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职工子弟初中姓名:2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课型单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学情分析初三(4)班学生共有5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6人,男女生人数大致相当。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值14-15岁,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理发展不稳定,波动性很大,争强好胜,活泼好动,兴趣变化大。初三的知识点比初一、初二更加繁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部分学生产生了害怕情绪,感觉学习上吃力,容易更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但是,对于问题思考常有自己的独特的算法。文言文都学过多次,有一定的基础,不排斥,不感兴趣,只觉得可有可无,“三怕”之一,枯燥无聊。二、教材分析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业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并将读、写、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三、单元教学目标学习这个单元,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或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另外,还要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上,铲除文字障碍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先决条件。切忌死抠古汉语语法,以读懂为宜。四、课时安排1+15+1=1721陈涉世家322.唐雎不辱使命223.隆中对324.出师表325.词五首2话说千古风流人物23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21陈涉世家第一课时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重点1.了解作者和《史记》,及人物形象。难点2.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1.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2.解题。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不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将相)、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③秦始皇统一中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天下苦秦久矣”,简明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秦王朝的苛政,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揭示了暴发农民4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二、初读课文。1.正音(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闾(lǚ)左谪戌(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以数谏(shuò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陈胜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以应(yìng)宁(nìng)有种乎蕲(qí)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说明]本文较学过的文言文长一些,需要注音的字多。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先读注解所注的字音,然后读课文;或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掌握字音;也可以在学生自读后,集体对一些字正音,同时,结合注解,理解其意。有些字的读音,不可能一下子记住,在下边的教学中,随时复习。2.试译课文二人小组,结合注解疏通大意,并记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说明]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指导学生练习在书上做点笔记。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教学反思5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21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重点1.了解作者和《史记》,及人物形象。难点2.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一、检查作业,温习课文。讨论练习一听范读要求:听读时,想每句话的大意,想上节课有问题的语句现在明白了没有;准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二、集体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学生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说明]让同学之间互解疑难,既使之产生兴趣,又利于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二人小组,讨论课后练习二,填空。(l)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4)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5)起义的性质(“伐无道,诛暴秦”)集体讨论填空内容。[说明]能将上面每个空填准,对课文内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师不需要在这方面作过多讲解。集体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阅读指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复述课文的内容。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说明]串译课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应该说,做到这些,课文大意学生已能明白了。用复述的形式,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能够复述占主要情节,即说明达到了教学目的。四、重点分析课文第3段61.教师领读或由学生自读课文后,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亡:逃跑。陈胜佐之:帮助、协助。戍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十分之六七。从民欲也;顺从。为坛而盟:建筑。祭以尉首:用。将兵徇蕲以东;率领。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称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陈涉乃立为王:于是被拥立。诸郡县苦秦吏者:被……压迫的。杀之以应陈涉:连词,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来”“以便于”。2、这段文字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以及建立农民政权的情况。可讨论如下问题:①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后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巨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3.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详略结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借三老、豪杰的嘴,赞颂农民起义的功业,以诸郡县杀秦朝酷交响应陈胜,表现农民起义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四、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五、课后练习与思考:复习课文,注意保文中一词多义,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教学反思7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21陈涉世家第三课时课型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重点1.了解作者和《史记》,及人物形象。难点2.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人备课教学内容:领会课文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了解文中一词多义,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二课时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政,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也让读者了解了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