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教学建议(人教版)本教学建议经昆明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化学专家指导组集体讨论制定。执笔:一、二章沈艳华,三、四章任红雷,统稿杨振力。本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来安排。由于各校存在教学硬件、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差异,故本建议仅供各学校执教教师参考。热诚欢迎老师提出新的建议。引言一、课时建议:1课时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学科要求。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方法:演讲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四、学习方法——如何学好高中化学1.准确记忆。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2.学会观察。如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气体、沉淀、液体的生成),颜色、气味、形状的变化(分层、溶解等现象的产生,甚至质量的增减等),热效应(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3.学会听讲。4.学会归纳。5.经常联想。6.定时训练。五、建议:课前进行入学摸底考试或摸底作业。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与选修教材的联系:选修《实验化学》二单元课题一、三单元课题一、附录Ⅰ、附录Ⅱ。课时建议(全章共10课时):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4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第2页共18页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6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问题一、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二、教学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三、教学难点: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第2课时常见仪器的认识及使用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仪器;(如: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烧瓶、漏斗、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研钵、量筒、广口瓶、细口瓶、滴瓶、冷凝管、牛角管、温度计等)2.认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二、教学重点: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常见仪器使用方法中的注意事项。第3课时常见分离方法及选择(1)一、教学目标:1.通过粗盐提纯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2.掌握氯化物与硫酸盐混合时,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应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二、教学重点: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难点:氯化物与硫酸盐混合时,SO42-离子的检验方法。第4课时常见分离方法及选择(2)一、教学目标:1.通过制取蒸馏水、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2.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第3页共18页二、教学重点:蒸馏、萃取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难点:过滤、蒸发、结晶、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引入及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立起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3.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二、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及其单位的引入及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使学生在知道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的简单计算。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三、教学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第3课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根据实验数据推导阿伏加德罗定律。2.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3.通过本部分学习培养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第4、5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3.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三、教学难点:有关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进行的计算。第4页共18页第6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2.学会分析简单的误差。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4.通过此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建议(全章共9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2课时)。第二节离子反应,4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2课时)。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3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2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物质分类及方法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攫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让学生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3.通过分类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分类的依据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三、初、高中知识衔接:补充和完善化学物质分类所需的基本概念,如:氧化物、酸、碱、盐等。第2课时胶体及其主要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2.通过对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的分类,来认识胶体的基本性质及应用。3.学会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教学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丁达尔效应)三、教学难点:丁达尔效应第二节离子反应第5页共18页第1课时电解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3.了解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电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三: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四、初、高中知识衔接:补充和完善水溶性表、酸溶性表;能熟练区分可溶性强电解质。第2课时认识离子反应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认识离子反应的规律,初步学会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离子能否共存。(不要求水解离子、氧化还原离子,只要求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3.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三、初、高中知识衔接:补充相关的复分解反应规律的知识。第3课时书写离子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并通过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3.初步学会判断离子反应的条件及离子共存的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4课时习题课一、教学目标:1.巩固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2.巩固离子反应规律的运用。二、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要求与量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难点:离子反应规律的运用。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第6页共18页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如: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寻找氧化剂、还原剂;寻找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学会正确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2.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4.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并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简单应用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熟练区分氧化还原的四对相反概念。2.建立电子得失守恒的观点并能用于简单计算。3.初步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二、教学重点、难点:双线桥的标识。电子转移的数目。第3课时简单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的原理进行简单方程式的配平。2.巩固四对相反概念,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二、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时建议(全章共7课时):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3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课时(教师教学用书建议1课时)。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化学通性。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掌握钠与O2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第7页共18页3.了解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二、教学重点:Na、Al与O2的反应。三、教学难点:对Na、Al与O2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比较、归纳。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了解Na、Mg、Al、Fe与酸和水的反应现象和产物,理解反应的本质。2.知道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3.体验科学实验设计、实践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二、教学重点:1.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2.实验设计——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三、教学难点: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本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比较、归纳。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方法和格式。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Na2CO3、NaHCO3在性质上的异同,知道鉴别它们的方法。3.通过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4.了解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钾、钠及其化合物。二、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三、教学难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对比分析。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第8页共18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概念。2.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的两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4.了解铝盐和偏铝酸盐。二、教学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三、教学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实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