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岛版权所有()美国LLM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1、前言苏怕邀请我写一篇关于LL.M.在美国求职的文章,我虽然畅快地答应了,却很有些踌躇。踌躇的原因,一是我了解的信息很少,基本限于Harvard、Columbia和NYU三家。第二,我个人的求职经历较为顺利,大部分求职过程都没有经历过。第三,苏怕blog的读者,不论是将要申请LL.M.者,还是已经在读者,基本都没有工作经验;而我,是工作了很多年才出来读LL.M.的,因此个人体验,就其一般适用性而言,存在缺陷甚至误导性。如此而言,并非为自己可能的疏漏开脱,而是希望大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下面的文字,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裁量。当然,这个原则也并非只对于本文适用。找工作如同谈恋爱,是个一对一寻找的过程,个体特质因素永远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无论在读畅销的求职秘笈,还是进行针对性咨询,在对于求职信息进行内化并作为决定的基础前,都要充分衡量自身的个体因素。囿于信息不足,本文适用范围仅包括中国学生在美国法学院LL.M.项目毕业后,在外资律所在美国和中国办公室的求职。最后,下文中关于各个具体问题的篇幅长度并不与其重要性必然相关。一些非常重要但大家讨论较多、信息较充分的问题(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我赘言不多。一些重要性一般却容易被忽略或信息较少的问题(如OCI),我着以更浓的笔墨。2、关于近年及今后几年工作形势的总体估计2007年是中国LL.M.在美工作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够乐观。各个学校的情况依然差异较大。一些学校,如Harvard,Columbia和Northwestern,中国LL.M.的就业出现了小幅井喷。以往每年只有一两个的superoffer,今年大面积出现;以往的中上等offer,今年几乎可以作为保底使用。NYU中国LL.M.数量众多,个体差异较大。乐学岛版权所有()一些求职结果较为理想的LL.M.,大致和上文描述的情况一样;但一些工作经验较弱和成绩较一般LL.M.,求职过程依然较艰难。其他学校的LL.M.就业情况了解不多,但据说除个别同学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外,大部分同学收获很小。3、工作地点和职位概述(一)工作地点在美国LL.M.毕业后,一般的工作地点包括美国(纽约为主,偶尔包括华盛顿、旧金山或洛杉矶)、香港和中国大陆(北京和上海为主)(下文中称“中国”或“中国办公室”,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两个地理区域)。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到欧洲办公室工作。一些同学可能怀有执著的美国梦,希望LL.M.毕业后在美国安家落户,长期定居。但是,客观而言,美国所招聘中国LL.M.,看重的是其兼备中美法律专业、语言和文化背景。如果将其长期留在美国,则失去了这种优势,反不如招聘美国本土J.D.较为合理。所以,LL.M.基本不提供在美长期工作的可能性。美国所招聘中国LL.M.的工作地点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形式:(1)绝大部分美国所希望中国LL.M.直接或经过一年OPT培训后,回到中国办公室工作。(2)个别美国所则会安排中国LL.M.在美国工作3年左右(3年是工作签证的一个完整有效期)后,送回中国办公室工作。例如,今年我了解到一些美国所希望在中国开展privateequity,mutualfund,lifescience等领域的业务,但中国办公室不能提供相应培训,因此将所招聘的中国LL.M.留在美国进行培训和工作。(3)没有中国办公室的美国所一般不会招聘中国LL.M.。个别所可能会招聘,但均在招聘前便明确说明只提供一年OPT工作岗位。(二)工作职位首先,破除两个错误概念。一是中国LL.M.不能获得GlobalPay,二是工作地点决定工资水平。这两点曾经是基本正确的,但最近几年已被渐渐打破。具体而言,在中国LL.M可能获得的工作职位和工资水平有以下几种情况。其次,基于上点,进一步澄清一个概念,即“PermanentPosition”。这个词汇,原指在美乐学岛版权所有()国长期就业甚至可以定居的工作机会。但是,如上文所言,目前对于LL.M.而言这种机会几乎不再存在,因此这个词汇现在一般指支付GlobalPay工资水平、在美国工作1-3年或更长时间(其后有可能回到中国办公室)的职位。(1)外所Associate在外所(即知名美国、英国律所)获得associate的职位,根据个人情况、地理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待遇。如在美国办公室、如在香港办公室、如在中国大陆办公室。律所类别一(个别著名律所,如Sullivan&Cromwell、DavisPolk、Skadden等)GlobalPay律所类别二(大部分律所)GlobalPayGlobalPay或根据香港水平做小幅度调整(所谓“HongKongPay”)支付LocalPay。如个人情况非常特殊及出色,少数律所会考虑支付GlobalPay,但大多数律所只支付LocalPay。律所类别三(非常个别,如听说ArnoldPorter)支付Paralegal水平的工资一般没有中国办公室应该指出,上述工资水平,适用于法学院毕业后直接到该办公室工作的情况(如在美国办公室进行一年的OPT培训后回到中国办公室工作,视同直接在中国办公室工作)。如果在美国办公室工作3年或以上,则回到中国办公室后,一般也继续领取GlobalPay,或就算屈从于律所政治,做向下之调整,也会通过ExpatBonus或SigningFee等形式,由美国办公室给予相应补偿。(2)外所可转换为Associate的职位部分外所的中国办公室不会直接提供Associate职位,而是给予Consultant、ChinaLawConsultant、ChineseConsultant、ChineseAssociate、InternationalAssociate等职位,其起始工资也较Associate低一些。