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单边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评论:美国的单边主义没出路美国新政府上台不足百日,却在外交上多方起火:大逐俄使节,拒绝履行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不顾反对力图实施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猛烈轰炸伊拉克事件,4月1日又发生美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斗机事件。一时间,国际舆论四起,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4日,法国各大报大幅报道法国总理若斯潘接受访问时的言论中指出,美国在外交上采取的是自私霸道的“单边主义”。这种“单边主义”就是不顾及别国利益、不顾国际舆论、不顾国际规则地“一意孤行”。为何如此“霸道”国际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金灿荣分析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在新的世纪里有新的表现。其不断膨胀,根源在于冷战之后,国际关系力量出现失衡现象,呈现一超多强的形态。特别是小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其对外政策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遵循传统保守的地缘政治的原则,严重地倾向于“单边主义”,或者说更加喜欢“一意孤行”。专家指出,美国外交上不考虑对象国家的合理要求。意大利缆车事件、撞沉日本“爱媛号”事件到这次撞毁中国战斗机事件,则反映了美国政要普遍存在的傲慢心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李少军认为:在这次撞毁中国战斗机事件之前,小布什政府一上台就急着否定《京都议定书》,一是回报他在竞选时的支持者、一些“冒烟”的企业、重工业;二是因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对美国重工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制约。这是很典型的所谓美国利益至高无上的做法。全球都在反“霸”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近日来世界上包括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都对美国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一事件的责任完全在于美方,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在这一事件上采取的严正立场。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此事件发表题为“中国不是敌人,不容挑衅”的评论文章,对美国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的态度和做法也提出批评。法新社则报道说:“如何处理同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布什政府亚洲政策的重中之重,此次事件暴露了布什想在亚洲推行强硬政策的用心。”金灿荣研究员介绍说,周边国家都在高度关注这次事件。由于中美关系实际并不局限于两国的关系,而是超出了两国的范围,对亚太地区的整体和平、安定,甚至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形势和走向都有着重要和深刻的影响。同时,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让国际社会甚至是美国的盟友都感到普遍担心:昨天美国损害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利益,今天又来侵犯中国的主权,未来谁也不知道利益受到损害的是哪一个国家。霸权主义行不通现在的世界格局是单一和多元两种趋势正在较量的状态,而且会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内延续。李少军分析说,小布什的当选本来也是以微弱的多数取胜,有些成员实际上是冷战时代的一些遗老,还在以冷战时期的方式和眼光来处理今天的国际关系,那根本是行不通的。目前美国国内经济繁荣时期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一季度其经济增长率只有1%,美国股市大跌、财富缩水,跨国公司纷纷裁员,让布什政府很难受。美国对一系列事件的做法完全没有一个大国、一个负责的大国应有的态度。布什想履行他在竞选时宣扬的那种强硬的政策,现在实际上已经碰了壁了,霸权主义行不通。本报记者侯江丁文亚美国的对外政策特点与帝国论“9·11”事件发生之后,许多美国人认为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国家安全顾问福尔思(LeonFuerth)认为,“9·11”事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水岭,就像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分一样。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话来说,“不但冷战结束了,后冷战时期也结束了。”1、“9·11”之后美国对外政策行为的主要特点观察一年来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特别是“9·11”以来美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突出特点,这就是实力政治、强调对抗与单边主义。自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凸显的鹰派倾向和对实力政治(realpolitik)的追求,使得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9·11”事件之后,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其主要表现就是大幅度加强美国的军事力量,利用美国的超强地位实现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并且力图改变美国的核政策。2002年1月26日,小布什在每周例行的广播讲话中说,他的政府将不惜花费一切代价来打击恐怖主义,以消除国内民众对恐怖主义袭击的担忧。他说,在2003财政年度中,美国军费开支将增加480亿美元,这将是20年来军费开支增幅最大的一次。他表示,美国需要增加军费,以购买更多的高科技尖端武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和增加军人工资。2002年2月5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9·11”事件粉碎了美国一些人认为冷战结束将带来持久和平,美国军费可以相应削减的幻想。这次事件使他们意识到,美国军队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要弥补过去军费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困难,而且要同时实现几个重要而艰难的目标:赢得全球反恐怖战争胜利;恢复军队的战斗力与士气;加速军队改造使其能够迎接21世纪的新型挑战。据美国防务信息中心(CenterforDefenseInformation)提供的数字,美国2001年度的防务预算是3054亿美元,2002年度是3432亿美元,2003年度是3961亿美元。按照这些数字计算,美国2002年的防务预算比2001年增长12.4%,而2003年的预算又比2002年增长15.4%。据报道,在未来的5年(2003-2007年),布什政府提出的军事预算要求是20600亿美元,其中2007年度将达到451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将增加31.4%。美国作为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地位原本已经超强无比。在2000年,美国军费已达到全球总军费的31-36%。现在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军费,其军事优势将更加惊人。按照美国防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字进行计算,美国2001年度的军费大体上相当于排在其后的12个国家和地区(台湾)的军费总和。按照现在的预算计划,2003年度美国的防务预算,将相当于排在其后的27个国家与地区军费的总和,并且相当于美国所谓7个无赖国家军费的39倍。美国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除了要用于反恐战争之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1年12月13日,布什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在2002年度和2003年度的军事预算中,分别有78亿美元和76亿美元是用于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按照原“反导条约”的条文,只要一方宣布退出,6个月后该条约就正式失效。