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1页共8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闵行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召唤文化的符号余三定①文学批评也应该和文学创作一样,表现出对多样性的包容,需要各式各样的批评主体和方法策略,关键在于能否带来独到发现和美学的新阐释。舒文治的评论随笔集《远游的开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算得上是文学批评的另类:它出自一位业余评论者之手,有意保持着与学院批评的距离;它放弃了学理上的细密针脚和体系上的逻辑构架,毫不掩饰对精神游历和灵魂冒险的偏好。,作者把体现屈原远游放达的诗歌精神作为一种自觉追求,视为一个“上浮起点”。②远游这种精神探幽览胜的方式决定了舒文治的批评视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文学纷呈、90年代的文化反思、世纪末的精神颓变、新世纪的文化变奏、诗歌向度的下行、艺术肉身的欲望气息、多种文化现象的内部结构、地域文化蕴含的个人诗义等等,他都有所论及。他运用的阐释方法不但有多种西方理论的借用,也有中国诗学、中国文化的查询比对,特别对屈原开创的楚辞表现美学,他在精神血脉上自觉链接,声明“面对技术分析、技术处理、技术定位遮盖一切、改造一切的新浪潮,在文化策略上,我宁愿保守,不做达人,回到传统美学里,也能找到千年不绝的滋养和审美愉悦。”这种民间性、接地气的文化背景,能使他的批评不受学术流派的束缚,不受东西方的理论强拆,表现出挥洒自如的自我阐释,从而达到他认为的灵动阐释、有效阐释。③舒文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阅读者和写作者,而不是学术人,他将兴趣阅读、分析阅读合而为一,以文本分析作为阅读的引申和思辨的载体,保障着个体认知的可靠性和审美体验的自得意趣,因而防范了概念空转、无当议论、粗暴结论的风险。理性来源于他阅读感性的凝炼,结论服从于他知识谱系里的必然律。即使是对先锋小说,他也不是一味叫好或开骂,比如,对残雪长篇小说《突围表演》所刻意制造的形式迷宫,他进行了具体拆解,层层除魅,最后引用卡尔维诺“向迷宫宣战”的艺术箴言来击碎这一扭曲的幻城,而卡尔维诺正是残雪多年之后以专著的形式深入解读、奉为大师的作家。这种隐含的反讽,表明了他对先锋形式的洞见和并不盲从。而对格非和余华的几部先锋小说的分析,或者是要在中国语境中激发一种新的审美反响,或者是要推导出一种踏实而不是踏空的普遍性生存状态,并从中窥见了先锋的回归,先锋从“梦的幻境开始踏上漂流的土地”,以更好“完成他们表现人的危机和进行文化救赎的双重使命”。——这一个在上个世纪末得出的结论,应该说符合余华、格非新世纪的创作方向上的校正,也可以看出舒文治作为文学现场的旁观者持有的清醒。④召唤灵动的感悟,赋予优美的表达,是《远游的开始》给我更深的印象。这里有一个批评主体如何渗透到批评对象中的问题。舒文治之所以要把评论当成美文来写,除了才气禀赋之外,肯定也与他的批评观有关。米歇尔·福柯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批评:“我忍不住梦想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2页共8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召唤这些存在的符号,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也许有时候它也把它们创造出来———那样会更好。”虽不能肯定说舒文治也持米歇尔·福柯同样的批评美学,但他至少认可这一观点,因为在他的书中,我找到了一种近似的表达:“他的创造是用语言的符咒对潜在的无限可能性的召唤,唤起它们的灵性后赋予它们各式如栩的形态。”福柯对存在的符号的召唤,舒文治理解为语言的灵性赋予,它们栩栩如生的无穷形态就是无限存在的寓体。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一定会借助文化符号来显现,文化等待着创造主体的唤醒,并成为创造的一部分,自然,批评主体也包括在其中。文学批评的对象不是纯物质形态的客体和产品,它是一种饱满的个体经验,是人类情感的综合体,是为想象和虚构提供海阔天空的自由王国,因此,纯客观公正的文学批评可能是不存在的,文学批评主体的自由度超过了任何一种学术写作和历史写作,应该允许批评主体的审美渗透、个性张扬、情感共振和思想对话。⑤舒文治在繁碎的公务之余,在喧哗和欲望的包围圈里,坚守自己的梦想,开拓审美的新境。我相信,他探寻的目光会更专注于文化与存在的秘密,他深得楚文化浸染的灵魂一定能飞翔得更远,因为当他把一切当成刚刚开始时,“远游”早向他发出了“舒并节以驰骛”①的召唤。注:①出自《楚辞·远游》,意思是放开缰绳任凭马儿飞奔。1.本文的文体是,我们曾学过迈耶·莱文的同类体裁的文章《》。(2分)2.下列适合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一项是:()(2分)A.因此并B.但是却C.总之进而D.其实不过3.在舒文治看来,余华、格非的新世纪先锋小说的特征是。(3分)4.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5.下列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学批评中,主体的自由度超过了文学写作和历史写作。B.在作者看来,舒文治对待先锋小说的态度是不置可否的。C.舒文治把福柯对存在的符号的召唤理解为语言的灵性赋予。D.文学批评的写作,应该给人带来独到发现并阐释新的美学。6.从全文看,《远游的开始》一书具有哪些特点?(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黄州赤壁谒东坡任蒙①我又来了,在这满天秋碧的日子。②我是来看苏东坡的。③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滚滚江水边这片青松与修竹掩映的江矶兀立于小城一侧,兀立于如烟波一般浩渺的文化时空里;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苏轼屹立在这里,屹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④江上的霞晖刚刚散去,东坡先生漫步走下矶头,几分悠闲,几分沉思。他仍然站在坡下的那片开阔地上,展望万里长天,展望远方烟树,历历的江南原野,任身旁的长河滔滔而去,任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公园穿过。无垠江山,朗朗怀抱,今日黄州的秋空,依然能让他产生无限怀想。⑤是的,先生没有离开过黄州。他把自己最好的创造年华留在了黄州,他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留在了黄州,他把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表现留在了黄州。⑥不曾有过干戈扰攘的著名战事,不曾有过或虚或实的传说故事,黄州的悠远,黄州的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3页共8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名望,是靠文化构筑起来的。