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的思索崔永平目前的中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心理现象:已经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人,他们伤害的对象,一定是比他们还要弱小的群体。频发的校园伤害事件是这样,近日长春出现的掐死两个月婴儿的悲剧同样是这样。出了这样的恶性事件我们痛心,为弱小的亡灵祈祷,但是我认为透过这些事件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改革到了深水区,不能走老路,不能走邪路,但是必须有路可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现行的教育进行反思。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和传承文明。今天的教育对传授知识的功能无限放大,不要输在起跑线成了各级教育以及家庭所信奉的真理。诚然,个体的进化,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知识,但是缺乏了文化的教育,或者说培养的只能是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必将是这个社会的悲哀,甚至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我们国家德育有自己优秀的传统和庞大的体系,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每年学校和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运动,每年涌现那么多的感动人物和事件,然而我们不愿意看到听到却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件又一件有悖于法律道德规则传统美德的事情,引起我们的深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教育是要教人做好人,我们的教育可以承担如此的重任吗?似乎我们正在进行的学校心里素质养成教育会给出答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强调育人为本,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的基本素质,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科学解决现在。伦理面向未来。”良好的心理素养和道德素养一直是教育的追求。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我们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做多了,而是我们习惯了教育的“运动式”,而忽略了人的基本的养成教育,所以从幼儿到成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道德问题越来越多,触犯法律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育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心理问题等同于道德问题,甚至混淆了二者的关系是问题所在。多年来,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步履艰难,我认为没有将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一个很好的内容来贯彻实施是根源。如果今天还没有意识到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未来可能会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甚至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那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但实效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倾斜在技术层面。可一旦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再想治愈就很困难。德育实行多年,但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问题越来越多。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是什么原因进展缓慢?我们要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但是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又有多少关注了心理素质的评价?还有教师的幸福问题,学生的幸福问题等等。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的深刻含义是治理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孩子成长的环境包含很多因素,但在其成长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心理环境。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产生的矛盾导致突出的心理问题,其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三鹿奶粉事件、地震区危房、假疫苗、福建南平案件都是例子,频繁出现的教学伤害事故更是心理问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反映。所以保护好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意义重大。没有一个好心态,孩子很难健康成长。治理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举个例子,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农村人口城镇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寄宿制孩子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社会心理问题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集中办学后教育质量虽然提高,但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孩子心理变化成长、最需要关爱的阶段,却恰恰缺少家庭的温暖。而学校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弥补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问题。教育对人的尊严尊重不够,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问题已经很现实的摆在眼前。当心理问题转化成反社会行为时,这个社会便处于矛盾和危机之中。所以能否把这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关键在于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便是达到社会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便也无从谈起教育。反过来说,教育所能做的便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心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尊严,学会尊重生命,学会理解宽容,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学会分享,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内敛和内化,把传统文化,规则,道德以及法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享受幸福。如果受教育者能够学会尊严、享受幸福,那么可以说教育的目的便实现了。我们希望在目前教育的定位下,更多关注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这包括老师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包括家长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通过成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实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比如说,科学研究证明很多天才、大家(例如爱因斯坦)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那么家长和教师能否很好的接纳这个孩子?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能够适合创新人才的心理环境没有建立起来,现行教育还不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创新人才。随着我们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创新型、特殊性人才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身成长、社会接纳他们、国家需要他们的心理环境。我的理解,心理素质的养成,可以达到—保护自己、尊重他人、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关于教育发展的再思考中国的教育发展到今天,成绩巨大,人们经常说到几个“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战略预期和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盲目扩招,一些技术含量低,缺乏师资和质量保障的所谓热门专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无限制招生,有的专业即使20年不招生毕业生也用不了;而机械装备和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人才有非常缺,一年接近700万的高校毕业生为政府和社会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每年艺术类招生成为中国教育发展中一个人们不得不关注的奇怪现象,由于过分强调专业能力以及外在形象,已经成为一些学生不愿意接受系统文化知识学习同样“成才”的捷径,200左右的文化课分数,缺乏对传统以及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的艺术教育还会走多远?缺乏整体把握和科学预测的研究生教育同样让人困惑,几乎一夜之间我们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于是我们由担忧有一天大街上卖菜的都有高等教育文凭转而担忧遍地开花的研究生教育,因为我们的博士和硕士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成绩有了,数量有了,牺牲的是质量和效能还有信度。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样步履艰难,尽管我们对外公布了已经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但是难以维系的县以下高中教育,网点布局急于调整合并带来的校车问题伙食问题住宿问题以及儿童伤害问题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按下葫芦起来个瓢,防不胜防。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做法太像刘翔了,总希望世界第一,总希望跨过去,却偏偏过不去,恰恰应了那句话“打垮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到底如何评价,公众和国际社会同样希望有一个说法,在教育大发展繁荣的背后,我们需不需要各个阶段教育的质量标准?我们的教育质量到底怎么样?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十年前我们的总理在《世界儿童宣言》上庄严签字并承诺在2010年左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看来这个目标就得下届政府来兑现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又搅乱了人的心绪,各地大兴土木,完成幼儿园数量和政绩挂钩,有一点“大跃进”的感觉。凡是和师范有点联系的高校不论条件是否具备都在争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评价以及导向机制和用人机制的不完善同样殃及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国家投入越来越多,上学可以不花钱,多好啊!一方面国家的钱到手了,怎么花,至于钱有没有到学生手,就由不得国家了。面对城镇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似乎显得很麻木,教育的服务意识和功能越来越相对滞后,差距。中国的教育真的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新的一届政府真的任重而道远!为了圆一个中国梦,我们期待着、担忧着、努力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