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在2002年6月13日,即反导条约正式失效的那一天,美国军方进行了一次海基反弹道导弹试验。美军从太平洋上一艘导弹巡洋舰上发射的一枚拦截导弹,成功地击中了8分钟前从夏威夷考爱岛发射的一枚目标导弹。在两天之后,美军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FortGreely)又举行了一个开工仪式,正式开始兴建6个拦截导弹的地下发射井和相应的通讯设施。显然,美国建立NMD的过程已经启动了。以追求实力为基础,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对抗,其主要表现是力图以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问题。在“9·11”之后,布什提出了“非友即敌”的原则,并动用军事力量首先在阿富汗开展了一场以美国为主角、有多国参加的反恐战争。在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布什政府就开始扩大打击面。2002年1月,布什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国家,并随后把利比亚、叙利亚、古巴和苏丹等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在美国政府的反恐计划中,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美国政府宣称,必须使用各种手段来揭露在“60个或者更多国家”的恐怖主义秘密活动小组,必须同其盟友一道根据不同情况来对付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美国在扩大打击面的同时,其核战略也在悄悄的调整。2001年12月30日,经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签署后递交国会的《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PostureReview),根据冷战结束后10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新的核战略。该报告提出了美国发动核攻击的三种情况:第一,打击能够经受非核攻击的军事目标;第二,对核、生物和化学武器攻击进行报复性还击;第三,出现“令人吃惊的军事发展”的情况。这一新战略大大降低了核武器使用的门槛,特别是放弃了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报告提出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应准备对至少7个国家,即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叙利亚和中国,采取核攻击。这样的战略,无疑发出了进行核对抗的信息。为了对付美国的敌人,布什政府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军事原则,即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preemptivemilitarystrike)。2002年5月,布什在访德时首次提到这一概念。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向毕业生发表讲话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说:“如果等到敌人的威胁已经形成,我们就来不及了。”美国的其他一些政要,也进行了类似的阐述。6月8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表示,美军在反恐战争中,行动迅速才能取胜,先发者制人。6月10日,美国副总统切尼声称,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政策是必须的,如果要挫败大型的恐怖袭击阴谋,美军就必须主动出击。此后,这种“先发制人”的理论被上升为“主义”--“布什主义”(BushDoctrine)。2002年9月,美国政府在新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阐述了“先发制人”的国家战略,即“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敌人先动手”。该报告认为,由于建立在报复基础之上的“威慑”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不起作用,由于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采取行动消除近在眼前的遭受攻击的危险,由于“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准备以大杀伤性武器对美国进行攻击,因此美国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美国拟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措施,尽管声称是对付“无赖国家”和恐怖主义,但成为美国的正式战略后,必然会在整体上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原则。联系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立场,人们有理由认为,美国实际上已经把冷战时期的“相互确保摧毁”(mutualassureddestruction)变为“单方面确保摧毁”(unilateralassureddestruction)。小布什政府的这种政策,反映了美国政界鹰派的强烈的好战感觉与情绪。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第三个特点,即单边主义,主要表现为退出一系列国际条约,使得多年来许多项国际合作的重大成果目临失败的前景。在“9·11”以前,布什政府已退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并继续拒签《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CTBT)。“9·11”之后,布什政府又采取了退出反导条约,不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拒签地雷公约等行动。这些单边主义行动,不但遭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而且也受到了其盟国的强烈批评。由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美国的这种利己的单边主义,为今后成功地进行国际合作和在安全领域建立国际合作机制设置了重重障碍。把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行为的这三个特点综合起来,人们可以毫无疑问地得出一个总的看法,即美国的霸权地位和霸权行为更加突出和强化了。2、美国的超强地位与“新帝国论”美国霸权态势的强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的结果。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近来遇到了一系列经济问题,但它的超强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蔡斯(JamesChace)认为,在经济上,只有欧盟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它不可能作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只有美国才能担当这样的角色。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PaulKennedy),15年前是美国权力衰落派的重要人物,现在也承认,美国已经重振雄风。肯尼迪指出,2000年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31%,比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几乎增加了10个百分点。现在,46%的互联网交易来自于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硬科学和经济领域,几乎有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美国公民。美国的一支航母特混舰队的价值就等于意大利三分之二的年度军事预算,而美国共有7支这样的舰队游弋于世界各地。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这样的军事预算只不过占其GDP的3%,只相当于其冷战时期水平的一半。布洛克(StephenG.Brooks)和沃尔福思(WilliamC.Wohlforth)在美国《外交》杂志2002年7-8月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美国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