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2•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各种定义。简单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文献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多个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服务;一个通信子网:通信设备和线路;一系列协议:保证数据通信。网络类型很多,如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典型:因特网。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网•点对点网•按照网络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注:网络规模通常以网上相距最远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距离来衡量。4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分网中结点相互连接的方式。主要分为星形、环形、总线、树形、分布式等。5总线型/树型•总线:所有结点都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线(称为总线)上,并通过该总线传输信息。结构简单、连网方便、易于扩充、成本低,实时性较差。•树型:由总线型结构扩展而成,结点按照层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树状结构。6星型•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处理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结构简单,可靠性差。7结点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信息单向传输,即按一定方向一个结点接一个结点沿环路传输。•结构简单、路径选择方便,可靠性差、网络管理复杂。环接口环型8每个结点都至少有两条线路和其他结点相连。可靠性高,网络控制和软件比较复杂。分布式/网状9数据交换•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预留端到端资源:端系统之间通信路径上所需要的资源(缓存,链路带宽)。建立连接。•发送方以恒定速率向接收方传送数据。如,电话网络。•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不需要资源预留•按需使用资源,可能要排队等待:同时有其它分组发送。如,因特网。10电路交换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一个专用的连接(电路),一直维持,直到通信结束。如,电话网络。通话过程:拨号接通通信挂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用户线用户线中继线中继线BDCA11例,电路交换网络•每个链路可有n条电路,能够支持n条同步连接。•通信过程:在两台主机A、B之间创建一条专用的端到端连接,分别占用每条链路中的一条电路;该连接获得链路带宽的1/n,进行通信。12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技术发送端将要发送的数据分成若干较小的块,添加首部形成分组(包packet),分别发送到目的端,再组装恢复原数据。路径(route或path):一个分组从发送端系统传输到接收端系统,所经过的一系列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端系统之间通信的路径不专用。•多个通信端系统同时共享一条路径或一部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因特网的“最早祖先”。13工作原理报文(message):应用程序要传输的信息。包含需要的任何内容。如,控制功能或数据。•工作过程源端将报文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分组packet);每个分组通过一系列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直到目的端目的端恢复原报文。•分组以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传输。•传输过程中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机制。14存储转发传输分组交换机先将输入端的整个分组接收下来(存储),再从输出链路转发传输出去(转发)。AB存储转发分组15例,一个简单的分组交换网络ABC10Mbps以太网1.5MbpsDE等待输出链路的分组队列两对主机通信:AE、BE。所有分组长度相同。统计复用:按需分配资源。如A和B分组没有固定的顺序。16几种交换技术对比•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再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再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性能指标•带宽•时延•往返时间•吞吐量•时延带宽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层设计方法•将网络按照功能划分成一系列层次,每一层都为上层提供某些特定的服务,并向上层屏蔽实现这些服务的细节;•分层设计的好处:•简化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易于系统维护和升级19体系结构网络的分层结构及其各层协议的集合,是对网络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精确定义。•例——飞行航线系统:乘客乘坐某个航班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如图1-15。20空中旅行的一系列动作票务(购买)行李(托运)登机口(登机)跑道起飞飞机飞行票务(投诉)行李(认领)登机口(离机)跑道着陆飞机飞行空中飞行21分层结构•为了研究和设计方便,一般采用分层的方法,即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如图:第N层第N-1层……第2层第1层分层特点:每层功能独立;每两个相邻层之间有一逻辑接口,可交换信息;上一层建立在下一层基础上,上一层可调用下一层的服务,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服务。