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1.不属于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的是(D植物)。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C城乡层面)优化发展和重点培育城市群,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3.(D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单选)4.(A专业监督部门)是独立的专职环境保护监管机构,承担了主要的环境政策执行和监督工作,同时也肩负一定的与生态相关的科研工作。5.在淡化GDP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多选)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C实现绿色增长D用创新驱动增长6.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A利用上的广泛性B不可分割性D非排他性7.(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多选)A雾霾B土地荒漠化C水体污染D森林减少8.生态文明要求抛弃一切科技形式,采取与自然和谐的科技形式,开辟更丰裕、更和谐的时代。错误9.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错误10.人类的农业社会虽然并非一派田园牧歌,但其生态管理却是长期以“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现代政府从未将生态管理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造成的。正确11.虽然农业社会的统治者普遍实施“重农”政策,但均秉承耕种的“农时”,并未在“人工改造自然环境以求农业增收”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正确12.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答: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13.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1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15.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第二套1.(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2.水体废弃物按(A污染成因)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3.(B温差)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单选)4.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D)在其体系之中。(单选)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多选)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6.生活垃圾主要是(ABCD)等。(多选)A废弃包装用品B厨余垃圾C废旧电池D金属7.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ABCD)的转变。(多选)A发展方式B消费方式C管理方式D创新方式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低5倍。错误9.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由一盘散沙、无序开发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正确10.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正确11.虽然农业社会的统治者普遍实施“重农”政策,但均秉承耕种的“农时”,并未在“人工改造自然环境以求农业增收”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正确12.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简答)答:(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13.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填空)14.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填空)15.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第三套1.(B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单选)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C)。(单选)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空间规划体系4.B整体性,指着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选)5.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强调在(ABC)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多选)A产业发展B经济增长C改变消费模式6.(ABCD),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多选)A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B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C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D人口总体素质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7.治理大气污染,关键要抓重点。(ABD)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0%以上,要重点削减上述三个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多选)A电力B冶炼D水泥8.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生态系统。错误9.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正确10.奥尔森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集团中理性的个人总会权衡自己做出行动时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但是由于“搭便车”的现象,少数人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去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却会无条件地被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享用,因此,当一个行动者发觉自己的付出总会被集团中?(判断)正确11.在追求控制或崇尚竞争的治理环境中,社会组织难以获得成长的空间,但在追求合作的治理环境中却能够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判断)正确12.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简答)答1大气相对湿度2风速3温差4气压5降水6日照强度7大气运动8地理位置13.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填空)1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科层制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第四套1.不属于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的是(D)。(单选)A日光B温度C土壤D植物2.(A)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3.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A)。(单选)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4.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市场体系选)5.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ABC)的理念。(多选)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6.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多选)A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7.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多选)A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C激励和约束并举D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8.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判断)正确9.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判断)错误10.未来的国土空间开发可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在大型综合交通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轴,在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形成新的城市群。(判断)正确11.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判断)正确12.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简答)答:(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5)完善城市排水系统。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14.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填空)15.(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第五套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单选)2.(A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3.核裂变发电(B不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单选)4.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5.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AB)等。(多选)A排污收费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6.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在(ABCD)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多选)A国土B水资源C生命健康D生物7.地热能属于(AB)。(多选)A新能源B可再生能源8.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错误9.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判断)正确10.奥尔森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集团中理性的个人总会权衡自己做出行动时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但是由于“搭便车”的现象,少数人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去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却会无条件地被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享用,因此,当一个行动者发觉自己的付出总会被集团中?(判断)正确11.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判断)正确12.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具体包括哪些措施?(简答)答: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三是加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