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8《兰亭集序》同步练习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八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会.稽(kuài)咸.集(xián)崇.山峻岭(chónɡ)B.激湍.(chuǎn)映.带(yìnɡ)流觞.曲水(shānɡ)C.管弦.(xuán)幽.情(yōu)视听之娱.(yú)D.兴.怀(xìnɡ)俯.仰(fǔ)感慨系.之(xì)【答案】A(B.湍:tuān,C.弦:xián,D.兴:xīnɡ。)2.下列成语均出自《兰亭集序》,今天仍在使用,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目骋怀:意思是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B.放浪形骸:意思是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今义为行为放纵,不拘行迹,古今义略有变化。C.情随事迁:意思是见到新鲜事物,感情就随着起变化。D.感慨系之:意思是感慨随着产生。【答案】C(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3.下列句中“于”“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B.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C.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动词,到)【答案】D(于:介词,对。之:结构助词,的。)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齐彭殇为妄作()【答案】A对偶B借代C比喻D借代5.下面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死生亦大矣②齐彭殇为妄作③放浪形骸之外④不能喻之于怀⑤其致一也⑥悟言一室之内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②⑤/③⑥/④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第1、2自然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B.第3自然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C.第4自然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D.本文第1、2自然段是记叙,第3自然段是议论,第4自然段是说明。【答案】D(第1、2自然段是记叙、描写、抒情;第3自然段是议论、抒情;第4自然段是抒情、说明。)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段在记述兰亭集会的山水游赏之乐的同时,也记述了饮酒和咏诗的人文之乐——“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就为末段说明“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先作了交代,做到了前后照应。B.第3自然段“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是承上文说欢乐;但下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就转为悲哀了。这是文章的转折处。C.第4自然段开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就是指第3自然段所论述的人事沧桑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由此而导入结尾“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死生大矣,编诗留痛。这是收绾全篇,突出本旨。D.第1自然段说欢乐,第2、3自然段却说悲哀,这欢乐与悲哀之间的关系是鲜明的对比关系。【答案】D(第2自然段说欢乐,第3自然段说悲哀。)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擅书法,有“书圣”之称。B.《兰亭集序》中写道:“不知老之将至。”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答案】C(“墨家”应改为“道家”。)二、语段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9~12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给下列各句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答案】C(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答案】C(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答案】C10.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答案】B11.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答案】C1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含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答案】A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初,一行从祖东台舍人太素,撰《后魏书》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续而成之。上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多坟籍..坟籍:典籍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起:起用C.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D.竟以得罪..得罪:获罪【答案】C(访:咨询)1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聪明”和“切直”的一组是()A.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B.此后生颜子也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C.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D.一行尤明著述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答案】B(A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C项首句没有表现聪明,D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僧一行天赋异禀,学问渊博。他年少时就能广读经史,尤其积累了很多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他读书治学接受力强、悟性好,即使艰深晦涩的《太玄经》他也能很快掌握,并写出颇具心得的文章。B.僧一行不慕权贵,正直无私。他拒绝与武三思交往,甚至唐睿宗请他出山,他也很不情愿。后来,他虽置身光太殿,却依然保持着坦荡的胸怀:直陈安邦定国之道;力劝皇帝嫁女儿不要搞特殊化。C.僧一行长于写作,著述众多。他撰写有《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他还改写《开元大衍历经》,续写《天文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D.僧一行品德高尚,深受敬重。在他去世时,皇帝赐予谥号“大慧禅师”,制作碑文并亲书于石,还从内库拨五十万钱为其造人状铜塔。次年,皇帝路过塔时徘徊良久并赏赐绢帛,表达了对一行的深深怀念。【答案】D(说“人状铜塔”错)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探求了许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2)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用生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参考译文: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遂”,魏州昌乐人,是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张擅,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这本书意思较为深奥,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一行说:“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对人说:“这个后生是颜渊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一行由此大大地闻名于世。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走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从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堂叔之类)礼部郎中张洽,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数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一行)的回答都很恳切率直,没有隐瞒。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优厚送嫁,按照太平公主当年出嫁的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