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必修Ⅱ(中图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说课标说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必修Ⅱ(中图版)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房德华我认为课程改革后的地理教材更突出地讲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地关系。而在“人地关系”里又包含着“人”、“地”、“关系”三个内容,也就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必修Ⅰ主要讲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即自然地理,必修Ⅱ讲述了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的主要活动即人文地理,必修Ⅲ则立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之上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区域地理。一、说课标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今天要说的教材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必修Ⅱ(中图版)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必修Ⅱ承担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本模块的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所以本模块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力求体现基本的人文地理过程,例如: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初步探讨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而第三章在本模块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看,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城市的发展与空间结构及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工农业产品是人口和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又是当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本单元是人口过程和城市化过程的延续,也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铺垫。本单元的内容目标是: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⒉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⒊结合实例说你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⒋举例所能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⒌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说教材本册教材共四章十二节,主要包括人口、城市、生产活动、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等五大方面的内容。而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及其空间联系和分布。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活动是人们最经常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空间联系和分布式经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其中,生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最主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形式,而交通运输和通信属于奉陪环节,商业贸易属于消费环节。基于以上原因,本章将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放在一起进行讲述。因此本章教材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内容组成: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第一节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介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前两节的介绍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人类生产活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三节介绍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三大模块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或者是其他人类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随着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和工业生产专业化,以及地域分工和相互协作引起的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交通运输的作用不言而喻,通信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在课文内容系列展开的同时,教材还设计了相应的探究系列,目的是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养成关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课改后的教材注重了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大方面,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材编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套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变化是栏目设计上的变化,在原来“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案例”和“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可避免教材大段大段的叙述,不给老师照本宣科提供可能,也不给学生死记硬背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到《课程标准》对学习方法的要求,许多条“标准”都要求“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运用有关资料”。由此,本册教材尝试选用一些案例来说明问题,以推动地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案例”这个新栏目使教学内容比较新颖、充实,成为本套教材的创新和特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他的及形成条件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介绍世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域联系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说考纲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图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㈢㈣㈤㈥㈦㈧㈨㈩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和特点、交通运输线,站得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河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农业: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题型题号分值呈现方式考知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能力选择题1、28文字工业区位ab2011年3-512文字农业区位ab6-812等高线图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ab9-1112文字、景观图交通区位及区域地理ab非选择题3628区域图、气候直方图区域气候特征、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abcd3718区域图、文工业分布及工业区abcd字资料位条件分析选择题1-312文字、区域图天气系统、空间定位ab2010年4-58文字、图人口变化及其影响ab6-812文字、图表工业区位ab9-1112文字、图区域定位、水资源短缺及解决办法ab非选择题3626文字、区域图等值线图的判读(等雪期线)地形特征、区域江水差异比较abcd3720文字、区域图农业(桑蚕业)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分析abcd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下表)ⅠⅡⅢ(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三)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时,应了解学生:能否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地理问题;能否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否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检验并解释结果。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其中,重点评价学生在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的表现。应了解学生:能否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搜集一手或二手资料;能否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