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题(卷)高二语文命题教师:张世明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句是()A.子曰:“道千乘(ché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旧谷既没(mò),新谷既升,钻隧改火,期可已矣。C.子夏问曰:“‘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D.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á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实施后,商界对此普遍表示欢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诸如开瓶费、包间费等费用了。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我边防公安干警在追捕毒贩行动中,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D.张警官精通犯罪心理学,犯罪嫌疑人无不对他那诲人不倦....的审讯佩服得五体投地。3.下列各句中,有病句的一句是()A.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B.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C.《论语》中的“仁”字大约出现了66次左右,但没有任何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D.《论语》中的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从而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4.依次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④②①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再现具体的物象,例如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们有意境,从而超越建筑本身,让欣赏者感受到更大更多的美,游览者也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初级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一定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应该会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21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9、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长沮、桀溺耦而耕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耰而不辍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0、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C.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11、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不要超过15字)。(2分)1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字)。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个字)。(2分)13、将下面文言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四、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两个小题。(10分)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5分)(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做简要赏析。(5分)五、15.默写(10分)①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②,,是知也。③子曰:“人能弘道,。”④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⑤子在川上曰:“,。”六、(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天地人之道于丹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长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生长脱胎出来,而不是从空而降的。(选自《于丹〈论语〉心得》)16.作者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谈起,这样讲述个人心得有什么妙处?(4分)答:17.“《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一句蕴涵着怎样的现实意义?(5分)答:18.就“于丹现象”而言,其势头直逼“易中天现象”,请根据选文谈谈于丹这种讲述方式的魅力之所在。(5分)答:19.根据“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的含义,谈谈孔子是怎样看待生活的。(5分)答:七、语言运用(9分)20.仿照上联“历史课本”的述说,请你为“语文课本”写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联基本写法;符合语文课本基本特征。(3分)历史课本:揽古今风雨,凸显华夏脊梁,点点滴滴,诉说天道沧桑。语文课本:21.作家刘诚龙给十个人看两份名单,问他们对名单中人物的熟悉程度,结果耐人寻味。请概括询问结果给人的启示,要求语言准确、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