高低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AccessPoint22票务(购买)行李(托运)登机口(登机)起飞按路线飞行离开机场到达机场中间空中交通控制中心airplaneroutingairplanerouting票务(投诉)行李(认领)登机口(离机)着陆按路线飞行票务行李门起飞/着陆按路线飞行航线功能的分层每层分别实现一种服务;每层自己执行一些动作,如登机口;每层可以使用相邻下一层的服务:如起飞/着陆层23分层结构主要优点•使复杂系统简化:将一个大而复杂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明确、特定的部分,分别讨论研究。•易于维护、系统的更新•某层功能变化,不会影响系统其余部分:只要保持对其上层提供的服务,及其使用下层的服务不变。如,改变登机过程不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24什么是协议控制网络中信息接收和发送的一组软件。为什么要有协议?协议作用?25协议(protocol)控制网络中信息接收和发送的一组软件。每个端系统、路由器和其他因特网部件都要运行。•因特网协议:TCP/IP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因特网标准:由IETF制定的标准文档RFC。•RFC(RequestForComments):请求评论•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RFC有近5000个,不断更新完善。26人类和网络工作对比人类协议网络协议HiHi请问几点了?2:00TCP连接请求TCP连接响应Get文件时间握手报文数据报文271、人类活动类比人类任何时候都在执行协议。例:问时间。正常情况:不正常情况:“不要烦我”“我不会说英语”得不到任何回答“你好”协议过程:…发送“特定”报文…根据收到的“应答”报文或其他事件采取动作协议的核心:报文的传输、接收及所采取的动作。双方执行不同的协议,就不能互动,不能完成工作282、网络协议类似人类协议:由某些设备的硬件或软件执行。因特网中的所有活动,都受协议制约。例如,网卡中的协议、端系统中的拥塞控制协议等等。因特网的运行离不开协议。例,用户通过因特网访问某一个网页。协议:控制网络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定义了通信实体之间发送、接收报文的格式和传输顺序,以及收到报文所采取的动作。不同的协议完成不同的通信任务。29协议分层•协议:控制网络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定义了通信实体之间交换报文的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收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协议分层:采用分层(layer)的方式组织协议及实现协议的网络硬件和软件。30协议分层说明每层都有相应的一系列协议,如TCP、HTTP;每层协议通过软件、硬件或两者结合实现。每层协议可分布在网络的不同组件中:如端系统、分组交换机。如应用层协议在端系统中用软件实现。协议栈(protocolstack):各层所有协议的集合。31协议分层服务模型上层调用下层的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如图,低层(第n层)向相邻高层(第n+1层)提供服务。通过第n层本身执行某些动作,或再使用其相邻下层(第n-1层)的服务,来完成向其上层(第n+1层)提供的服务。例:第n+1层第n层通过使用第n-1层的不可靠报文传输服务,以及本层的检测和重传丢失报文的功能实现。第n-1层第n层提供报文的可靠传输32分层缺点•有些功能可能在不同层重复出现:如,基于链路和基于端到端传输的差错恢复;•某层的功能可能需要仅存在其他某层的信息。33分层后数据传递的过程主机(端系统)间数据传送实际上并不是在对等层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相邻层间的传递合作完成。34接收方:将收到的数据由低层向高层逐层传递,每经过一层,去掉该层的控制信息,直到最高层,恢复为用户数据。(逐层解封)H2H3H4H5应用数据T2发送方:将用户数据由高层向低层逐层传递,每经过一层,加上该层的控制信息,直到最低层(物理层),然后直接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目的方。(逐层封装)35第5层第4层第3层第2层第1层报文报文段数据报帧比特因特网协议栈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协议层实现:以软件、硬件或两者结合的方式。应用层:在端系统中用软件来实现,如HTTP等。运输层:同上。网络层:硬件、软件混合。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处理跨越特定链路的通信,通过与该链路相关的网络接口卡中实现(如以太网接口卡)。传输单位36各层功能•应用层:提供各种网络应用。传输应用报文。•FTP、SMTP、HTTP•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提供传输应用层报文服务。传输报文段。•TCP、UDP•网络层:主机和主机之间传输网络层分组(数据报)。•IP协议、选路协议•链路层:在邻近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帧)。•PPP、以太网•物理层:在节点之间传输比特流。•传输媒体37五、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1年提出的网络分层结构,简称为OSI参考模型。(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OSI资源子网网络边缘通信子网网络核心因特网表示层:通信用户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压缩及加解密等。会话层: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交换的定界、同步,建立检查点等。38报文段数据报帧源应用层运输层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MM目的地应用层运输层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MM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链路层物理层HtHnHlMHtHnMHtHnHlMHtHnMHtHnHlMHtHnHlM路由器交换机封装及解封编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端口地址•域名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