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特点本册教材在“识写分流”教材1—4册的基础上编写,继续贯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编写原则,坚持“自主识字、开放识字和在阅读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倡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和课内外结合为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完成从“识写分流”向“识写合流”的过渡。本册教材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选择机会,引导主动学习过去,我们的教材有太多的统一性的规定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了一句话。根据上海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觉得教材不应居高临下,以权威自居,而应走下高台,走进师生,与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平等接触,平等对话。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写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材内容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读写实践,也不应该支配和限制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相反,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了真正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册教材在编写中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到学习方式,给学生以选择权。我们把学习的选择权看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新时期教学民主在教材中的重要体现。先说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第8课有背诵的要求,但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一说,背一背,也就是说,选什么句子,选几个句子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又如13颗《旅行家树》有一道练习是照样子写一句话,两个句子中出现了“那么……那么……”和“既……也……”两组关联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组关联词写一句话。再说学习方法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如24颗、31课的练习分别是这样的:“这谢词语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这些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这几课练习,不仅允许学生读了课文后可以提出各不相同的问题,而且允许学生、希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本册教材的练习设计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有的允许学生外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有的允许学生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讨论;有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老师;有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有的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参加一些表达活动;有的虽然给学生提示一点学习方法,但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过程。2设计实践活动,提供探究体验。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这一点,我们想再过一千年恐怕也不会改变。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两种人,一种人不管口头还是笔头表达都十分流畅,或流畅而生动,或流畅而简洁。可是他们并不精通语法、修辞、逻辑一类的知识,也不在乎、甚至不明白自己在表达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哪些类型的句式。另一种人,语法、修辞、逻辑知识都很不错,对文体知识和各种写作方法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写起文章却不怎么样,语言贫乏,内容干巴,文字也不通畅。那么,哪一种人更接近我们的需要呢?当然,我们需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而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本册教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思路是:①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相结合,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如第四单元的“名人小时候”,讲的都是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我们在综合练习4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你认为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说靠天生聪明,有人说靠勤奋学习,也有人说靠家人、老师的帮助……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开一个辩论会。”又如学习了25课《威尼斯小艇》以后,我们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自己喜欢而熟悉的某一个上海的旅游景点设计一条广告语。学习27课《悉尼歌剧院》以后,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选一幅配上文字,向同学作介绍。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沟通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学习了46课《红色的报春花》,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小达尔文让白色的报春花变红,你相信吗?请动手做一做,可小组合作做一次试验,然后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向大家作介绍。”学习了41课《爬山虎的脚》以后,让学生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并展开想像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自己脚的本领。③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如学习第三单元有关动植物知识的课文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知道吗?还有不少动物和植物生活在茫茫沙漠里,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收集有关资料,编制一份小报——《沙漠勇士》。”搜集资料、编制小报和进行交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和其他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又如学习19课《“神童”的秘诀》,让学生回顾整理自己学习的好方法,或搜集其他人学习的好方法和同学作交流。学习20课《梅兰芳练功》,布置学生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选一个在小组里交流。学习45课《动物的休眠》,让学生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要休眠,它们是怎样休眠的,先填好表格,再向同学作介绍。学习16课《海底世界》,发动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同学介绍等。学生在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编制小报、填写表格、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道德、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获得启示。3巩固识字成果,加强词句训练。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一个人拥有多少识字量,识字的巩固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要达到2500个,一个三年级学生如果达不到这个识字量,那对他进一步学习,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专家说,如果一个人识字不足1500个,那他就是一人文盲或半文盲,当然更谈不上正常的阅读和写作了。因此,对于使用本册教材的老师来说,在新授的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写过的汉字,也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第一,要突出字形难点,注意字形之间细微差别,不要任意增减笔画。如综合练习4第二道题目:“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一笔或减去一笔,使它成为另一个字吗?”收入这道题的9个字都属于加一笔或减一笔便成为另一个字的典型例子,“日”加一竖成为“旧”;“体”减一横成为“休”;“往”减一撇成为“住”;“目”加一撇成为“自”;“厂”加一点成为“广”;“扰”加一撇成为“拢”;“鸣”减一点成为“呜”;“免”加一点成为“兔”。编写这道题目的意图是告诉学生要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要是任意加一笔或减一笔,那就不是你要写的字,会成为另一个字。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或单元出现的汉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联系学生识字中暴露的问题,设计这方面的小练习。第二,要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字形分析,不要张冠李戴,弄错偏旁。在这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多种练习。一种是先区别字形组词。如《新型电影》一课,让学生先区别“板”和“扳”,“飘”和“漂”,“错”和“措”,“形”和“型”等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组词。一种是形近字选字填空,如综合练习3第1题,如果你分不清“泼”和“跋”,“佛”和“拂”,“避”和“僻”等字,那么,你就不能正确选字填空,把“跋涉”写成“泼涉”;把“吹拂”写成“吹佛”;把“躲避”写成“躲僻”等等。还有一种是让学生看清字的部首再写几个部首相同的字,以及给一个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第三,要进行同音字的辨析,防止写错别字。第23课《牛顿在暴风雨中》以及综合练习7中都安排了这种音同(近)字不同的练习。如“向”和“像”,“屈”和“曲”,“臊”和“躁”,“赏”和“尝”等是最容易混淆的。本册教材的教学除了巩固识字成果以外,还安排了以下一些加强词句训练的内容: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语的练习。如第6课的提示,要学生想想“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与玩具熊形影不离,说明了什么。②学习初步运用词语写句的练习。如综合练习3罗列了一批都有“看”的意思的词语,让学生选词填空,与模仿写句一样,也是最初步的运用词语的练习。③积累词语的能力。如19课和32课都安排了说出或写出近义词的练习,19课是给“惊奇”、“称赞”说一个意思相近的词,32课是为表示“说”的“吩咐”再写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另外,教材在22课让学生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在24课要求积累带有“急中生智”和“不慌不忙”这两种类型的词语;25课安排积累表示“安静”的词语;在33课让学生积累表示生气的词语。在词句训练中,教材还安排了一系列抄写、填写、听写、补写、续写、改写和摘录的练习。4贴近生活作文,激发写作兴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长期来,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对教材或老师的命题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二是对作文有畏难情绪,缺乏自信,没有兴趣。所以本册教材首先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命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第二,命题留给学生的空间比较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作文的内容。第三,命题能引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思想在作文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第四,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五,命题联系学生的阅读活动,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读书的感想,摘录喜欢的内容。四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22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42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5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8学习在方格里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毛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三年级第二学期1.坚持以读为本,帮助学生练好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基本功,让他们学会阅读。(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习阅读,并逐步学会阅读,这是本册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思想。阅读设计的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朗读、默读的过程中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如第10课《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教材对学生提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要求,但并没有从朗读的技巧上去指导,而是启发学生试着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在朗读第14课《“军神”》时,教材则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很感动?有感情的读一读”,经教材这样一提醒,学生就会仔细阅读,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就会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体会感情,读出韵味。(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如第5课《荒芜的花园》,为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要求他们默读整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段落、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需要认真阅读全篇课文。第11课《起死回生》则是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