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页(共24页)第25课《诗词五首》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⒉《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过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多用史实解释《春秋》,与用义理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⒊“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我过古代这样的战例还有:○1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二、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2-页(共24页)高涨。辙乱旗靡:车迹杂乱,军旗倒覆。形容军队溃败之状。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竭耗尽。三、按要求默写⒈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⒉“忠之属也”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⒊《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其中“取信于民”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⒋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理由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⒌曹刿认为抓住有利反攻的时机是指“彼竭我盈”之时。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3-页(共24页)⒍曹刿论战的依据是“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⒎为何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夫战,勇气也……故克之”。⒏为何“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夫大国……惧有伏焉”。⒐“肉食者鄙”中的“鄙”在战前表现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战中表现在“公将鼓之”,“公将弛之”。战后表现在“公问其故”。四、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夫(fú)战旗靡(mǐ)五、古今异义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4-页(共24页)⒈又何间焉古义:参与jiàn今义:隔开,不连接jiàn中间,空间或时间jiān⒉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⒊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或某种利益⒋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⒌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⒍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⒎再而衰古义:第二次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5-页(共24页)今义:又一次⒏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⒐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今义:增加⒑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六、一词多义⒈从民弗从也(听从)⒉间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跟从)其间千二百里(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⒊请曹刿请见(请求)⒋作一鼓作气(振作)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6-页(共24页)战则请从(请允许)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奋起)⒌属忠之属也(shǔ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zhǔ连缀,连续)⒍夫夫战,勇气也(fú句首发语词,表示抒发议论)荷担者三夫(fū成年男子)⒎故问其故(原因)⒏其其乡人曰(他的)故克之(所以)下视其辙(他们的)公问其故(其中)⒐之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⒑以何以战(凭借,用、靠)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7-页(共24页)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必以分人(把)小大之狱(的,结构助词)必以情(按照)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必以信(用)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⒒于战于长勺(在)⒓焉惧有伏焉(于此,兼词)舜发于畎亩之中(从)又何间焉(呢,语气词)七、词性活用⒈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⒉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8-页(共24页)⒊惧有伏焉伏:伏兵,动词作名词八、文言句式⒈何以哉?(“何”是“以”的宾语,本句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即“以何哉”)译:“您”凭借什么作战?⒉战于长勺(“于长勺”作“战”的状语,本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译:在长勺交战。⒊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⒋译:作战,是靠勇气的。⒌必以分人[省略句“必以”后省略宾语“之”,即“必以(之)分人”]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⒍可以一战[省略句,“可以”后省略宾语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9-页(共24页)“之”。即“可以(之)一战”]译: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即“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译: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衰减了,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九、阅读理解⒈标题“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作战的道理,所以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⒉文章结构第一自然段:写战前..记述曹刿一次次询问和批驳庄公的有关看法,最后得出得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0-页(共24页)第二自然段: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的经过。第三自然段:写战后..,记述庄公问,曹刿答,从而揭示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⒊给第一段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分三层:十年春……公将战。//曹刿请见……乃入见。//问:“何以战?”……战则请从。//第一层:简要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庄公被迫出战的打算。第二层:通过写乡人劝阻曹刿,曹刿解释说明,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敢于负责的态度。第三层:写曹刿一次次询问庄公迎战的政治上的准备,最后得出:获取国人的信任,是战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1-页(共24页)胜齐军的政治保证。也可分为两层:十年春……乃入见。//问:“何以战?”……第一层: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⒋“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作战的对象和战争的性质。⒌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⒍第一自然段曹刿与鲁庄公谈话的中心内容是:“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⒎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取信于民。(曹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2-页(共24页)刿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⑴点明请见的原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⑵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⒐“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的作用:⑴结构上,承上启下⑵内容上写出了曹刿的远见,也写出了打了胜仗却不知其故的庄公的“鄙”。⒑“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齐人三鼓进军后,鲁人才第一次击鼓时。⒒找出选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⑴“三而竭”照应上文“齐人三鼓”“齐师败绩”⑵“视其辙乱,望其族靡”照应“下视其辙,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3-页(共24页)登轼而望之”⑶“公将战”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遥相呼应⑷“可以一战”与下文两次“可矣”相照应⒓本文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对话描写。⒔分别用两个成语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征:曹刿:深谋远虑鲁庄公:鼠目寸光文中对二人的描写形成对比,课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来刻画人物。以第二段为例:“将鼓”“将驰”表现了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而“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4-页(共24页)⒕“远谋”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篇的文眼,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⑴战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二次答话,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⑵战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⒖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⑴善于抓住有利战机,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后发制人。⑵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步步谨慎。⒗分析曹刿、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曹刿:⑴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略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5-页(共24页)主动要求参战。⑵有卓越的政治远见,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⑶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战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⑷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技巧。鲁庄公:看法1:⑴政治上昏庸无能,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⑵军事上无知,作战时急躁冒进,不察敌情,迫不及待地“鼓之”“驰之”。战争结束后,不知取胜的原因。看法2:是位爱惜人才,知人善任的君主,是能体恤民情的开明君主,是具有乐于纳言,从善如流精神的君主。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6-页(共24页)⒘概括本文的中心:文中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知己知彼等。1⒏课后练习三: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解释。曹刿这句话是对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答话的肯定,他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作为国君应尽心尽力为人民做好事来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忠于职守在今天依然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我们应努力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8课《干将莫邪》一、文学常识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7-页(共24页)⒈本文节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东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评价)。字令升,新蔡人。⒉《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志怪小说是记述神奇怪异故事的文学体裁。⒊鲁迅的《铸剑》是根据本文中的故事编写的。二、字音字形干将(ɡānjiànɡ)莫邪(yé)重(chóng)身夫语(yù)妻曰使相(xiànɡ)之亡(wánɡ)去自刎(wěn)前仆(pū)后继(倒下)汤镬(huò)踔(chuō)踬(zhì)堕(duò)三、一词多义⒈是汝若生子是男(是,判断动词)⒉子汝若生子是男(孩子)是必烂也(这,代词)将子头与剑来(你的)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8-页(共24页)⒊大王大怒(非常)⒋即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就)汝若生子是男大而告之曰(长大)王怒,即杀之(立刻)⒌乃三年乃成(才)⒍当其妻重身当产(将)乃问其母(于是,就)当于汤镬煮之(应当)此乃勇士头也(上)四、古今异义⒈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即将古义:即,就;将,带着今义:将要⒉王即购之千金购古义:重赏捉拿今义:买⒊当于汤镬煮之汤古义:热水,开水(赴汤蹈火,固若金汤)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19-页(共24页)今义:煮东西的汁水(米汤,鸡汤)五、阅读理解⒈中心思想本文记叙巧匠干将给楚王铸成雌雄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暴君残害人民的血腥罪行,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行为。山中侠客见义勇为,自我牺牲为他人复仇的豪侠气概,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的团结友爱。书中情节虽似离奇荒诞,却深刻地表现了暴君统治下被迫害人民反抗的决心。⒉人物形象赤:具有果敢刚毅,不屈不挠,至死不渝的复仇精神,是个反抗压迫的典型形象。侠客:具有侠肝义胆、见义勇为、重诺守信、沉季初2009年毕业班语文八上总复习材料第-20-页(共24页)着勇敢、以身殉义、自我牺牲的豪侠气概。楚王:脾气暴躁、凶残野蛮、多疑之君。⒊细节描写:如“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突出赤对楚王的刻骨仇恨。第29课《劳山道士》一、文学常识⒈本文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⒉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指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⒊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朕,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二、字音字形邑(yì)行(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