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同步试题(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单元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气氛.(fēn)粜.米(tiào)别墅.(shù)开凿.(záo)B.燕.国(yān)月氏.(zhī)箜篌..(kōnɡhóu)讽.谏(fěnɡ)C.氤氲.(yūn)唱和.(hé)拈.花(niān)老妪.(yù)D.菜畦.(qí)幽咽.(yè)樊.川(fán)放诞.(dàn)解析C项中“唱和”的“和”应读“hè”。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狷介繁琐偕同间谍乌烟瘴气B.寂漠抱复诙谐坐镇民生凋敝C.复辙慰藉因缘杀戮慷慨陈词D.纨绔想像赌搏艰深历精图治解析B项,“漠”应写为“寞”,“复”应写为“负”;C项,“复”应写为“覆”;D项,“搏”应写为“博”,“历”应写为“励”。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春节长假期间,武汉百货类卖场、餐饮业、美容美发、娱乐业等,赚个盆满钵...满.。而消费热点,与往年相比也有一些别样的“年味”。B.对建筑大师何镜堂来说,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竞赛意味着挑战和风险,万一被淘汰出局,折戟沉沙....,便有可能会影响其声名。C.三国时,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D.虽有不少公司按照要求也结合了自身的特点补充披露了一些相关信息,但依然对敏感信息半遮半掩,对于股权变动、处罚信息等问题更是讳莫如深....。解析C项没齿难忘:一辈子也难以忘记。不能用作贬义。A项盆满钵满:指取得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丰厚的收入、利润。B项折戟沉沙:折断了的戟沉埋在沙里,成了废铁。形容遭受惨重失败。D项讳莫如深:原为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后指事情瞒得很紧。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C.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却票房榜中出局,这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D.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符号之一的梧桐树,负载了丰富内涵,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与梧桐树保护的关系,要用经济与文化统一的视角。解析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句首。B项搭配不当,“越来越重”和“职场竞争”不搭配;“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是“在……中”。答案D5.用《登高》中的一句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5分)一个生在显赫的名门贵族,一个走到中国现实主义诗歌顶峰的人,谁曾想过他的一生却是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的。他忧国忧民而不忧己,他悲悯百姓而无人悲己。一个影响着中国三千年文化的人,最终却贫死在客船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这道题,要联系《登高》诗的内容,这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抓住“流离失所,四处漂泊,贫困多病,客伴终生”,即可得出答案。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8题。总之,杜甫虽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只有《石壕吏》一诗是例外。他晚间投宿在石壕村一个穷苦的人家,夜半有差吏敲门来捉人,这家的老翁跳墙逃走了,家里只剩下一个老太婆和一个下衣不完的儿媳带着一个吃奶的孙儿。老太婆和差吏交涉许久,说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吏还不肯让步,坚持要人。最后没有法子,她只有牺牲自己,让差吏把她在当天夜里带走,送到河阳的军营里去。杜甫亲身经历这段故事,他再也不能有什么话来鼓励、安慰这一家人了,他写出这六首诗里最富有戏剧性的一首——《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首诗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所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它一再被后人传诵,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杜甫有这样的成就,完全由于他接近了人民,这是他半年前在长安出入“禁掖”,侍奉皇帝时所想象不到的。6.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句话起着过渡作用,既是承接上文,列举一个不是鼓励的例子,也是为了引出诗歌《石壕吏》。答案承上启下7.你觉得《石壕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杜甫什么样的感情?(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可以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给杜甫本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来探讨问题的答案。答案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家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8.作者以《石壕吏》结尾,有什么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用《石壕吏》结尾,主要突出杜甫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与《石壕吏》密切相关。答案卒章显志,结尾以《石壕吏》为例,说明杜甫诗歌的伟大成就是他接近人民的结果,可谓画龙点睛,中心突出。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工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去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做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做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朝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乏《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9.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做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解析B.说“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文中没有依据;D.原文“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很多读者在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答案BD10.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