但是,律所会在招聘时明确说明,经过2-4年的工作后,会转为乐学岛版权所有()Associate,并提供与其他Associate等同的工资。(3)外所不可/很难转换为Associate的职位部分LL.M.由于毕业法学院的排名较低、成绩偏低、工作背景较弱等原因,只能获得不能转换或很难转换为Associate的职位,如LegalAssistant、Paralegal。部分律所的LegalAssistant是可以转换为Associate的,但绝大多数律所的Paralegal不能转换。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做法,各个律所差异很大,而且都在慢慢探索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转换制度,最近几年可能会有所改变。(4)中国律所职位将中国律所排在最后,并非是觉得这是最差的选择(可能就长期而言,恰恰相反),而是因为选择这条道路的LL.M.很少。进入中国律所,LL.M.一般会获得Associate职位,但是和外所相比,待遇水平相差较大。4、求职的过程AnyOneFactorCanNotMakeYouPrevailAnyOneFactorCanMakeYouFail求职是LL.M.期间贯穿始终的主旋律。这个过程会贯穿LL.M.项目的前7个月(9月中至次年3月底),个别同学甚至在毕业前夕,还在为此努力。求职过程涉及的因素众多,而且非常个性化。所以,我下面将尽量处处点到而不做深入讨论,待诸位结合自身特点,作自我分析。(一)一些基本问题的明确求职路径曲折迂回,且回头路几乎没有。所以,在开始之前,先问清自己这么几个基本问题:基本的工作规划是什么?希望在哪里工作?希望在什么领域工作?个体性格和个人生活的现实与规划中,是否存在与上述目标存在冲突的因素?例如,乐学岛版权所有()M&A和CorporateFinance的工作强度几乎相当,但M&A工作时间不确定,突击加班较多,但每隔一段时期会有几天的休息时间,而CorporateFinance工作时间较稳定;又如,个人家庭计划。为了以上目标,愿意对以上个人情况,在短期/中期/长期做出多大程度的牺牲?在衡量自己实现以上目标的可能性后,在求职过程中愿意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追求实现以上目标?(二)求职过程之一:最初的准备在开始一切求职活动(包括向人咨询)之前,有一些基本的功课要做。最核心的一点,是精心准备一份简历。关于简历的制作,有很多书籍和网站可以提供帮助,我只提出四点建议。第一,美国的简历,特别是美国法学院学生的简历,有其严格的格式要求,你的简历一定要符合之。第二,突出要点和亮点(什么在潘婷公司卖了一个暑假的洗发水就不用写了;当然,这个可能会成为你的亮点,但是写在简历里面是不合适的,而应该在面试中,当面试官问及其周边问题时,主动以自然的方法提及,并加以合理的诠释)。第三,有主动导向性。简历不可能把你的闪光点全部提及,但是你已经把一些可能被认为是闪光点的问题,以合理的方式在简历中设以“伏笔”,“诱使”阅读简历者注意到,并进行进一步的咨询或在面试中主动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一个朋友在海运行业从业已久,在实务界和政府界拥有广泛的联系。这点如果直接写入简历,显然会不太自然并过于笼统。于是,他可以在简历中提及一句,曾与某人合作研究某项目,并加注该人是现任交通部某部长。虽然该项目的表面价值看起来并不高,但阅读简历者或面试官会自然问到你如何认识这位高官的,于是他就可以自然地解释自己与政府界的关系,并提及可以带来较多的政府业务。第四,简短。除非你有4年以上+3个重要工作岗位,否则不要超过一页。最后,可以请美国同学或者OCS(见下文)进行修改和润色。(三)求职过程之二:拿到面试机会拿到面试机会,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比面试过程本身更重要。可以拿到面试机会的途径包括:乐学岛版权所有()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美国法学院一般设有OccupationalCareerServices之类的机构(当然,各个法学院此类机构的名称各有不同)(苏怕注:国内大多数法学院没有,于是才有得苏怕在这里絮叨的空间)。他们提供的指导从就业规划到修改简历,不一而足,并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此外,他们有广泛的职业联系,可能基于学生的特殊条件,寻找到通常途径不能获得的面试机会。因此,开学后,尽早和他们进行接触。2.OCIOCI,即OnCampusInterview,是法学院在校内举办的JobFair,各个律所到法学院来进行interview。由于律所的招聘计划和职数设置一般会分别针对LL.M.和JD“戴帽”下达,因此LL.M.只能获得较少的面试机会。针对LL.M.的OCI机会没什么好说的,一定要尽量争取,充分利用。针对JD的OCI机会,一般做法中,LL.M.是不能投简历并通过正常途径获得面试的,但也并非绝对不能参与。具体做法是,在OCI期间带上几份简历,去OCI的举办地点(一般是学校会议厅或临近饭店)晃悠,看到面试摊位就上去套磁,请对方给自己一个面试机会。40%左右的机会是,对方会有面试空档期;在此情况下,80%左右的机会是,对方会给你面试机会;在此情况下,80%左右的机会是,对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LL.M.,轻松把你锯掉,而在另外的20%的机会里,他们会给你合理的考虑。综上所述,你能获得有效(即与针对LL.M.的OCI具可比性)面试机会的可能性是5%左右。好信息是,这种获得的机会,一般是Associate待遇,并会有在美国工作的安排。坏消息是,工作背景较单薄的LL.M.获得这种机会的可能性很小。在前几年,通过这种做法获得面试和offer的LL.M.几乎没有,但是,随着近年市场的改善,我见到越来越多的成功例子。3.NewYorkJobFair毋庸多言,很多中国LL.M.的救命稻草。4.教授这个方法的适用性较窄。教授在推荐学生工作的时候非常审慎,因此需要跟教授互相非乐学岛版权所有()常了解且有较稳固的个人关系。5.原来的工作联系这个方法的效果较好。如果在原来的工作中,认识律所的合伙人且其对你有较高的正面评价,可以尝试直接向其写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