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生成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生成期(BC11世纪—AD220年)本节课主要内容•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重点)•殷周时期•秦朝时期•西汉皇家园林•东汉皇家园林•总体特征(重点)•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这时期的园林发展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历史背景•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夏(奴隶制国家诞生)•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殷”)•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百家争鸣”)•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僚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斗争)历史背景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殷、周→初始阶段–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秦、西汉→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东汉→过渡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台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的始终。二、社会因素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三、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感应天人谐和君子比德思想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神仙思想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山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殷周时期•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筑庞大、豪华的离宫别苑。•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遍,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章华台•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姑苏台•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规模宏大,建筑华丽姑苏台•章华台与姑苏台–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秦朝时期•秦始皇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秦咸阳秦始皇阿房宫是皇帝日常起居、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清代画家袁耀所绘阿房宫图想象中的项羽“火烧阿房宫”阿房宫遗址的夯土台想象图•关中地区–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关中地区秦宫分布示意图西汉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大–建筑美轮美奂•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汉代长安宫苑汉长安与昆明池供水工程示意图•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上林苑•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如–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上林苑•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一观•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对西汉上林苑的认识–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范围太大,难于管理。–甘泉宫•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炒汇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未央宫•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园林区:沧池及其附近,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受到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汉长安未央宫遗址–建章宫•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汉建章宫复原图汉建章宫复原图–兔园(梁园)•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之荟萃而名重于当时东汉的皇家园林•东汉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严谨,表明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先型。•东汉后期是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多;上林苑和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洛阳的完整水系–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而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汉代的私家园林•西汉:–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家园林–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僚,还有富豪•东汉:私家园林较多(宅、第、园、园池和庄园)–东汉初期,保持节俭风尚–中期以后,骄奢成风,豪贵,官宦竞相营建第宅、园池–到后期桓、灵两朝,此风更盛•梁冀的两私园——“园圃”和菟园–广开“园圃”,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构建假山方式,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园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神仙境界。这种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菟园内建筑物很多,尤以高楼居多,营造规模可观•东汉私家园林中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园中水景较多,往往把建筑与理水相结合而因水成景•东汉初年庄园经济长足发展——坞•东汉中期以后-隐士与隐士庄园主–隐逸不仅与山林结缘,而且也开始与园林发生了直接关系–这样的园林化庄园既是生产、生活的组织方式,也是私家园林的新兴类别“别墅园”的雏形–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张衡——文学家、科学家•仲长统——终生不仕的隐士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