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市2011年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课堂作文“四个一”——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写作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本”、“无序”、“无效”的“三无”状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三无”产品:无内容、无章法、无自我。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课堂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及体会,认为课堂教学中,做到“四个一”,能有效促进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让学生早日进入写作的堂奥。本文详述了“四个一“的缘由、实操过程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写作教学有效性“四个一”写作课,怎么教,这是一个老问题,颇令人头疼;写作课,这是一部无字的剧本,各位语文老师还得入戏。通过对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理性反思,我们痛心地看到,写作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本”、“无序”、“无效”的“三无”状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还是“三无”产品:无内容、无章法、无自我。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及体会,认为课堂上,师生扎扎实实开展好“四个一”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早日进入写作的堂奥。本文主要详述“四个一”的缘由、实操过程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就教于方家。一、思一思,碰碰撞撞思想。学生为什么不想写作文,畏惧作文,甚至走入作文的烂泥潭?前面说到,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文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诸多问题,我们认为根源在于学生的思维不清,不善思维,懒于思维。课堂作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仅是蜻蜓点水,作文创造性心理训练更为鲜见。2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没有思维就没有作文。思维品质是作文的核心竞争力,一篇作文是不是独特、新颖、丰富、深刻,都取决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创造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我们作文中所必须具备的”[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写作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特点和创造性思维的迁移性,写作教学中,我们构想并设计了课堂第一个大环节:思一思。课堂实战:教学目标:思一思。(课前5分钟设计一道益智测试题,供学生训练。)设计原则:①启发性;②趣味性;③针对性;④语文味。主要题型:①脑筋急转弯;②谜语;③巧对对联;④成语接龙;⑤词语发射;⑥咬文嚼字;⑦句式仿写;⑧推理猜想;⑨病文指症;⑩名人书画(配对);○11名人名言(配对);○12心理训练等。教学案例:例1:词语发射:请说出“看”的词语有哪些?例2:咬文嚼字:“僧敲月下门”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例3:仿写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例4:推理迷题:巧克力盒。这里有A、B、C三个盒子。美香说:“如果A或者B盒里放了巧克力,那么B和C盒里都会有。”美香肯定没撒谎。现在只让你选择1个盒子。如果希望吃到巧克力,那么,聪明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答案:C)[2]例5:心理训练:神秘的盒子。取盒子一只,一端封闭,一端能使手伸进去。里面藏样东西,把手伸进去,感觉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进行形象性描述。[3]……收效与反思:1、“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5分钟思维体操,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尽快地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2、打破思维定势,益智测试题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如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想象、逻辑思维等。例5属于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触觉和改进学生的形象思维。3、“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没有吃苦精神,这个国家就会丧失创新3的能力,逐步走向衰退,终无立锥之地。”[4]“思一思”不仅培养了思考力,开发学生潜能,还积累语文知识,巧妙地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4、益智测试题资源丰富,耗时少,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作文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思维,作文课给学生带来惊喜与期盼。6、这个环节设计实施的关键是:难易适度,有梯度,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即可,力避学生出现挫败感。二、写一写,简简单单写作。写作真的很难吗?首先,我们一起来揭开写作的神秘面纱,还原作文的本真面目。根据现代系统学、心理学、教育学、写作原理等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作文过程与规律可以概括为:物—意—文,即生活—思维—作品,是一个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学生作文,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视、听、嗅、品、触”感受,然后围绕思维目标,经过多次扬弃、加工、改造,最后借助思维的外衣——语言文字和适当的结构输出信息,最终呈现为作品。因此,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感去谈技巧,教作文,无异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作文和作文课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因为思维过程隐蔽性的特点,就有人说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一个不可探知的黑箱,作家本人也不得而知,只有悟性高的有灵感的才子才能把作文写得好。这种“天才论”把作文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远离了平平常常的表达自我的作文。一些教师信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的传统思想,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增长阅历,不断实践,作文就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于是“好作文不是靠教出来的”宏论一出,很受教师欢迎,教师们似乎解放了,于是乎,放手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由作文,潜行修炼,自己坐地等花开。