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李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院:翻译学院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年级:2015级姓名:李瑞学号:2015295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指导实践。理论必须指导实践吗?理论如果不指导实践,这种理论就没用?理论不一定要指导实践!主要是因为在一种特定的政治气候下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在起作用: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也就是说检验理论的标准就要看它是否能指导实践,否则便不是理论,而是空谈。这个问题放至翻译理论与实践亦是如此。这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争执的温床。当代大学生尽管思想活跃,却偏偏最坚持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一信条,他们提出的问题除了howtotranslate之外,往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一旦他们觉得某理论难与他们的实践结合,他们就感到困惑,甚至抱怨。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误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翻译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从西塞罗的活译原则到泰特勒的三项原则,再到奈达的功能对等,中国从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到彦琮的“十例八备”,再到严复的“信、达、雅”,两千年来的翻译理论都来自翻译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再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翻译的性质和规律、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翻译结果的成败优劣等。研究的对象则是原作、译文和译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一言以蔽之,两千年来中西方翻译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基本上就是翻译(实践)本身。为什么出现这种认识误区?片面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为凡是理论,就应该对指导实践有用,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谓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否者就被说成是“脱离实际”,是无用的“空头理论”。这种对理论的实用主义认识,在翻译界已经被普遍接受,所以,当我们一谈到翻译理论,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你这个理论对我们的实践有用吗?你的翻译理论对提高我的翻译水平有用吗?翻译理论实用主义态度一、一个后果就是局限了翻译理论的范围,把翻译理论仅仅理解为对“怎么译”的探讨,也就是仅仅局限在应用性理论上。翻译理论、尤其是传统的翻译理论,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一直局限在探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即所谓的应用性理论上。二、另一个后果是把理论的功能简单化了,使人们以为似乎理论只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后来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的出现让人们对翻译理论有了不同的认识。实用主义态度带来的后果随着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翻译学的文化转向(theculturalturnintranslationstudies),翻译理论也随之转向,其研究的内容和对象不再局限于翻译(实践)本身,而是转向了或多或少与之有关的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翻译实践并没有转向,它仍然按照其自身规律在运动。结果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开始显得模糊,变得微妙,变得不再直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翻译学的文化转向最初是由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在其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1990)一书中提出的,但其酝酿却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正如巴斯内特后来所回顾的那样,当时的翻译学要么在语言学的屋檐下躲躲雨,要么在文艺学的墙根下避避风,而在新兴的文化学领域里则压根儿没有涉足之地。在一个开始对文化进行解构的时代,研究翻译的学者们仍然游移在语言学和文艺学之间,仍然在谈论最可靠的译本(definitivetranslations),谈论准确(accuracy)、忠实(faithfulness)和对等(equivalence).文化转向的前因后果于是,学者们开始研究用作翻译的原文文本是怎样挑选的,研究译者、编辑、出版商和赞助人在挑选原文文本的过程中都起了什么作用,研究决定译者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是什么标准,研究译文文本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何以能被接受。在研究中人们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受到文本的约束,还受到各种各样文本外因素的制约。这些影响文本转换的制约过程或调控过程(manipulatoryprocesses)便成了翻译学关注的重点。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也就越来越宽泛,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符号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语用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更多地被用来研究翻译问题。翻译被置于解构主义、功能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视域下来加以审视。人们把翻译视为(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asocialphenomenon)、社会系统(asocialsystem)、跨文化活动(across-cultureevent)、现代交际手段(amodernmeansofcommunication)或有目的之行为(apurposefulactivity)来进行研究。翻译学的描写理论、系统理论、功能理论、语篇理论、关联理论、重写理论纷纷面世。翻译学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增加了翻译研究的对象,丰富了翻译研究的方法,使翻译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规定性)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描写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直接指导翻译实践,作用于实践严复信达雅尤金·奈达功能对等规定性不直接指导翻译实践,作用于实践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它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因为没有翻译实践,描写就失去了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视角揭示被描写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带有本质性的东西,其研究成果针对于被描写的实践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预测性和前瞻性,有些方面是规定性理论所难以发现和解释的描写性描写性理论对译者有意无意背叛原文解释:多元系统论认为这是一种翻译策略,是由翻译文学在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内的地位决定的;规范论认为这是目标语文化中一定的翻译规范所决定的:操控论认为这是译者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力的结果;改写论认为这是由赞助人意志、社会和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造成的;后殖民理论认为这与殖民化和反殖民化进程有关:目的论认为这是由特定的翻译目的决定的;目的论认为这是由特定的翻译目的决定的。描写性理论描写,阐释功能:解释翻译活动,翻译行为和翻译现象,进而又用翻译实践再次证明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指导作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又用丰富的材料去例证该理论的正确性,突出理论的指导作用。启发和预测:研究翻译实践的走向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新的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在实践翻译活动时,我们常常会首先考虑翻译的是何类文本,有无意识形态的操控;理解原文时,常常会考虑原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然后酌情选择符合目标语规范的词语或句子来传达原文的实质。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适合此类翻译活动的理论,进行着理论的思考,并因此而做出决策。事实上,只要是在进行翻译,潜意识里就会有翻译的思考,不管你是否懂得这些翻译理论,是否知道它们的存在,它们永远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翻译决策。指导与检验功能预测功能认知功能解释功能批判功能方法论功能理论的功能指导与检验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涉及技术方法、学科方法等,所以是在理论结构层次中出于较低层次的理论,它们与实际操作有更为密切的关系。预测功能:这一种功能是对未来起作用的。在自然科学中,如大家熟知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社会科学中许多预言性理论,都是具有这一性质的。它们对推动社会科学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较典型的是在一些学科中“假说”的提出,它们最初都是一种预测,但经后人证实后,都形成了一种理论。认知功能:它帮助我们对某些知识体系有本质性认识,如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学了它并不会提高我们说话或写作能力,但能说它没有用吗?它帮助我们认识语言的许多本质性问题。解释功能: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它的功能是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一个句子是可以接受的。批判功能:这是一个理论发生与发展的内动力。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是运用这一功能的,如翻译界目前进行的解构主义研究,其中很大部分是对结构主义思想的批判,正是由于这种批判功能,解构主义思想才得以确立和发展。方法论功能:法国科学家莫兰曾指出:“一个理论只是随着主体思想活动的充分展开而完成它的认识作用,而获得生命。正是这种主体的参与赋予‘方法’一词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没看懂--!)翻译理论的定位逻辑性研究历史研究现实运动状态研究翻译理论一方面从翻译史和翻译批评中获取研究素材和数据,从而促使自身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又为翻译史和翻译批评提供理论观点、方法和准则。一个成熟的学科本来就是由各种不同分支的理论综合互补而成的。翻译学的构成也不例外。从学科建设上看,理论和实践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从个人的角度看,则是学术兴趣和特长的不同而已。既然都与翻译密不可分,那么就不应该相互轻视,甚至对立,而应该走出认识误区,携起手来,共商大计。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翻译理论家的辛勤劳作,也离不开翻译实践家的努力耕耘。总结《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曹明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曹明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李瑞林《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邓江雪《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互动的》王东风《试谈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几个问题》杨自俭《翻译理论的功能_兼析否认理论的倾向》吕俊参考文献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