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号0822010442编号201022010442分类文史LUOYANGNORMALUNIVERSITY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AdultEducationBachelor’sThesis论文题目试论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作者姓名李艳艳指导教师黄靖逢讲师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完成时间2010.2-1-试论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李艳艳(指导教师:黄靖逢讲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它的中心故事,也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全书以此为主线,在贾府兴衰的背景下,描写了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爱的情故事。贾宝玉在叛逆的道路上,得到了林黛玉的同情与支持,他们在反封建礼教的共同思想基础上,产生了深厚的爱情。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的结局却是不幸的。由于贾宝玉的多情爱博,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由于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由于封建礼教不仅不允许婚姻自主,而且不允许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的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所以,爱情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促使这一爱情走向悲剧的结局,是与封建世家的根本利益及政治上的考虑有着深刻联系的。遭到封建家族、家长们的反对,结果林黛玉泪尽而死,贾宝玉愤然出家为僧,酿成了悲剧。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宝黛爱情;必然性;林黛玉;贾宝玉《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它的中心故事,也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但从全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它描写的不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式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到真诚相爱、心心相印,遭到封建家族、家长们的反对,结果林黛玉泪尽而死,贾宝玉愤然出走,出家为僧。确实来说,贾宝玉对于薛宝钗的美丽的容貌和健康的肉体是曾经产生过爱慕之心的,然而,他却一直把他的情爱倾注在林黛玉身上,这主要因为薛宝钗所信奉的是正统派的思想,并且用这种思想来规劝他,而林黛玉却从来不说那些“混账话”,从来不曾劝说他去走家族、家长们所规定的“立身扬名”的道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成为悲剧,不是取决于薛宝钗,也不是决定于凤姐、王夫人、贾母或其他任何个别人物,而且这些人物没有一个写得像戏曲中的小丑一样,正是在这点-2-上,曹雪芹比之许多前辈大作家写得更独到、深刻。《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章回小说单线独流的模式。它以有机的整体结构把小说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它变单线为网络,变独流为水系,把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置于恢宏的整体系统中,互相制约,彼此照应,同步推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宝黛爱情对封建社会思想的批判尤其深刻。封建社会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社会社会问题,如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等等,曹雪芹都做了广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审视,而且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创造和发展,使它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涉及的知识面,比之《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要宽广得多,堪称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整篇文章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最能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作者在描写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放在矛盾冲突上,而是认真地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到真诚相爱、心心相印的感情的不容易。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个人原因贾宝玉反对封建礼法和家庭的束缚,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他所反对的封建家庭,正是他的依靠,他根本不可能与封建主义统治决裂。因而,这里显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独特性,他们爱情的独特性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性格。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他的爱有一个全新的性质,这就是鲁迅深刻地指出的“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情”,这种“多情”就是“爱博而心劳”,但是在大观园这么多女子当中,贾宝玉最敬林黛玉,但林黛玉从不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但是宝玉是常常不得不参加“峨冠博带”的场合,见惯了那些讲“仕途经济”的人,厌恶他们。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深闺少女,不可能有那样的阅历,对于“仕途经济”不可能达到贾宝玉同样的认识水平,而这一点认识水平上的差距,就使林黛玉不可能估计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的价值和地位。一个是多愁善感,一个是多情爱博。贾宝玉是喜聚不喜散,而林黛玉以为终有一散,不如不聚。正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和情感以及社会阅历的不同,注定他们的爱情婚姻是悲剧的结果。(一)贾宝玉的人生观-3-贾宝玉有着美好的人生理想,他憎恶那种把他与外界隔绝起来的安富尊荣的生活,渴望到没有封建礼法束缚的,哪怕是“冷冷清清的地方”去。然而残酷的现实摧毁了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毁灭了他心目中一个个美好的形象,使他心目中的社会化为泡影。他无力回天,情缘已尽,俗缘已了,最后堕人空门,弃世而去。“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是伟大人物的灭亡。”贾宝玉的主观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的人生理想无力面对残酷的现实,这种痛苦是伟大的。贾宝玉出生于“诗书簪缨之族”,生长于“温柔富贵之乡”,但他和那些只知安享富贵尊荣、只知皮肤淫滥快乐的珍、琏之辈不同。他探索、迫求、疑向,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憎恶官场利禄,讨厌仕途经济,他鄙视封建等级制度,不以财富为贵,不以贫寒为贱,他向往个性解放和较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那些处于封建剥削和专制之下的不幸的奴脾.