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古学通论一.考古学:1.考古学的定义:①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获得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要经过室内统计和分类,再编写成考古报告和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于研究的资料。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3.①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②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它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③虽然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物质文化遗存,但它研究的范围并不限于物质文化,也包括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各种精神,文化遗存。3.考古学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①考古学是运用考古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的研究完全依赖考古资料。即使对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时期的研究,考古资料仍有很重要的作用。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这已是被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发现和研究所证明的事实。③文献资料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载很少,要研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考古显得尤为重要。二.考古学文化:1.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①“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相似的文化遗存即使分布于邻近地区或不同地域,如不属于同一时代,也不能构成同一文化,即不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②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划分。例:“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它又可分为“两城类型”,“城子崖类型”和“青崮堆类型”。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例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②也有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例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观音洞文化和山顶洞文化等。③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作为文化名称,在20世纪70年代前也常被采用,如中国新时期时代文化中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3.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的分布范围,其中包括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和波及地区;文化面貌及其特征;文化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与邻近地区同时代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要从一二处典型遗址入手,作全面深刻的研究,再进一步把握整个文化内涵。三.地层学:1.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地层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的上面生活,又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堆积起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时期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积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这就是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基本原理。2.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遗址的编年历史。分辨层次时,要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扰乱层”,一种是“断层”。此外,在文化层的揭露过程中,要经常控制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断面,在断面(剖面)上可以看清各层之间的界限,可以看清因扰乱而形成的破坏情况及其范围,从而可以追究各层之间的关系。补充BY天游(来自笔记内容):文化层:有人类活动的地层生土:没有人类活动的地层文化层之间的两种关系:叠压、打破——较完整的文化层时代较晚(没有被新的地层打破)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地层顺序发掘,先挖晚的,后挖早的四.国外考古学基本知识:灾变论→均变论(1833年)→达尔文(1859年《生物进化论》)→三期论(近代考古学标志)→新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流行的一个考古学派。这个学派的发起人,是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年轻考古学家路易斯·宾佛(《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和他的学生朗格,希尔和佛兰内力等。宾佛注重研究人类活动的行为和过程,其基本主张为:“一,要对考古遗物的解释进行严格的经验检验;二,用经过严格检验的考古证据重建史前人类生活。”曾在考古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在20世纪1980年代经考古工作者介绍到中国。→后过程考古学:实质上,它和过程学派的单一势力也不同,它的成分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支派,例如:IanHodde的脉络考古学,KentFlannery的认知考古学,MarkLeono的批判考古学,MargeretConkey和JoanGero的性别考古学。他们被称为“后过程”因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反对LewisBinford那一套过于机制性的物质主义研究。五.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大幕,他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他曾被中国评价为“了不起的学者”,也被骂作“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但最终还是回归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楷体字了解:1914年,应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安特生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与从英国归来担任所长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一起组织地质调查,并训练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学者。期间他完成了《中国的铁矿和铁矿工业》和《华北马兰台地》两部调查报告。1918年2月,安特生从友人处得知,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村民常在一座山岗拾到小动物的骨头,误认为是鸡骨,便将山岗称为“鸡骨山”。他于3月前往周口店,在火车站东南4公里的鸡骨山,进行了为期两日的考察,采集到一些细小的啮齿类动物化石。[1]1921年,他再次来到周口店,在另一处称为“龙骨山”的地方发现了产自别处的石英。他意识到这里可能有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存,于是指派其助手,奥地利古生物学者师丹斯基准备发掘工作。1923年,师丹斯基展开考古发掘,出土大批化石材料。1926年,在瑞典王子访华之际,安特生宣布了两颗人类牙齿的发现。[2]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加拿大古人类学家步达生这些化石代表的远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18年秋,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一批古生物化石。1921年5月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再次来到仰韶村考察,认定这里拥有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得到政府许可之后,10月27日至12月1日,学者们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制工具等。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23年,安特生发表了《中国远古之文化》,首次提出“仰韶文化”的概念。1923至1924年,安特生又与中国学者一起,赴甘肃和青海考察,发现了甘肃齐家文化、青海马厂文化等数种文化类型,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打破了当时流行于西方考古学界的所谓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全新领域。根据中瑞两国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安特生将陶器运回瑞典整理研究,在研究完成之后,再将其中的一半归还中国。安特生将其在仰韶发掘的约3万件未经修复的陶器和陶片运回瑞典。1926年,安特生在斯德哥尔摩创建了东亚博物馆,这些仰韶文化陶器,成为博物馆的初始馆藏。安特生在此担任馆长,直到1939年被另一位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接替。瑞典方面分7次将其中1389件文物退还给中国,目前仍有400多件收藏在东方博物馆。1936年,安特生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中,见到了他归还的文物。后来由于战乱,这批文物下落不明。2005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库房中偶然发现了三箱陶罐和陶器碎片,经中瑞双方鉴定,确定是失踪已久的仰韶文物的一部分。六、李济:李济是中国考古学之父,他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是持久与多面向的。他曾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在此期间令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培养了大量的考古学后备人才,夏鼐和张光直都是他的学生。他对考古学有三大贡献。第一,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这是中国学者主持的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考古发掘。第二,1930年,主持山东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龙山文化首次见世。李济为总编的《城子崖》报告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第三,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对河南安阳殷墟的正式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七、梁思永与后岗三叠层:1931年,梁思永、吴金鼎、刘煜(尹达)等在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后岗第二期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依次自下而上堆积的三叠层的时代先后,第一次明确了中原地区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历史时期遗存相对年代,并进一步提出后岗一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商代文化的承袭关系。梁思永发表了《小屯龙山与仰韶》(1935)和《后岗发掘小记》(1933)论述了上述观点。这是中国史前时代考古学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有学者称之为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八、苏秉琦的六大区系苏秉琦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学术论文,就一些考古学文化的渊源、特征、发展途径等问题作了尝试性分析,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的格局、系统等问题,提出了中华文化六大区系论。在此基础上在每个区中在划分系、再到考古学文化、再到文化类型。透过对考古学文化的分类,苏秉琦架构起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即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文明起源三部曲理论。区系类型最早是由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他将中国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他认为这些区系中的文化因素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吸收与反馈,文化面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九、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北方南庄头,南方道县玉蟾岩,吊桶环和仙人洞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已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南庄头遗址是迄今在华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的起源、家畜的起源、陶器的产生及全新世早期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道县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的玉蟾岩洞穴。年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1993年和199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壳和陶器遗存,表现了其在新旧石器过渡方面的重要地位;有超过28种属的哺乳动物,27种属的鸟类,5种鱼类,33种螺蚌类,40余种植物果核;还有平地烧灰堆,大量的石、骨、角、牙、蚌制生产工具等,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面貌。尚未形成“聚落农耕文化”。玉蟾岩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玉蟾岩遗存文化单纯,内涵丰富,对于研究一万年以前华南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