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正仁,1975出生,男,浙江苍南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课堂作品评价有效性的探讨(夏正仁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五中学邮编:325401)【摘要】信息技术作品制作教学中普遍存在作品评价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没能充分地发挥作品评价的激励、诊断和促进功效。将课堂作品评价设计成信息技术作品制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作品评价伴随信息技术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要开展形成性的、发展性的课堂作品评价。他在论文中详细地探讨多数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作品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提高作品评价的有效性要从课堂作品评价机制的完善、学生参与作品评价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评价技巧的提升等方面来实现。【关键词】作品评价存在问题有效性评价策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作品评价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有效的作品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帮助学生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能促进教师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无效的作品评价不仅浪费教学资源,还将导致“学生普遍喜欢玩电脑,却不喜欢制作作品”现象的出现。教师要依托教学目标,将作品评价贯穿于作品制作的整个环节,运用恰当的策略,选择适合的方式,有效地展开评价活动。一、课堂作品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课堂作品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多数信息技术老师的课堂作品评价缺少连贯性,只重视作品完成后的终结性评价,而缺少作品制作中的形成性评价。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有无上交课堂作品以及作品的质量方面。评价的价值取向单一,甚少挖掘、分享学生在作品制作中感受与体验。容易给学生造成“只要我有上交作品,就可以敷衍老师了”的印象。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关注学生作品制作的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有无上交作品的结果,不能因为没有上交作品而全盘否定学生;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及原有的基础,弹性地评价作品的质量,不能机械地遵循评价标准而简单化评价。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做过问卷调查,平均每个班级中有近8%的学生从未上交过信息技术作品;近30%学生曾经复制过他人的作品;近65%的学生曾经有过没有上交作品的经历。在这曾经有过没有上交作品经历的学生中,85%的原因是“课堂内来不及完成作品”;10%的原因是“电脑死机或其它原因造成作品丢失”;5%是“忘记了上交作品”。在实施作品评价时,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追究学生为什么没上交作品,显然是不恰当的做法。(二)学生参与评价“意识淡、能力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淡薄、评价作品的能力弱是作品评价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他们习惯于倾听教师的点评,而不愿意或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是被指定参与评2价,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往往只会用“我觉得很不错!”、“很好了!”等非建设的语句进行轻描淡写地评述。学生的这种参与状态,是不利于评价多元化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自身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重视学生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参与的意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要给他们更多参与评价的机会。让作品评价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元交流局面,实现师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三)教师组织评价“模式单一,时机不当”。作品评价模式与时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作品评价的教育功效。单一的评价模式及不当的作品评价时机,是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作品评价中又一突出的问题。选择以“师评”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将学生只列作被评价的对象,而不是参与的对象,有悖于作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将作品评价时机选择在学生上交作品之后,临近下课时。在学生们期待下课的心理作用下,教师匆忙实施了作品的评价活动,大大降低了作品评价的有效性。二、课堂作品评价的有效性策略。如何改变上述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中作品评价的有效性呢?笔者在实践中运用了以下三点策略来实现。(一)建立完善的作品评价机制。完善的课堂作品评价机制,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机制。它贯穿于作品制作的前期准备、创作过程以及作品完成的三个阶段,跟踪学生课堂教学中作品制作及技术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保驾护航。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课堂作品评价机制呢?1、设计课堂作品的评价方案。设计课堂作品评价方案是指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要贯穿一条作品评价的线索,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作品评价和谐地融合。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将发挥微妙的作用,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2、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平台。信息技术作品的网络评价平台具有扩大学生参与评价,采集、自动统计评价信息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但是在实际应用案例中,真正能促进课堂作品有效评价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过于依赖网络评价平台的固定落不明流程;(2)部分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操作要求过高,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资源;(3)在选择或设计评价平台时,贪恋功能齐全而忽视实际需求及限制条件。合理、高效的作品网络评价平台应该是操作简单、占用教学资源少;不利用网络发布评价信息来替代语言的评价信息,不让网络评价平台操作流程左右作品评价的实施过程。3、挖掘作品的“典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全面的作品评价,必定会占用过多的教学资源。有效的课堂作品评价应该是针对“典型”问题的评价。通过对作品制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性现象进行评价分析,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节约课堂教学资源,提高作品评价有效性。