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伦理考试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姓名:2016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1.简述德性论。德性论就是认为人们的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一行为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人们的心灵中融渗着这种理性就是具备了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他说:“我们的生活不是依靠任何其他东西,而是靠灵魂”。所以,“德性就在灵魂中”。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主张一种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2.网络伦理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网络谣言肆无忌惮。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常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出现了网络谣言,伴随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谣言呈激增之势。与一般谣言相比,网络谣言无须面对面传播,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危害大等特点,容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国家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网络谣言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不能不引起全社会高度警惕。个人隐私暴露无遗。网络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同在,人们在共享他人信息的同时,经常以牺牲个人信息为代价。当我们感到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事实上个人的私人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窄。在网络世界里,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很容易一览他人的私人信息。互联网便捷了信息的联络,但也使个人的隐私信息暴露无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欺诈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通过非法编制诈骗程序、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资料等手段,非法获取信息、实物或金钱等网络违法行为。网络诈骗比其他诈骗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其诈骗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常见的有黑客诈骗、网友诈骗、网络钓鱼诈骗等多种形式。网络诈骗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危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网际关系疏离冷漠。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这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互动频率。如果善加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人际关系更加亲密。但由于网络信息的简单化和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反而疏离冷漠了人际关系,现实社会中那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中异化为以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人—机—人互动的冷冰冰的网际关系,具有了虚拟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网际关系已严重危及人际关系的正常状态,使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3.如何正确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非主流文化虽然有其缺陷,但我们却不可忽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积极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向积极方向发展。1.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控制有害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尽快建设一批优秀的适合年轻人休闲、娱乐、学习的特色网站,使他们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主体。2.加强社会舆论与法律的监督社会舆论与大众媒介应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督,使非主流网站的运营商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网络和企业的发展。非主流网站的运营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遵守社会的公共道德、维护社会的整体效益,是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想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法律滞后于网络化的进程,难以适应规范网上信息及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实际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尽快修订、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内容,来约束运营商的不法行为,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建良好环境。最终以便于规范非主流网站运营商的经营,使其内容更加合乎法律规范。4、试论网络文化霸权带来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科技的突飞猛进,为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观察视角,也对传统的思想观念、伦理秩序和工作方式进行着拷问和颠覆。在新时代的挑战前,传统伦理出现了应对的盲点,急需充实和完善。一、网络文化“霸权”带来的伦理问题1.意识形态的移位信息技术时代,美国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络对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了新的高峰。美国向外宣扬的是其特有文化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理念的实质就是美国中心论,各种文化都以美国为标准,使美国成为人们心目中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象征。西方的文化渗透直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尤其是动摇了部分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础。高校学生中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乃至“信仰危机”。由此造成的信仰危机使人们找不到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在空虚迷惘中对国家、对民族丧失了应有的信心。2.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改变美国利用各种媒体在全世界推行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即消费中心主义。通过电子商务,美国的消费文化发挥着消费示范作用,使人们无形中接受了美国的文化理念。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差距,文化霸权造成了对技术的崇,压抑了价值理性的张扬,一切文化形态变得越来越具有功利性。文化霸权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等一些消极价值观念,侵蚀着部分人脆弱的精神世界。网络文化霸权可能直接给予人们新的道德标准,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事物以尊重“文化”的理由被接受,造成道德评价的混乱,导致社会矛盾。3.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改变英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难以在国际互联网上交流,这激发了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这突出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字迹潦草,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西方文化借助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强势地位,将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形成“打压”态势,对主旋律-2-形成干扰,并弱化民族的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产生怀疑、疏离、隔膜,甚至产生排斥,在心理认同上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发生变化,民族的特性就会丧失,民族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最终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4.文化素质降低,导致情感偏移资本主义极尽功利,传播的世俗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文化。强大的传播力量把低级趣味的产品和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尤其是缺乏判断力的学生面前,占用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影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和素质的发展。美国利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倾销其政治思想和文化,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使我们的思想理论界不时出现淡化论、取代论、私有化等错误理论。在被西化、分化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发生严重偏移,使人产生偏执、自闭、愤世的情绪。许多人以个人为中心,许多人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不良心态、情绪和阴暗心理。二、网络文化“霸权”的战略对策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多样性受到激励并不断成长,一些非主导意识形态(尤其是异质性的意识形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动摇甚至威胁到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2.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土特色,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和教育力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帮助人们重塑价值信仰、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质量。还应抓住网络时代机遇,把我国的优秀文化数字化,在互联网上加大对反映中华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息资源的宣传。通过网络媒介,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二、论述题2、上述材料体现了网络交往中的网络社会的情感疏远问题。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而在网上交流时,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们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们成了数码化的存在,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尤其是网络所提供的跨时空、跨地域的多人参加、多向交流的技术,使人们更容易沉溺于网上交际,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机器的接触却日益频繁,而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会被削弱,使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带来的危害: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青少年群体因年龄和经验不足,缺乏理性思考和应有的责任心,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对人生观的影响。青少年容易沉溺于网络,导致厌学、弃学等情况出现,人生观局限于缥缈网络,逃避现实。采取的应对措施:①加强青少年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意识②提高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③加强心理疏导,多沟通和多理解,发觉青少年日常变化,及时引导3、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现代化信息社会迅速转变,引发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在媒介形式、报道方式、受众地位、受众行为等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网络传播拓宽了人们的道德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道德领域;目前,信息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更是网络传播中伦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1网络知识产权概述网络知识产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具有创新性的数字信息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的、排他的独占权。从性质来看,网络知识产权其实就是知识产权的一种。1.1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征网络环境主要是指网络的总体结构、网上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各类服务器,以及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选用,速度要求、管理软件和安全性等技术考虑。具体来说就是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相结合,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等特征。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网络的功能、性能、效率和投资效益。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存在、产生、传播、利用等条件的不同,知识产权有了其独特之处。1.1.1网络知识产权内涵扩大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相比,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还包括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数字化作品、计算机软件以及电子版权等。以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例,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本身、程序说明和使用指南两部分,与网络数据库相比,相同之处是开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不同之处就在于使用更新周期更短,技术性和智力产品性能更高,这些方面都决定了网络知识产权内涵扩大化。1.1.2网络知识产权地域性不清晰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知识产权立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互联网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各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差异也在逐步减小,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也在逐渐淡薄。国家与国家的界限在网络空间越来越模糊和淡化。网络的开放性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创作创造了无国界的条件,但同时,也给跨国界和跨地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埋下了伏笔,此起彼伏的侵权案件的出现将跨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到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地步。1.1.3网络知识产权无形性加深知识产权是无形的,但传统下的知识产权和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无形性是不同的。传统的知识产权虽然本身是无形的,但它总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上,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或者文字说明中。但是在网络环境中,数字化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切知识信息都表现为虚拟的数据,这就使得知识产权在网络中的载体也是虚拟的无形的。与以往的知识载体都是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相比较,在网络中,正是由于这种改变世界的数字化使得知识产权及其载体都是无形的,这就使得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在网络环境中进一步加深。1.1.4网络知识产权专有性弱化知识产权是专有的,它属于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没有专利权拥有者的同意,是不允许随便获取和利用的。但是因为网络是对所有的用户都开放,计算机用户只需加入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