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集体教案第五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17《智取生辰纲》3课时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其创作总体上呈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而《智取生辰纲》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因而很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斗智,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生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2.理清课文故事情节。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3.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4.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2.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教学难点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拔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播放《好汉歌》,让学生回忆108位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曲折动人故事。引出《水浒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二.解题本文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复述选文情节:(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开端(1—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发展(5—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药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补叙(12段)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吴用智取生辰纲(暗)↓↓↓2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第二课时要点:分析文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分析本文的矛盾冲突。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第一组矛盾:杨志与军汉←—→歇与行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买枣人的到来,化解矛盾。2、阅读第二部分,讨论第二组矛盾军汉与杨志←—→买酒与不准买酒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卖枣人先吃一桶,再吃半瓢,解除杨志疑心。3、阅读第三部分,讨论第三组矛盾杨志与白胜←—→买酒与不卖酒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七星劝白胜,提酒军汉吃,杨志中计,珠宝被劫。三、分析人物性格1.三组矛盾冲突反映了杨志怎样的性格?明确:杨志性格特征:A、身处险境,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江湖阅历丰富,经验老到,办事精明、谨慎。B、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但他高度机警,严密监视对方,暗中提防,每一处都细致观察,不漏掉任何疑点。C、性情暴戾,急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军汗专横暴烈,对虞侯态度不恭,对老都管不敢得罪,媚上欺下。2.讨论:杨志为什么对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明确:这与杨志的人生观与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看节选课文以外,小说是怎样写杨志的经历和性格的?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出身武将世家,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所以一心想做大官,博个“封妻荫子”。因失陷花石纲而丢官,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泼皮牛二,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富,在梁中书门下又做了军官。最后又失陷生辰纲,只有亡命江湖,最后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概括小说中杨志的故事,只写了三个大的情节,归结如下:卖刀——失意杨志升官——得志失陷生辰纲——幻灭他一心要做官,费尽心机往上爬,赔尽小心,结果依然落得一场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最后上梁山入伙。对于杨志,他虽然最终上了梁山,人们同情他的遭遇,但鄙视其为人。3他是一个骨子里一心想往上爬,而最终未爬上去的潦倒形象。四、布置作业: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第三课时要点: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讨论布置的思考题:八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哪里?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1智: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瞒天过海计)2智: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欲擒故纵计)3智:枣客买酒,当面吃下;酒中无药,杨志减疑。(笑里藏刀计)4智: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偷梁换柱计)5智: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反客为主计)这五智,充分利用了押送队伍面临的困难和内部矛盾,使聪明的杨志防不胜防,最终上了圈套,智取的关键是围绕“酒”作文章。三、思考讨论刻画杨志的机警和内部矛盾对八好汉起何作用?明确:起反衬的作用。1、作者越是着力刻画杨志的机警,精明干练,却仍然偏偏身不由己底钻进八好汉的圈套,越能反衬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2、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主奴之间,奴才之间的派别等级,受宠程度和相互倾轧的重重矛盾。它决定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必然失败的命运,也反衬起义英雄团结合作的精神。四、环境描写的作用本文的环境描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天气炎热。(二)黄泥冈的环境。作用:1、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敢。2、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们料知热渴,施计解暑,料事如神。3、推动情节。天热难行,激化了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使八好汉有可乘之机,于是才出现歇凉、卖酒等情节。五、课文总结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鼓舞了起义英雄的斗志。后来,八好汉成为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因此,这回书在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六.拓展延伸:讨论: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吴用等人的“劫纲”行为?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课题18杨修之死1课时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杨修之死》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2.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3.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教学重点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引导自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二、简介作者作品及背景1、走近《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者,名,字____,号,(朝代)小说家。2、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时间:公元219年夏。5地点:阳平关外。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鸡肋(lèi)沉吟(yín)庖厨(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褒贬(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谮(zèn)曹丕(pī)邺城(yè)麾军(huī)高阜(fù)绰刀(chāo)四、学习研讨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1)嫌门阔忌之(2)一盒酥恶之(3)杀近侍愈恶之(4)告发丕愈恶之(5)斩门吏大怒(6)作答教杀心(7)鸡肋杀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五、课堂练习:1、根据意思填词语。①陷害、中伤。()②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2、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是()A、他惑乱军心。6B、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C、他为曹植作答十余条,参与了曹氏内部斗争D、他聪明过人,引起曹操嫉妒。3、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六、拓展延伸(一)阅读材料,结合纪晓岚的做法,谈一谈你从杨修之死中获得的启示。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二)三国故事知多少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因在三国鼎立、矛盾错综的环境中进行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搏击争斗,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慧化身。当时与他对垒的人物有英勇盖世的奸雄,妙计安天下的,老谋深算的,正是在和这些强手的交锋中,才显示了他那政治家的卓识,军事家的韬略。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书中的舌战,三气、火烧等章节都表现了他非凡的才能,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3、《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板书设计嫌门阔忌之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恃才放旷)告发丕愈恶之曹操(奸雄)恃才干政斩门吏大怒作答教杀心恃才乱军鸡肋杀7教学反思课题19范进中举2课时教材分析《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与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都有很大帮助。教学目标1、查工具书掌握带挚等词;了解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2、朗读相关句子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朗读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重点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教学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过程8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