说得具体些,是在970多年前的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子,一个近似囚犯的人被押解到这里,在这里留下了几纸文字之后,就把这座小城高高地垫起,让世人刮目相看了。⑦如今,不闻低吟高诵之声,横笛漫吹的悠扬也已渐渐远去,但有苏轼伫立在这里。无论是秋色中的黄州,还是春阳下的黄州,见到苏公,都能让人遐想翩翩。⑧那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悟透的文化话题,本是一场人生悲剧,却导致了一次生命意义的至高升华。在我们今天为宋词、为唐宋散文这些巨大文化财富而备感骄傲的同时,只能庆幸当年的黄州,不是今天人们印象中的这座大江似练、山水如绘的美丽小城,上苍就不会将那次重大的文学孵化..选定在这里。⑨黄州有幸。当年,这处在人们看来十分偏僻的蛮夷之地,却意外地迎来了才华盖世的词人,加上它临江的地理位置,还有个与赤壁鏖战之地同名的矶头,使词人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激战,使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小江矶得以峥嵘出世,使千万年安然流淌的江水在文字的画卷中显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使这座城池肩负起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使命。⑩词人有幸。作为悲剧的主角,乌台诗案带给他的政治挫折是惨重的。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苏轼来到黄州,无疑是走进了他那宦海人生的巨大落差。是黄州尊贤敬德的淳朴民风抚慰了他遭受过重创的心灵,是黄州壮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才情。尽管人生厄运和功名未成难免使他感伤,但他得以在这个小小平台上一览辽阔江山,走向情动千古的高远之境,以江海豪情卓然独步,为中国文化史写下了极其精妙的一页。⑪古往今来,每一个追求文化高度的汉语言书写者,无不苦思冥索地探寻过方块汉字的最佳组合之奥秘。而当年词人泛舟江波之上,借着如纱如水的月色,与人把盏谈笑,随之挥毫写下了令天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旷世之作。那样的夜晚,词人一家或寄居于小小寺庙,或局缩于简陋茅庐,忘却了自己身处逆境的他,在这夜阑人静之时,还端坐窗前,秉烛研墨,其神情之从容,其笔锋之流畅,犹如天授。⑫天地广袤,山水无数,为何黄州能够诞生出震古烁今的文学作品,造就出一代文化奇人,这里的山水蕴藏着怎样的灵性,东坡先生曾在这里受到了怎样的灵感支配,才完成那样绝妙的文字组合的?这种问题也许有些玄虚,但并不一定是个可笑的话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学人向往黄州,他们除了游览名胜,还希望从这里寻访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化名胜对寻访者的诱惑所在。⑬苏轼被贬谪而来,本是历史对道义和文化的一次暴虐践踏,本是命运对他的一次极不负责任的安排,但他却在这种艰困和屈辱的遭遇中,实现了一次被历史大书其功的文化突破。惊世之作如此出现,除了神灵相助之功,似乎没有谁能够作出符合现实规律、并且令人信服的解答。⑭我每次到黄州,都要来赤壁一游。尽管我没有能力来破解杰出文化的诞生之谜,连苏轼谪居黄州五年的经历也缺乏研读,甚至不清楚自己一次次反复而来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每次前来,我总要在这位先贤面前久久凝望,看他峨冠博带的衣饰,看他并不伟岸的身躯,看他自然平静的表情,看他穿透岁月的眼神。文化伟人生荣死哀,不像帝王将相那样,活着没有人敢靠近,死后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代代后人读着先贤的作品,总像他们还活着,不管他们离自己多么遥远。⑮这回,我再一次走近苏轼像前,再一次屏住气息仰望,再一次留影纪念。可我似乎突然感到,他那双平和远眺的眼睛中透出的雄视百代的目光,让人震撼。⑯原来,我无法走近他。7.第⑧段加点词“孵化”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4页共8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8.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9.概述第⑩段苏轼被贬黄州却能写下中国文化史上极其精妙一页的原因。(3分)10.本文第④段的文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11.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③段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B.本文横穿古今,通过凭吊苏轼也反思了古代的文化现象。C.第⑪段划线句让我们联想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本文语言朴实而不失于文采,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激情。12.阅读全文,请对文章的最后一段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6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如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⑵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⑶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⑷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⑸凤凰台上凤凰游,。(李白《登金陵凤凰台》)⑹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声声慢》)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⑻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宿雨王安石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宿雨惊沙尽,晴云昼漏稀。却愁春梦短,灯火著征衣。注释:芜:指杂草。14.王安石,字,号半山。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1分)15.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表达了诗人看见沿途奇异美景的新奇与喜悦。B.颔联的“塞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