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A版小学语文S版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职业教育教材首页关于本社教材频道图书频道语文建设学术园地语文常识新书连载语文论坛社内交流分类书目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任敏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读课文。这一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将相和》是根据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改写的,赞扬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行为。《奴隶英雄》是根据意大利优秀作家、历史学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的相关片段改编成的独幕剧本,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赤壁之战》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记叙了周瑜采用“火攻”妙计大败曹操于赤壁这一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老人与海》是根据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获得者、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改编缩写的,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赞扬了主人公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鲁滨孙造船》节选自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荒岛上造独木船的故事情节,表现了面对困境不后退、敢于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温故知新”安排有“运用关联词语连句”“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项内容。“运用关联词语连句”练习,是认识具有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简单复句。“拓展与交流”采用了三个同学对话的方式来谈论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以吸引大家参与讨论。”“阅读平台”选编了三个著名作家的三部经典作品的三个精彩片段,供学生阅读与鉴赏。“积少成多”选编了一组(16个)四字成语,都是描写人物外表神态的,意在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这是高段系列名篇赏析中的第三次口语交际活动。在前两次欣赏人物描写和情节记叙的基础上,本次的侧重点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确定,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用普通话交流表达认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交流评价的能力。“习作”要求写“我和书的故事”。这是话题作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名著之旅”紧密配合,以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理解到表达,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领悟到欣赏。阅读本单元课文,要在领悟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赏析名家作品中的妙语佳句和精彩片断。这样,开始进行鉴赏文学作品的启蒙训练,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2、从理解到表达。通过自我阅读,学生对经典名著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欣赏和评价,吸取了一定的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收获和认识倾吐出来、表达出来,或在名著赏析会上用口语进行交流,或在读书笔谈会上展示读书心得笔记。3、从课内到课外。本单元课文多为名著的片断摘录,有的进行了浓缩,有的进行了改写,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使学生领略每一名著的精华。课后,可建议、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状况分析: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本单元课文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其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这些课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尤其是课内出现过的那些名家大师的相关作品,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吸取高品味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26将相和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5、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1)“将”“相”各指文中的谁?(2)“和”是什么意思?(3)课文围绕“和”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故事?有几个小故事,各在哪些段落?二、带着问题,初读全文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全班交流:(1)“将”指廉颇,“相”蔺相如;(2)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①1-10自然段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②11-15自然段讲的是“渑池相会”的故事;③16-18自然段讲的是“负荆请罪”的故事。3.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2.标注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3.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4.全班共同学习(1)“颇”读pō,不读pó;(2)书写“璧”时,注意下面是“玉”,不是“土”(3)书写“辞”时,注意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舌”略窄稍小,右边的“辛”略宽稍大。(4)胆怯:胆小。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负荆请罪:表示认错赔礼。5.摘抄三个词语无价之宝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1.学习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经过: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结果: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③在什么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理解“战国”“和氏壁”“说愿意拿15个城池换这个宝玉”“为难”。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理解“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如果”“理屈”。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1.提出有价值问题。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①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②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五、自学第三段。1、把这一段分成三层,理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和好的,促使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蔺相如和廉颇的行动和表现有哪些感人之处?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六、总结。1、迅速浏览全文,思考:(1)把三个故事连起来看,前一个故事的结果与后一个故事的起因有什么联系,具体说一说。(2)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第三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板书设计:将相和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两个人物: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共有品质: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27奴隶英雄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相关片段改编的。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