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2.1课程标准研究说课稿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分析教学目标三、分析学情四、分析教法和学法五、教学设计流程六、板书设计(见白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由李艺、朱彩兰主编。《课程标准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学习课程标准研究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各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概况,这为第二章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现状打下基础,课程标准研究是本书重点内容,理解和掌握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助于将来教师工作,有助于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记忆信息素养表现在哪些方面,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2、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区别,能用自己的话大体概括课程标准较指导纲要的转变点。3、记忆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哪四方面进行了说明,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能力目标1、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能在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得以体现。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大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学重点:1、课程标准与指导纲要的区别。2、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3、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教学难点: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三、分析学情(一)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1、学习者认知能力特征分析:本科大三学生有较强的认知理解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及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者认知结构分析:本科大三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的特点。对已学的知识能灵活运用。3、学习者知识能力基础分析:本科大三的学生已经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学过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等相关学科,掌握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力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本科大三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强,且学习的内部动机强烈。四、教法基于本科大三学生理解力强学习特点,教师主要采用1,、讲授法(教师讲课)2、运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3、创设情境法(对相关知识内容通过描述创设情境)4讨论法(小组讨论)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结合九段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学法1、小组协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2、讨论法(师生、学生之间交流)3、接受学习法(听教师讲课)五、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环节1、导入:联系教师工作实际导入课程,促进学生学习动力。2、刺激回忆:通过教师提问刺激学生回忆以往的知识3、讲新课:向学生讲解新的教学内容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5、教师反馈和评价:教师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6、促进知识迁移:通过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教师活动联系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提问,分小组,引导讨论,对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通过小组讨论,做教学设计分析课程标准内容教学意图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对新的知识进行建构,这样掌握知识会更稳固,通过进行小组交流,做教学设计突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难点突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讨论,大学生具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观点互补,相互评价,做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六、板书设计见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