特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的記憶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習俗,所以它也是文學、音樂、歷史、風俗等研究的珍貴資料。22其表述歌謠對世人的價值不僅僅是提供人民消遣娛樂的樂曲,更是呈現世人生活風貌、風土民情的重要資料。而《中國俗文學史》23中也道出:俗文學是未經雕琢的璞玉,……它們仍未失其質樸的本色,仍然洋溢著生命的泥土和人間的煙火氣,保留著勤勞的汗漬和心酸的淚痕,反映了民眾的愛、恨、歡樂和悲傷──是他們感情脈搏的的紀錄。從上述兩位學者之論點來看,可知歌謠完善的表露出庶民的真實生活,將人民對社會的心聲、自身的喜怒哀樂呈現於音樂中。而如上述周作人對俗文學中歌謠所17摘錄自周作人,《自己的園地》(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18摘錄自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頁7-13。19摘錄自張紫晨,《民間文學基本知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頁2。20摘錄自馮明之,《中國民間文學講話》(香港:上海書局,1978年),頁15-23。21摘錄自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2摘錄自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頁609-610。23張燕瑾,《中國俗文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7做的內容題材分類中論及,將歌謠分為情歌、生活歌、滑稽歌、敘事歌、儀式歌、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