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专题九【专题九】古诗词鉴赏【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1.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2.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3.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从2007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2009年传统的单诗鉴赏又占主要方式。预计2010年,比较鉴赏和传统的单诗鉴赏各占一半。4.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5.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6.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2个。【知识交汇】(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思想方法】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2语文专题九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出为什么而“感伤”。?(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词句的语言把握如: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模式:一词领全诗型3语文专题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专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注:①不忿:不满,恼怒。(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k.s.5.u【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4语文专题九(2)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答:4、阅读下面一首词,后回答问题。秋夕仰赠从兄寘南〔南朝·梁〕何逊阶蕙渐翻叶,池莲稍罢花。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寸心怀是夜,寂寂漏方赊。抚弦乏欢娱,临觞独叹嗟。凄怆户凉入,徘徊檐影斜。无为淹戚里,见就还田家。【注释】①罢花:花儿凋谢。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处。(1)情因景生,景因情设,试分析“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一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4分)(2)请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翁形象。(4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跳长江,江南的景色已初显秋意。B.颈联中,诗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c.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怀,既点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又表达出了悟生死的释然。D.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兴寄高远。②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特点。(2分)③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5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答:(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3分)5语文专题九答: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4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桥春望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1)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答:10、阅读下面一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4分)(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6语文专题九【参考答案】1.(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2、(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分)(2)(4分)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2分)3、(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2分)(2)示例1:不同意。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2分)示例2:同意。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2分)4、(1)秋天的傍晚,北风呼啸,萧瑟凄凉,作者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自然想起远方的亲人。(2分)庭院空寂,月光如华,望月怀人,自是伤悲无限。(2分)(2)在月高风急、叶落花残之夜,诗人思念亲人、孤单落寞、辗转反侧、夜不能寐。(4分)5、①(3分)B②(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③(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1分),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意思对即可)6、(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1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分)。(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7、(1)考查炼字。“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2分)(2)考查意境。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