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执笔人谭小林冉孟凯由石柱县教研室和石柱中学共同承担的课题《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研究》是重庆市教委重点课题“导学式(创新学习)教学模式区域化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于1999年6月立项,重点在我校高2000级、高2001级学生中进行实验。在总课题组及重庆市教科所指导小组的关心和指导下,按方案进行实施,经过三年的实践,已完成阶段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实验效果显著。一、课题的提出及构想(一)课题的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的任务,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个主阵地,主渠道在相当程度上仍然被传统教育模式占据,仍然是推行应试教育的桥头堡。这种模式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采用着千篇一律“满堂灌”的方式,扼杀了学生创新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学习能力的未来人才,也违背了创新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一普遍性道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在民族的创新能力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努力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课题的构想及界说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的中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自觉与否,都是按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的。“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程序,这种“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压抑、禁锢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而另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展,同样不利于素质教育。根据创新学习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这一要求,必须构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创新学习教学模式。因此,本课题提出了“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这一模式的“读、思、练”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主体完成的。针对教学目标,课堂上老师的“导读、导思、导练”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的“自读、自思、自练”则体现了其主体性。在导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为主因学论教,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这种积极的师生关系中,既不忽视老师的导,也不轻视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教师启发性地导是以学生的学为依托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学是以教师的导为前提,是对教师导的积极配合,是在老师引导下自觉、专心、刻苦地学,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二、实验研究目标、对象、原则、方法(一)具体目标1、研究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教学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2、培养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二)实验研究对象全校初高中各年级。高2000级、高2001级为重点。(三)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四)实验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作法(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求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完成由知识的拥有者、权威向知识的引路者、向导的转变,也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本实验开始之初,许多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无法平等对待学生,始终不愿放弃知识“权威”的架子;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事无巨细,先自己咀嚼,然后一点一滴灌输给学生,以为这样,学生就该掌握得好。针对这一情况,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落后的观念。一方面,我们组织了研究员谭小林老师、研究员杨初增老师,特级教师谭中长老师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自我培训”达21次。另一方面,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先后派出218人次参加总课组的历次培训活动,相当于将我校教师轮训一次。其间我们更是有幸邀请到总课组的专家龚春燕、何云山二位先生,给老师们作了专题报告,并面对面进行了点拨。教师明白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了他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自觉性,有利于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各学科的创新学习模式。(二)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科教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1、恰当处理教学内容,教师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学会,能说,能做,能得出结论的,教师不教,不做,不说。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去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学习因素,有目的地开展创新学习教育。各学科的教材内部本身是系统科学的知识,如果单纯传授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知识,既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求活求新,使学生在大胆质疑中,通过讨论,自我研究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如历史学科《新中国成立》一课中,老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入朝作战利大还是弊大?”展开辩论,较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敢想、敢说,激发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3、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知识,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内容。按照创新的一般思维要求,有逆向思维、发散、类比等思维方法,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构思、移植、转换、类比、组合等方式实现创新。如物理学科,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液压原理》一课后,鼓励学生利用这一原理,开展小制作,于是同学们各尽所能,制作出了空气动力船,水火箭,液压挖掘机等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多,分散、难记,老师总结出“导读、导思、立论、反馈”的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理清历史线索,课内外延伸,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通过这种创新学习的方法指导,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4、优化教学过程,强化研讨课、优质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各教研组、各学科老师对创新学习的理解水平有差异,导致在实际操作上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坚持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每次十节课左右)的课题研讨课,通过说课、上课、课例分析等环节的共同研讨,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形成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交流推广。(三)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是一个需要被灌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活火。”人的本质在于创新,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激发人的创新潜能。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才能在师生中引起共鸣,产生共同探究的愿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君子之学必好问。”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所以教学要强化问题意识,从“无疑教学”转向“质疑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要从学会提问,质疑开始。教师要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要尊重和鼓励学生提问,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当学生有疑问时,老师不要急于给他参考答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综合作用。由于传统的班级教学仍无法解决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这一特点,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有意识开设了航模,科技制作,书法、绘画等二十四个兴趣小组,每期参加的学生达1200人左右。我们按学年段大致分组指导,并定期举行各种比赛和展示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和创作冲动。这种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所受到的教育是极其深刻的,学到的东西是生动鲜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四、实验效果(一)初步构建起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群教学模式是有层次性的。正确把握和充分运用教学模式的层次性,就能有效地防治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弊端,从而大面积有效地推进创新学习的实验。课题组认为,具有普适性的模式为第一层次(即基本模式),学科教学模式为第二层次;学科内部分类教学模式为第三层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成果,初步构建起了以“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为基本模式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式群。下面对三个层次的模式分别介绍一例:第一层次:“读思练”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石柱县课题组通过总结过去进行学习指导实验的成功经验,深入学习创新学习,构建主义学习,协同学等理论,提出了以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为宗旨的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广,为创新学习实验的区域性推进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第二层次:历史四小教学模式。“历史四步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零散到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立论”这一环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创新,从而获得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反馈”的执行,又使他们确立的理论应用到实践,达到迁移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层次:“文言四步”阅读模式。文言四步自读模式适合于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这是一种以读为主,问题导思、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破除了“串讲分析”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自本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写出心得体会和论文,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谭小林老师继与人合著的《创新学习论》获市政府三等奖后,其研究文章《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思考》获首届创新学习论文一等奖,研究成果《让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获重庆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谭中长老师的《轻负担与重质量》在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主研冉孟凯撰写的《在政治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获重庆市中学政治专委会一等奖,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发表。秦从凡老师的《导读、导思、立论、反馈四环节教学模式》继获首届创新学习论文一等奖后,又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主研陈景红探索的《生物课“六环节”教学法》获第二届创新学习论文一等奖。类似以上经验文章和论文,三年来,我校共有208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实验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以高考为例,从上线人数看,99年上线200人,升学率为67%,2000年上线300人,升学率为89%;2001年上线500人,升学率达97%。从学科成绩上,99年我校仅历史学科超过市平均成绩,2000年历史、政治、语文、数学全员平均成绩达到或超市平,到2001年所有学科平均成绩均达到或超过市平均成绩。(三)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创新能力。三年来,我校学生有42人次在全市创新设计与制作、幻想画、网页制作、创新作文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外语校杯”创新制作大赛中,我校初二学生巫文东依据液压原理制作的“液压挖掘机实物模型”,自如逼真地模拟挖掘过程,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赞赏。自实验研究以来,学生的问题意识显著增强,以重点实验班高2001级1班为例,该班共62人,实验前,经常在各学科课堂内外主动提问的学生仅为8人,占10.2%,一年后,这一数字上升为42人,占全班总人数的67.7%,课堂教学由老师唱独角戏,逐渐演化成师生共同探讨,学生间展开辩论交流的生动活泼场面,学习效果显著,好过对照班,该班在2001年高考中升学率达100%。五、讨论1、创新学习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而现有的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是传统教育的产品,也习惯传统教育,虽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