教师不作为或盲目施教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大量套作、袭作、流水账作文、“四不像”作文横空出世;诸多大话、空话、套话,苍白的话,伪情的话,故作深沉的话跃然纸上。显然,这种“坐地等花开”的思想误解了新课标“作文是个性化的创造活动”的精神,忽视了从“厚积”到“薄发”之间的过渡环节,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催化作用,要想教师像解数学题一样透析和还原作文的思维过程,进行作文过程化教学,简直是一种妄想或奢求。其次,社会、舆论要发挥好正确的导向作用,不要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考场作文。4考场作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杨永祥在《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5]一文总结为几个特征,即:①应试性质;②遵命文学;③急就章;④读者唯一;⑤大概率的雷同。因此,社会、舆论用作家、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校学生的考场作文,对学校作文教学大加挞伐,纯属偏激、苛刻。另外也要指出,我们的改卷老师,要吃透评分标准,不能凭个人喜好,忽高忽低,草菅“文”命。黄玉峰在《重批高考满分作文》一书中,对满分作文进行重新审查,进行详细的解说,有理有据地指出了多篇作文“满分作文,其实难副”、“分数偏差,应予纠正”。[6]第三,千万不要迷信满分作文。放眼书市,“满分作文”、“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状元作文”等标签作文真是琳琅满目,夺人眼球。加上舆论盲目跟风,大势宣传,有的教师便当作宝典,学生家长更是奉为圭臬。然而,据新浪网消息:据《中学生》杂志副主编据刘加民了解,6月9日,《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已开始编辑。负责为该书提供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位老师向他透露,6月12日即可拿到满分作文。而此时高考阅卷还刚开始,根本不可能有2006年的高考作文。据这位几年来总是全国第一个编出当年《高考满分作文集》的中学语文教师透露,他编的满分作文没有一篇是来自考场。这不光时间赶不上,也没必要。他说:“我卖的就是‘满分作文’4个字!”[7]考场“满分作文”与读者见面时,很多都是已经加工润色,并非学生原文模样,这本应该是一个常识。然后社会、舆论、教师拿着这样那样炮制出来的“满分作文”来衡量、评价、要求我们学生作文,这是有悖写作规律的,这是不切实际的。新浪网披露的假冒的“满分作文”内幕,更加印证了“满分作文”的欺骗性。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迷信“满分作文”,让更多的学生少一点自己为什么老是写不出“满分作文”的慨叹。第四,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我们期待的是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写作所以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沟通。”“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本身。”倡导“我手写我心”,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要求自己和告诫别人“不论质料,不论方式,总须是我们自己的。”[8]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是在培养作家,不是在刻意发掘作文菁英,而是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像拉家常一样,写出平平常常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是一次心灵之旅,我们期待的是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九洲说了:“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我始终认为,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身边事,平常理,顺手拈来,皆可入文。”[9]5基于上述,我们老师应该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作文课堂,科学指导学生作文,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写作课的训练,特别是要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写平平常常的好作文,不要再胡编乱凑,为文造情,无病呻吟。为此,进入写作教学的第二大环节“写一写”,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与探索。课堂实战:教学流程:1、定标(第一节课5-10分钟);2、写作(第一节课15-45分钟)。设计原则:①立足课堂;②贴近学生;③有针对性;④简单易行;⑤允许差异化。主要课型:①作文专项训练(文体写作);②作文片段训练(微型写作);③活动式作文训练(全文写作)。操作简介:(一)作文专项训练。作文专项训练,即对学生作文最有实际影响的一些板块、知识点所进行的训练,如“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审题专项训练、选材专项训练、构思专项训练、修辞专项训练等。下面介绍一下“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是为了重点解决学生不能完整、清晰地叙述一件事的“硬伤”的专项训练。美籍台湾作家、画家刘墉就介绍过这种思想方法,即学生在即席演讲和作文中,把“人、地、事、时、物”全放进去,“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就一切妥帖了。”[10]以下是刘墉训练例子,值得借鉴:好!让我再考你一个稀奇的题目吧——《传真机》。请你以《传真机》为题,说一段话。想想,“人”是谁?是你!是爸爸!是妈妈!“地”是放的地方!传真的地方!“事”是传真。“时”是什么时候传!何时买的机器!“物”是传真机!文件、图片!现在,你先别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构思一段?如果仍有困难,就让我举个例子——我们家很早就有了传真机。爸爸说,有传真机,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了,文件、图片,以前都要邮寄的,现在即使隔着太平洋,也能一两分钟就传到手上。传真机放在爸爸书房,因为跟我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常可以听到传真机嗒嗒嗒嗒6的声音。爸爸在中国台湾的时候,总在夜里传送信件给我,我躺在床上,一听见传真机响,就会想:那不是传真,而是爸爸在说话;就会想:明早醒来,又会有一封爸爸给我的信躺在书桌上……[1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写一件事。写作方法:“人地事时物”专项训练法。写作类型:①家庭;②学校;③社会;④成长;⑤自然;⑥人生⑦感悟等。教学模式:出题——点拨——口头表达——书面完成——评改。收效与反思:1、强化了记叙文的文体意识。2、增强了记叙文的“中心”、“条理”、“具体”的感性认识。3、克服学生作文畏难情绪和恐慌心理。4、要求简明,操作性强,有针对性。(二)作文片段训练。作文片段训练,属于作文的局部训练,又称“微型作文”,主要解决学生作文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事可做,有路可行,有话可写,有情可诉。作文片段训练分点写作,内容少,练点明,较易操作。在指导初中生写记叙文的作文课中,我们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分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