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中第一、三、四、五课是童话,第二课是两则寓言。其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的警告无效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了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刻画了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寓言两则》选编了文言文寓言《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儿又冷又饿,一个人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大年夜里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刺猬汉斯》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篇课文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段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小男孩儿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了野鹅们的信任。尼尔斯能改正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并在感悟、理有感情地朗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受童话、寓言这两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中的“字义的理解”编排了给句子中的带点的多义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认识破折号”引导学生通过例句,认识破折号的作用。“拓展与交流”以总结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童话学习进行评价与交流,从学习方法上进行了总结。“阅读平台”提供的寓言诗,意在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积少成多”中的12个成语都来自古代寓言故事。“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寓言、童话来进行的。“大家谈:寓言和童话”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使学生通过有条理、有重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在“童话、寓言之旅”中尽情遨游、受到启迪。“习作”是自己编童话,是一次习作实践,也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积累成语。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4.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5.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6.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欣赏童话所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景色,注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品味。2.积累童话语言,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和措施】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也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因此教学时,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话、寓言的表达方法。对于首次学习文言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并在学习方法上教育恰当地指导。教师可以先行查找、归纳一些学习文言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文言语句的翻译可采用“留、换、补、删”四种具体方法。1.保留原词。即凡人、事、物等名词性的表意词可以保留不动。2.改换词语。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3.增补词语。即将文言文中常省略的各种句子成分补充译出来。4.删略词语。即将文言中那些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去掉不译。当然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教给学生,但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准备】1.做好课前预习。2.收集童话、寓言故事。【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大家谈:童话和寓言【课时划分】稻草人2课时寓言两则2课时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刺猬汉斯1课时尼尔斯骑鹅历险记1课时语文百花园一5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3课时1稻草人【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5个会认字和11个会写字,以及“肌肉、稻穗”等词语。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难)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课文重点】第3-8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说结合训练点】“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教学准备】收集叶圣陶的资料,课件【预习提纲】见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稻草人的图片,介绍作者叶圣陶。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感悟1.文中的稻草人长得什么样呢?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指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2.课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稻草人和他的主人——老妇人。默读课文,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1)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示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自由读第3-9自然段,找出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A.“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为什么高兴?课文是怎样烘托他的高兴的?B.“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心里就像刀割一样。”面对稻草人这样的感情变化,你想到了什么?C.“这使稻草人感到无比惊恐,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此时稻草人的内心为何感到无比惊恐?D.“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看着“她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为什么“急得不得了”“急得要命”?E.“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从稻草人的“痛心”到“低头哭了”,你又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3.从稻草人的感情变化,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你喜欢他吗?说说你的理由。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五、限时作业【板书】1稻草人稻草人老妇人尽责任忠诚善良可怜贫穷高兴着急无比惊恐急得要命痛心【教学反思】2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难)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举例说明。【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见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猜画谜。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2.指生读课文。三、精读感悟(一)学习《自相矛盾》1.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字义。2.班内交流文章大意。3.楚人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A.指2生读叫卖的两句话的。B.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后会有哪些表现呢?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有人问:“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5.你是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呢?6.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二)学习《画蛇添足》1.指生分节朗读课文。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呢?3.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4.“一人蛇先成”,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理解“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指生读、范读、同桌互读、齐读。6.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7.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8.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四、拓展延伸分组表演两则寓言故事。五、限时作业【板书】2寓言两则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楚人鬻盾(物莫能陷也)弗能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矛(于无物不陷也)应也【教学反思】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2个会认字和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等词语。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重点】第5-11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1、5-11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想说些什么?【教学准备】收集安徒生的资料,课件【预习提纲】见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儿,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儿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精读感悟1.指生读第1-4自然段,小女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儿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如果你是小女孩儿,你现在最需要什么?2.自由轻声读第5-11自然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小女孩儿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A.比较句子:“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你感受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B.“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分别指生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带着理解读一读。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你体会到什么?D.“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自由读,谈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指生读第10、11自然段。对比:“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你发现什么?是如何理解的?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理解?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