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中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改善生态环境,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在经济的适度发展中,尽可能采用污染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较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以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同时又不能因保护生态环境而限制经济的发展。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协调一、概念(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明着眼于人类同自然的和解,而广义的生态文明还要求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1](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增长只是一种物质的吸收和累积所表现出来的数量性增加,而发展是一种质量性的改进和潜力的实现。通过从有限的环境中吸取和积累物质而达到的经济规模的数量性增加是不可持续的,而质量性改进和潜力的实现则可永远持续。(三)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和生命线。党的十七大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论断。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是须臾不可脱离的。离开生态文明单纯地去抓经济发展,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使经济发展远离既定的目标。同样,离开经济发展来谈生态文明,也不会有真正地发展。(一)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我们都知道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虽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了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2]通俗地说,如果没有森林,锯木厂的价值就为零;如果没有鱼,渔业的价值就为零。可见,没有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就无法发展。从经济学的“木桶”原理来说,我们也应重视生态文明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因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在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下,生态环境这木板已经越来越短。如果人们还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那么就算经济木板越来越长,最终也将是无发展的增长。[3](二)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生态文明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可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人、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中积聚内部力量,谋求经济的极大发展是可能的。三、怎样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首先,发展经济要遵守自然的规律。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在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资源像我们现在所用的煤、天然气都是经过了几百万年才形成的,非常的宝贵,所以我们对这些能源不能过度的利用,要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特别是不能浪费,要在他的承载范围之内。我们都知道森林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木材,而且森林本身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比如保持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动物的栖息地。虽然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就会导致森林变成草原或者沙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所以我们在砍伐森林的时候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轮伐等。使得森林既能为人类提供木材,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4]再次,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像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又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旅游中赚到的一部分钱用来生态建设,另一部分用来发展经济。这样形成一个循环的产业。我们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都重视绿色产品,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产品中去,不仅可以创新产品,形成不同的品种和质量,还可以是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老百姓吃的的放心,用的放心,是老百姓放心的产品。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农业生产领域:1.可以推广套种、间种等高效栽培技术和混养高效养殖技术,引进或培育高产优质种子种苗和养殖品种,实施设施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都能够提高单位土地、水面的产出水平,2.改善土地、水体等资源的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的持续力和承载力3控制农药用量,严禁高毒农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膜,推广可降解农膜,减少其对土壤的侵蚀;畜禽养殖排泄物采取生态化处理,减少其对水体污染,延长比如延长资源利用链条。[1]比如像一个山区里面,我们可以在山底种植农作物,在山的中间种植果园,在山的顶部种植树木,在下面的池塘里面养鱼,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等到农作物成熟之后,把剩下的杆放到发酵池里面发酵,这可以提供天然气,然后剩下的底泥营养很丰富,可以做为塘泥。这是一个简单的农业生产循环的模型。在工业上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高”与“低”、“新”与“旧”的替代、替换来实现。比如在一些生产环节用余热利用、零部件和设备修理和再制造,以及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橡胶等可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模式,目前有些地方初步形成了“煤—电—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废旧塑料—加工处理—塑料制品”、“废旧钢铁—加工处理—小铸件”、“废旧玻璃—加工处理—玻璃制品”等较为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一次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3]第五,实现能源集约化利用。我国的北方很多地区都实现了集中供暖,这就是一种实现能源的集约化,把煤放到集中的地方使其产生热量然后供应到各个地方,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很好的控制煤燃烧过程中带来的大气污染,我国的南方因为天气比较暖和,所以就没有采取集中供暖,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时候自己取暖还是比较耗费能源的。工业生产中进行集约化生产可以节省很多的能源,减少运费。[5]第六,提高新型能源的比重。可以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这些新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是能源发展的方向。这些能源在很到程度上可以代替煤,在产生能源的时候并不污染环境,把这些新型能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现在这些新型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都可以看到,像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要努力发展这些新能源的技术,使得它们更加生活化。目前,国家也在积极的开发新能源,比如上海将积极鼓励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到2012年,规划上海市风力发电装机达500兆瓦,重点建设“两海”海上风电基地和“三岛”陆上风电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50兆瓦。还有就是江苏的电力装机达6458万千瓦,发电量跃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非煤发电装机并网规模1026万千瓦,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从上面可以看出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努力加大新能源的利用,这对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利用这些新能源的技术还不完善,很多地方技术还很薄弱,导致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新能源,所以只有加大这些方面技术的创新,才能更广泛,更方便的利用这些新能源。第七,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使产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关键在于使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避免盲目地攀指标、比速度、超高速发展,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之上。在加快第三产业上,加强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院校合作,抓好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比如发展旅游业,我们江西就要打响红色老革命根据地,围绕着这一点来规划发展我们的旅游业,目前江西这块的旅游业并不是很发达,主要是我们没有把这个发扬出来,没有进行创新,而且没有把各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很好的联系起来。如果能把这块发展好,那么对江西的经济将带来巨大的发展。[6]第八,实行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能源,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节约资源,如水资源,在工业上可以把水资源重复的利用,农业上可以采取滴灌的技术,生活中,可以实行水的循环利用,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等。还有就是我们不能浪费水资源,在学校里面我经常可以看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有些同学在洗衣服,水龙头一直开着,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水。2.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只有我们公众不去购买这些产品,那么生产厂家自然就不会生产,极大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前两年国家通过对塑料袋惊醒收费的这种措施,使得这种白色污染降低了一定的程度。4.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5.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最后,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保护环境的社会力量。一是广泛开展环境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政策、法律和法律法规,宣传环境文化,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二是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公开环境质量和环境信息,环境管理或企业的环境行为。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从而对是否进行这个项目利于弊进行很好评估,接受舆论的监督对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惩,以儆效尤!三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加大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等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四是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加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五是加强基层单位担任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从政建设的一项要求,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的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7]四、展望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因素协调统一的过程。和谐则发展,不和谐则变异。脱离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无法实现。面对如今的环境困境,我们只有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一、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均衡和稳定的发展,才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