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生产与水利建设发展的思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中,水利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农村水利发展新思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是水利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人就从事山区农村水利工作谈几点浅识。一、进一步明确山区农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的意义水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要实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水利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贵州盘县淤泥乡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乡镇,地处东经104045′—46′,北纬25057′—59′之间,总面积172.5km2,属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型气候,年均气温15℃,常年无霜期26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5月中下旬进入雨季,历年降雨量集中在6—9月份,雨热基本同季,全境都属于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境内群山林立、纵横交错,以玄武岩、沙页岩、石灰岩为主,山高坡陡、沟谷密布,地形埋伏大,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广。全乡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且耕地分散,多为陡坡地,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土壤主要以砂页岩为主,主要作物有为玉米,小麦、水稻、蔬菜。从粮食产量而言,灌区的产量高于旱区。从总体而言,旱区生活比较贫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但旱区的粮食潜力很大,只要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山区农村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山区农村水利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0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指导“三农”工作的主题,把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文件指出,从2005年起,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等等。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再度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方针、政策为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淤泥乡党委政府针对全乡工作实际提出了“南农北畜中蔬菜”、“兴煤强乡、农业富乡、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在巩固好原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紧双龙村境内的鱼洞坝水库施工建设和雨夺箐一二级水库建设,全乡水利建设正迈向新的历史时期。三、淤泥乡水利发展的成就及新时期对水利的需求建国以来,淤泥乡农村水利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2座,水电站2座和大大小小的人饮工程,初步形成了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水土保持、水产养殖为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不仅改善了农村发展基础条件,而且通过不断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发展供水事业,使广大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困难得到初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新时期山区农村的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水利工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解决饮水困难和保障饮水安全,整治病险水库,推进灌区建设和节水灌溉,更高层次的水土治理等将是水利夯实小康农村建设基础的重点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山区农村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要求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还要求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已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2004年以来,淤泥乡逐步成为全县重要的产煤乡镇,煤炭开采带来的水污染治理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道“三乱”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越来越多,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对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水的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四、山区农村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1、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淤泥乡农村水利工程绝大多数建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受当时历史背景、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不高,管理滞后。加上建成后,长期投入严重不足,老化失修严重,存在大量的病险隐患。如乡境内的捞诸水库位于淤泥彝族乡落脉穴村,始建于1976年,为均质土坝,坝高15.7m,坝顶长44m,坝顶宽7m,总库容29.4万m3,调节库容14.1万m3,死库容0.3万m3,水库集雨面积为2.1km2,基流为26l/s,水库功能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水库大坝直接关系到淤泥乡落脉穴村、淤泥村、盘鑫焦化有限公司的安全,因多方面原因,现在不能正常发挥其效益,水库上游边坡护坡现已破损,坝基出现渗水现象,闸门房、钢丝绳、支墩、溢洪道底部不同程度损坏,捞诸水库受地形、地质、地貌影响,洪水来势凶猛,库容小。2、农村饮用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全乡2000多人存在饮水困难,已建成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高,如双龙、中合、山峰、俄夺等村主要依靠小水窖存放水作为日常生活用水,在下营村至苏座村产煤沿线,由于煤炭开采造成部分地方饮用水下沉,村民用水困难,有的饮用的是高氟水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地表水。3、农业基础设施抗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高,实现粮食安全战略还存在诸多困难。淤泥乡大部分地区是山区,农田水利设施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相当一部分土地水引不进、灌不上、排不出,一遇洪灾田就垮,每逢干旱苗就枯。4、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一方面,淤泥乡属珠江小流域治理区,尚有6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急待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农村的水环境不断恶化,不但沟渠河道遭受着工业废弃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而且,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面污染也十分严重;不少田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五、山区农村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对水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应当以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生命为首要任务;以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中心目标;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解决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提升水利效益为有效手段,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保障。水利工作者肩负这些重要使命和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农村水利发展新思路,牢固树立“四个观念”,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牢固树立四个观念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农村水利工作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提出的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供给、改善生态、发展经济五个层次的需求,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为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以人为本,保证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卫生的水,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农村水利工作的中心要务。2、牢固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水资源是稀缺资源。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水资源作为国家所有的战略资源,合理高效使用是我国的国情和水情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淤泥乡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决不能抱着“水从门前过,不用也是错”的思想,同时应保护好水资源,否则,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会象一些地区一样形成“守在水边无水用”的局面。因此,无论是水资源短缺村还是丰富村,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适应节水新形势的紧迫度,重视建设节水型社会。3、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水资源为万物生存、发展之必需。目前,淤泥乡淤泥河、苏座河等河流的水质和生态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强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现实,否则我们将出现“有河皆干,有河皆污”的局面,也会出现“守着河水无水用”的现象。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因此,要建立和谐社会,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牺牲老百姓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河流水库的健康生命,切实保护好水源地。4、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严重这四大水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伤害造成的后果。为此,要自觉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破解水问题,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入水利建设的关系。组织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用好政策,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山区广大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修建水利设施,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壮大民营水利实体。2、正确认识和处理山区农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表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河流的健康生命,是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毋需置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但关键是要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谐性,以满足当地和下游、当代和后代对水资源的持续需求。因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局部和一时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停止发展步伐,要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保护和发展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制定保护目标和措施。3、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水利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古老行业,在长期治水发展中所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水手段和治水经验,都是现代化水利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水利,其内涵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现代水利的技术手段、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也都有了根本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应当认真总结继承传统水利中许多好的治水思路和治水经验,又要更加注重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新的治水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山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与水利发展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水利工作的着力点紧密结合起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