作品的“典型”问题有正、负之分。在学生的作品制作中,能启发他人的一些创意及有个性的想法等都属于“正典型”问题;多数学生在作品制作中易犯的共性问题则属于“负典型”问题。“正、负典型”问题都是评价活动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积极的挖掘与利用。挖掘作品中“典型”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的观察与挑选;二是学生自我推荐与他人推荐。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实施的一3则课堂作品评价的案例,以供参考:(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材)《科学之谜》课堂作品评价活动方案环节评价时机步骤、评价内容或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目的前期准备正式上课之前,以学习网站的方式呈现。①检查素材目录中是否已收集到足够的文字、图片素材?②是否掌握Word的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及修饰操作技能?自评为主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要具备的素材及技能,为完成作品制作做准备。创作过程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挖掘“典型”问题,伺机实施即时评价。①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②评价部分学生的操作技能。③是否关注到同一文本框的风格问题?(教师)④标题是否醒目?有无创新的表现手法?(学生自我推荐)⑤文本框的内容有无提炼?(自评)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师评与自评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及在学习过程所面临的问题,确保作品高质量的完成。作品完成多数学生作品上交之后。①学生利用网络评价平台上传自我推荐作品;教师从上交的作业中挑选一份“负典型”的学生作品。②教师先统计学生自评、他评与师评结合①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评估课堂教学效果,为下节作业上交情况,再根据教学目标,来点评被挑选的作品,由此指明多数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将要努力的方向。③从自我推荐的作品中,挑一份“正典型”的作品。让作者自我评述作品的创意及充满个性的想法,并回答其他学生质询;教师概括并补充。课教学设计作准备。②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自我评价的技能。课堂作品评价局部过程实录:(课堂作品完成后的评价部分)师评“负典型”作品:(见作品一)师:(首先肯定学生)从技术层面上看,大家的作品都用到了文本框、图片、艺术字等要素来表达自己的信息。(再进一步提出意见)如果在细节方面做进行一步改进,作品将会更完美!比如这件作品,大家发觉哪些细节需要改进?生1:文本框中的小标题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较多作品的小标题没有表达观点,不符合任务的要求。在作品中呈现观点会更有利于听众的理作品一4解与识记。另外标题的标注也要注意科学性,这儿用“中国文化”作主标题是否科学呢?(多生回答,改为“中国传统文化”更合适一些。)生2:版式布局比较凌乱!(在教师提示下,进一步指出作品还存在着图片、文本框位置、大小等不整齐、统一!)师(边演示改正、边点评):良好的版式布局更容易让听众接受的我们的观点。位置、大小、风格是幻灯片版式设计的要素,如果把图片、文本框之间的距离、大小、色彩等设置得一样,就更和谐了。这是很多同学易犯的共同问题,请大家更正作品!生自评“正典型”作品:(见作品二)师:有一件自我推荐的作品很有创意。下面请这位同学谈谈他的作品创作过程及想法。如果大家对有不同的看法,也可加以讨论。学生自评:我的小标题也没有表达观点。(多数学生笑了,看来他们都接受了我的评价意见。)但是,我的小标题不需要表达观点。(咦?)因为我只想在作品中展示一些美景。(嗯,有道理,部分学生也认同。)我的最大创意是为四张图片设置了边框,让图片的风格更统一。(原来这些图片本身是不带边框的呀!有其他学生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是我在设置图文框属性时想到的(哦,原来是看到了图片属性操作界面的相关信息呀!)。师(补充):之所以选择这件作品做展示,是因为这位同学在设置文框的统一风格方面很有技巧性,费时不多。生:我是先设置好一个文本框,再通过复制、粘贴、更改文本方法来实现的。他人:我有另一种快速设置的方法,先全部选中文本框,再共同设置属性。……(二)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提高作品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与观察,能发掘出更多学生的潜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实现作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学生参与作品评价的淡薄意识及薄弱能力,成为实施多元化作品评价方式及提高作品评价有效性的瓶颈。我们可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培养与提高:1、多为学生创造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参与作品评价机会少,是造成评价能力普遍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预留参与作品评价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的作品评价活动。2、及时点评学生评价。学生参与作品评价后,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点评,这有助于学生评价作品能力的提高。点评学生的评价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作品评价能力的角度出发,欣赏他们在作品评价中的每一个亮点,树立他们参与的信心、培养参与的意识。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评价技巧作相应的辅导,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作品评价的能力。3、让小组交流成为学生参与评价的主要平台。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自觉、能动的反应。学生的这种反应是他们参与作品评价的作品二5内在动力,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能强化和发展学生的这种反应,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作品评价的意识和技能。(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作品评价技巧。教师是课堂作品评价活动的组织者,想要深入地发挥课堂作品评价的激励、诊断等功效,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作品评价技巧。1、发挥激励功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出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初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他们喜欢体验新技术、爱好表现自我。实施作品评价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通过评价平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树造他们的成功感,激励竞争,促进整体发展。例如七上第四课《介绍我自己》,要求学生会利用软键盘中的特殊符号在记事本中编辑符号图案。学生在平时的网络交流中,见到过用特殊符号编辑成的抽象文本图案。他们迫切想知道,这些抽象的文本图案是由哪些符号搭配而成,更希望能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因此,在作品评价活动中,采用以自评为主的评价模式。安排优秀作品的展示,在他人的赞叹声中树立起制作者的成功感,并激励自己的后续发展;通过自我讲解,将抽象的作品图案还原成的各个特殊符号,并描述作品的创作想法与创意,以供其他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