他尊重女性,发出了“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反礼教的呼声,他为她们仗义执言,代鸣不平,甚至站在他所出身的贵族社会的对立面去无情地鞭挞封建统治者,他向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大胆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与相知的林黛玉倾心相爱……。贾宝玉得力于贾母的溺爱,得以避开污蚀的现实,遁逃到大观园中,厮守在女儿群里,这在那黑暗的社会里俨然为一座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然而大观园并非真的是世外桃源。贾宝玉没有勇气直面现实,终日沉浸在幻想中。大观园对他的庇护也仅限于此,一旦他的思想和行为与现实的利益相冲突,现实的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在封建专制的冲击下,贾宝玉的一切热望与追求都一次又一次的幻灭了,连他那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爱情也被彻底扼杀了。贾宝玉的婚姻直接关系着封建家族的利益。恩格斯说:“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贾宝玉在爱情上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与相互理解的林黛玉相爱,但娶谁做妻子却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对立,也代表了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大家族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是无法调和的。贾宝玉象关在笼中的鸟一样,享受着锦衣玉食却不得自由。他不能同自己喜爱的人物自由交往,却要按封建礼法去接待那些他所讨厌的人物。他看到贾雨村见利忘义,薛蟠殴伤人命,王熙凤巧取豪夺,官场内勾心斗角……。在他的身-4-边,晴雯早天,黛玉泪尽而亡,迎春被摧残致死,探春远嫁海隅、惜春青春出家、宝钗独守空房、湘云妙玉下场悲惨等等。林宝玉所钟爱的这些女子,她们或苛守礼教,空守闺房,或擅风情命归黄泉,或才情志高而无力补天,或逆来顺受命运乖赛、或大家闺秀或府中丫头.或金玉质或花柳姿,到头来同归薄命,可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贾宝玉所面对的是如此一个“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时代,他在“繁华丰厚”中屡与“无常”见面,看到世上“不幸人多”。他觉察到了现实的冷酷,却不知如何去面对去解脱,他所做的只有一步步退却.当一切希望都破灭后,他看破红尘,弃世而去。对贾宝玉而言,他的对手太强大了,贾宝玉只是黑暗中的一个亮点,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冲破黑暗。贾宝玉眼看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虽无可奈何,但他的态度却是明确的:这些东西,不该毁灭。他为这些东西的毁灭而惋惜而愤慨,他用出家来同毁灭了有价值的东西的时代诀别,这是他对白己家族和时代的抗议。但是出家并不能阻止那个时代继续毁灭有价值的东西,也弥补不了感情上的痛苦。贾宝玉出家必然陷于“云空未必空”的无可解脱的矛盾当中,伴着那无边无际的伤痛,结束悲剧的一生。(二)林黛玉的人生观林黛玉出生在一个“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的封建官僚家庭。由于林黛玉的母亲很早就死去了,为了“减轻父亲的内顾之忧”她离开了家庭,来到了正是“花柳繁华”的荣国府。不久她的父亲又死去了。这处境的改变,使这个少女“孤高自许”,更加使她敏感地注视着周围,唯恐有人对她怀着鄙视和轻蔑。从小养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以及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小性儿”。过分执拗地追求自我的尊严,简直到了“尖刻”的程度。与贾宝玉的爱情也浸透着痛苦,她对贾宝玉是相知相爱又相疑,不断地猜疑、担心、试探、怄气……。这种“小性儿”一方面使她在贾府更加孤立,一方面又使自己本来脆弱的身心更加疲惫不堪。然而,林黛玉的“小性儿”,浸透了一个不羁灵魂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枷锁下对人性的追求。她追求自我人格的尊严,追求与贾宝玉真挚的爱情,追求纯洁无瑕的灵魂,一言以蔽之,是追求人性的自由。然而,当-5-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社会地位、性格情感,乃至体质状况都决定了她不可能与命运正面交锋,只能在哀怨、愁苦中“抛珠滚玉只偷潸”。寄人篱下的生活遭遇,不仅使林黛玉对封建时代加在妇女身上的各种压迫,有了更为切身的体验;还使她终于没有沿着封建礼教所规定的道路直线发展,而是在许多思想行为上背离了封建主义的“妇道”。因此,这一人物身上,出现了某些具有反封建意义的叛逆性。这主要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许多反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但从不规劝,而且还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此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所谓“贞静温顺”的做人标准,林黛玉几乎很少留意,可是她对当时被视为“淫词小说”而受到禁止的《西厢记》、《牡丹亭》等书,却是非常喜爱,甚至在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于是,她对“非女孩儿家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她在诗中这样唱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又以落花自况:“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沟渠。”这处处都深刻地反映出林黛玉对她所生活的封建社会怀着一种哀怨的、不满的感情。同时,这一切自然促使她日益离开封建社会给妇女所规定的道德标准。由于林黛玉也同贾宝玉一样,是一个不为封建社会礼教所容的人物,所以当她来到荣国府,碰到那个封建家庭的逆子贾宝玉时,几乎立刻就产生了互相爱悦的感情。正是由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共同具有某些反封建的叛逆性,所以才把他们更深刻地引向爱情;同时又正是这一爱情,愈是加强了他们的叛逆性。他们不单单在自由恋爱这一点上和封建社会相逆,而且在其它许多思想问题上,生活道路上和那一社会相逆。而爱情,往往成了他们叛逆精神的集中表现。可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向把爱情看成是没廉耻的“私情苟合”,在那一社会的爱情经典上就这样写着:“不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男女间的自由恋爱尚且是一种严重背叛封建秩序的行为,更何况宝黛的爱情又是建立在共同的叛逆性上。因此,他们的爱情不能不遭到封建势力更多的压迫和打击。况且,在那一历史时代,爱情和婚姻原是不相关的两件事。宝黛虽然誓死相爱,可是却不能由他们自己做主来结成婚姻。最后,宝黛的爱情终于遭到封建势力沉重的一击。“略猜得八九”的贾母,正式的、公开的提出要把贾宝玉、林黛玉分开,认为“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6-竟不成体统。”于是根据私有社会里天经地义的原则——“先自己而后外人”做出了决定:“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宝黛的爱情,就这样被封建势力彻底地摧毁了。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家庭原因促使贾宝玉、林黛玉这一爱情悲剧的结局,是与封建世家的根本利益和政治上的考虑有着深刻联系的。封建统治者为贾宝玉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做妻子,是要由贾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贾府日益衰败的客观形势来决定的。林黛玉本人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且家道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