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审核人签字:授课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落花生》任课教师谭小哲课型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落花生》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元一篇讲读课文,是篇叙述散文,着重讲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花生好处的谈论,提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引申出做人要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前一阶段教学方面的观察和交流,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去读课文。但要想在读中去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老师在其中适当地引导、点拨。设计理念教学中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悟“父亲”所说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3、学习本文的详细有当,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学方法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走进课文情境,并产生问题。2、自主学习法:通过读文,大胆质疑。3、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关键问题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案三单、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对本课进行结构化预习,细细研读课文。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课前谈话导入新课3分钟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2.出示花生的课件,解题。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1、收集交流作者资料。2、认真读写“辟、榨、慕”等字。3、注意“空地”的“空”读()“吩咐”的“咐”读();“便宜”的“宜”读()。4、能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5、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3.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三、展示互动,交流反馈:1、围绕题目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2、小结:(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3、交待学法: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如果把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第二部分)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4、抓住重点词,略学第一自然段。学生默读。指名读6、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7、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8、“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9、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5、学习此段,抓住对“居然”理解。6、练习用“居然”造句。师小结: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简练!这就是略写,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8分钟了解学生预习情况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抽查问题导读单完成情况。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2、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5分钟了解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归纳概括的能力。小组将重点问题列入《问题生成单》11分钟筛选重点问题,形成问题1、自主合作探究,锤炼重点、难点问题。2、小组长汇报问题,教师点拨后将问题做好记录形成问题生成单。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熟悉课文要点,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生成单。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4分钟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一、谈话引入新课落花生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些同学可能要问,老师许地山笔名是落华生,不是落花生,其实,在古文中(花通华)。我们可以把落华生也叫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这节课继续学习散文名篇《落花生》。二、熟读课文,把握重点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几件事?哪些用的笔墨多,哪些用的笔墨少?。1、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2、默读课样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3、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4、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5、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6、默读这段,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出来。7、小组讨论:读文有几个人在谈话各说各的是什么呢?(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3、读中感悟,突破难点。课文有几个人在谈论花生?(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4、汇报交流:三、讨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读父亲的话,分析3、4句赞花生,学花生。1、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花生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为什么?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8、“学花生”是这两段(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桃子、石榴、苹果位置外表给人的印象2、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花生虽然,可是很。(理解这句话,并指导朗读[肯定、鼓励]。)3、所以,父亲希望他的孩子们学习花生,做一个怎样的人?(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4、什么叫有用?怎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清洁工、送报员、)5、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作者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笔名?四、交流讨论总结方法:详写略写,借物寓理是本文的两大特点,写一种植物,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