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设计教案本章研究微观的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它在中观的课程设计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先期准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1要想有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必须有好的语文教学设计。搞好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还需要对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然后才能规划好语文教学。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好的语文教学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集中体现了当代哲学、教育学的基本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抽绎出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2(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1《礼记·中庸》。2参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为只需听讲和记忆而不需智慧、不需努力的简单活动,导致学生掌握知识却不去思考知识、创新知识。所以,要注意结论与过程的辩证统一,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必须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过程和内容中。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目标不能代替目的,所以,我们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3(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正确认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还来自于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包括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学与学生的正确认识。(一)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设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要求课程走向民主、走向开放,并且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语文课程将会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课程不再只是由课程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等组成的文本课程,而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体验课程。(二)正确认识语文教材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要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4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该册的教学重点。要认真研究即将使用的这一册课本的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只有熟悉了整本书,明确了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现在的语文课本,大多在编辑说明中直接交代了教学重点,或在目录中显示出教学重点,或在每个单元之始标明了该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地方都要格外细心地阅读。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过去的语文教材,只有课文,因此,只要钻研好课文,就把握了教材的全部内容。现在的语文教材,除课文外,还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活动材料,语文知识,练习题,参考资料等内容,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钻研。4、灵活对待教材。在教学中,语文教材是相对稳定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则是活动着的、变化着的因素;语文教材是大体划一的,而学生却是各不相同的。这需要语文教师灵活对待教材,去适应不同的、变化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三)正确认识教学和学生“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质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即意味着双方是互相平等的,承认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3参见余文森:《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见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27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交往的基础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师生的平等对话,积极参与互教互学、互相建构。。这样,对学生的认识,也不能仅限于认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利于因材施教而认识其“最近发展区”。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沟通感情,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其需要和兴趣。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第二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是每一次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评价每一次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可见,目标设计非常重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重要问题: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1、语文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组织语文教学评价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6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是特定目标,特定目标是一般性目标的具体化。如图4:一般性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目标国家制定专家制定教师制定弄清楚子目标(下位目标)与总目标(上位目标)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即可依据单元目标、阶段目标、课程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还要从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出发。这个实际水平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目标切合实际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脱离实际,偏高或偏低都会给教学实践造成困难,难以收效。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首先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强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这样,学生即可从内心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4参见崔允淳:《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分析》,见钟启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第17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方式或教育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语文阶段目标语文单元目标语文教学目标7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过程与方法成为语文目标体系中的又一重要维度。(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里有两重涵义。其一,指促进不同个性才能学生的发展,即促进其某一专长方面的特殊天赋、爱好和追求等等。其二,指每一个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其才能、气质、理想、信念、思想、情操、意志等等,通过教育都应得到培养和发展。培养语文能力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如果单纯地只从能力着眼,那就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语文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2、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特点。设计语文课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都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适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3、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主义8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合拍。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传播媒体多样化,要求人们大大提高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必然对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要求发展传播、公关、通讯等事业,宣传、交涉、协商、论辩、调解、公文、联络等业务空前繁忙。当今世界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所有这些,都对语文提出许多新内容、新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针对这些社会需要,适应社会需要。(三)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因此,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例如“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例如有位老师这样设计《谈骨气》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9无法测量和评价。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知识与技能”领域多是结果性目标。因而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就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两方面。二、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是非常庞杂的,纵向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三维度目标,横向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五领域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也比较困难。我们提出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实施)的四项原则及具体要求,以便于了解和把握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一)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1、教学内容要恰当。就是要求内容为目标服务,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确定。2、教学内容要充实。要求通过内容的教学,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内容不足则需补充,内容冗余则需删减。3、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例如《“友邦惊10诧”论》教案,把“时代背景——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作为难点,把“针对谬论,层层驳斥,论战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作为重点,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作品离今天时代久远,鲁迅当时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是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